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在论述城市低碳发展蓝图设计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强调蓝图设计需把握三个关键点,即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具有明确的重点领域行动方案并体现地方发展特色。最后,针对蓝图的落实从发展规划、体制机制、考核标准、治理格局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节能与环保》2008,(2):37-37
1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如何把气候变化与城市的发展相结合,规划低碳生态城市。本文指出,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碳吸附的功用往往被忽略。低碳规划要明确地指明CO减排途径的顶峰拐点,2避免高碳发展路径的锁定和固化。低碳生态城市要将减排和适应视为同等重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认真做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划和具体方案。城市的能源规划要把煤炭总量控制和减少作为核心,重视与环保生态的协同效应。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本世纪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之快,即使做为城市规划和管理者本身,也为之瞠目结舌。据保守的估计,到本世纪2025年,中国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将达到5亿多人。城市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机会、脱贫温饱、文化教育普及和社会保障的主要推动力。显然,中国经济和城市的发展经验也正在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所汲取。  相似文献   

5.
《浙江节能》2008,(1):12-12
全球性保护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今天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了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在未来的几年里,WWF将助力上海与保定这两个试点城市,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寻求低碳发展的解决方案,并总结可行模式,陆续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略钧策 《能源》2011,(3):98-100
低碳城市具体指标和细则的不明确,限制了低碳城市的进展与考量,要让低碳城市发展名副其实,需要规划更加个性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低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究了城市低碳发展蓝图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构筑"三位一体"城市低碳发展蓝图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8.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信息技术新基建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乡能源系统进入了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低碳能源系统具备"以人需求为本"的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交织",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动态网状结构特性,是源、网、站、荷、储一体化构成多元化的"复杂巨系统工程".本文面向城镇和乡村的区域能源系统,从创新、协调、绿...  相似文献   

9.
《节能与环保》2009,(11):28-28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日前召开《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成果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科会理事长仇保兴任项目总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城科会副理事长武寅出席成果发布会并讲话。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分别介绍了《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实施措施等。60多位专家学者及50多位中外记者参加发布会。  相似文献   

10.
11.
冯伟忠 《上海节能》2011,(8):1-6,10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火电消费占其53%。为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大幅度提高火电行业的能效水平乃不二选择。基于研发中的700℃高效超临界计划和IGCC技术尚存在技术和造价等瓶颈的现实,应探索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的低碳煤电之路。事实上,现有火电的技术体系中,设备、设计、调试、运行及控制方式等,仍存在着很大的节能空间,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在建设期及投产后,通过全面的优化和持续的创新,目前的机组效率远远超过了设计值,创世界之最。另外,本文论述了采用"一种新型的汽轮发电机"专利技术,结合其它节能创新项目,能将机组的净效率进一步提升至48.5%以上,远超一次再热700℃高效超临界机组的期望值,并能一举打开700℃计划的材料和造价瓶颈,开辟更高效机组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选择与践行科学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关于发展权与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也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全球气候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势所趋。阐述了中国在后京都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支持。研究能源发展与转型规划、城市绿色与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应用是支撑区域落实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性研究工作。本文梳理了中国能源战略工作的部分重点内容与发展方向、气候变化风险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创新需求和热点问题,并简介本课题组从事的一些区域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研究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提出在全新技术革命时代,能源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都存在创新需求;规划方法学和模型工具的开发、大数据挖掘和应用、变革性技术的预见和评估、跨学科和领域的协同战略规划等都是今后能源软科学研究亟待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潘克森 《江西能源》2013,(4):11-14,52
阐述了大量事实说明整个地球气候的确正在变暖,地球变暖将不可逆地引起地球深度的改变,从而引发人类灾难性的生态危机,因此整个人类都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引领和倡导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文化智慧,不仅仅是人类共生共存的需要或生态文明的内在需要,也是减轻能源压力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需要;不仅关涉到当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关涉到子孙后代代际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清洁能源碳减排效益分析及发展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菊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8):211-213,115
发展低碳能源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要以发电技术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应用来实现,衡量各技术的经济可行性、评价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CO2的减排效益是关键。分析了当前我国主要5种低碳发电技术置换火电的碳减排成本及产生的碳减排效益,并对2020年低碳能源发电技术的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水电发电成本及相应的碳减排成本最低,核电其次,光伏发电最高,应优先发展水电、大力开发核电,同时积极发展风电等其他低碳能源。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一鹏 《中外能源》2009,14(4):12-15
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理念下能源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神星 《中外能源》2009,14(5):20-24
能源法的原则指体现能源法的基本精神,构成能源法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准则。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实现能源安全有效供给保障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是能源立法的基本价值追求。能源立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坚持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节能高效、综合利用原则,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能源多元化、优化能源结构和国际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城市客车的运行工况,提出了适用于城市客车的发动机性能开发目标;通过增压器选型和台架开发,选择最佳增压器匹配方案,完成了开发目标。试验中还通过调整放气压力,改善了增压器与发动机的联合运行特性,使得外特性有更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情景及其碳排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已经制定了中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十五”规划中也提出了一些战略要点,如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西部开发战略,城市化和人才战略。如果中国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能源部门应当有那些行动,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如何?为此的环境代价如何?也确实值得从社会、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展上述研究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情景设计的基本考虑以及主要结论。文章最后还对影响中国能源发展之路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国内外低碳建设实践经验,提出,中国低碳建设实践中的不足与局限性,指出,国内的低碳发展应建立在立法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可持续的发展规划进行引导,并丰富、完善经济激励政策工具和市场机制促进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