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油水性质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从构造、岩性、碳酸盐胶结及原油稠化等方面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北部新近系沙湾组浅层砂岩油藏顶部和底部双油水倒置现象成因。车北地区原油为重质稠油,随油层深度增加,原油密度和黏度呈相应增大的趋势,储集层碳酸盐胶结作用和原油稠化作用是双油水倒置现象的决定性因素。当下降盘油层顶部超过一定深度后,由于原油稠化作用,原油密度可接近或大于地层水密度,导致油藏底部出现油水倒置;构造高部位碳酸盐胶结作用较强,导致储集层物性变差,后期运移的高黏度稠油无法进入高部位储集层中,从而导致构造高部位油水倒置。在构造中高部位聚集常规稠油,其密度小于地层水密度,油水分异较为完全。  相似文献   

2.
埕东油田埕911-平1块馆下段超稠油油藏高部位产水或高含水、低部位产油的"高水低油"生产特征明显,存在油水倒置现象,但其成因尚不明确。基于测井、录井、实验及开发动态等资料,深入分析了该油藏油水倒置的特征及成因。该区块地面原油密度为1.007 6~1.024 8 g/cm~3,大于地层水密度,在重力的作用下,原油克服浮力和毛管压力向构造低部位发生二次运移,是造成油水倒置的主要原因,利用录井和测井等资料进一步证实了该观点。油水倒置油藏的油水分布规律与常规油藏差别较大,用于圈定常规油藏含油面积的一些原则与方法对油水倒置油藏不适用。以探明含油面积圈定为例,针对超稠油油藏复杂的油水分布关系,提出了其含油面积圈定的原则与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油水界面观点难以解释,影响该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以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P601-20区块为例,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及其成因。研究认为:该油田油水关系复杂是由于油藏存在倾斜油水界面,其油藏类型仍然为构造-岩性油藏,并且存在边底水;储集层物性、断层、地层压力、构造运动等方面,形成倾斜油水界面的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导致油藏调整,原油稠化和地层构造平缓加剧了油水界面调整滞后,该油藏属于非稳态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曙一区馆陶组稠油至超稠油的地质特征,查明了油藏的形成机理及油藏分布的控制因素;认为该油藏为自凝结型稠油油藏,原油来自下伏兴隆台油层,原油在运移和成藏过程中,经历水洗作用,使原油粘度增加、凝固点降低,由于原油凝固点温度高于地层温度,原油自凝结形成沥青壳圈闭而聚集成藏,油藏的分布受油源位置、原油密度、粘度和凝固点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的油水关系一般较为复杂,针对该类油藏开展油水分布规律研究是可动用储量评价与开发的基础。应用测井、岩心分析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对孤岛油田东区馆6开展储层含油性评价及油水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其为油水关系复杂的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其油气成藏机制为:以重力、浮力为主的弱成藏动力难以排驱较小喉道孔隙中的原生水,致使河道边缘、河间滩地等物性较差的砂体含油饱和度较低;油气成藏后,孤北断层剧烈活动,致使其附近区域的地面原油密度超过1.01 g/cm3,具有一定长度的连续油柱足以克服毛细管力排出孔隙,聚集于构造低部位,形成油水倒置现象。以油藏成因机制研究为指导,根据油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将孤岛油田东区馆6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的油水分布模式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岩性控制的Ⅰ类、构造控制的Ⅱ类、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Ⅲ类、油水密度分异控制的Ⅳ类,并制定了差异化的开发策略,进而实现储量评价及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6.
曙-区馆陶组油藏为发育于馆陶组砂砾岩储层中的超稠油油藏。该油藏呈顶凸底凹的椭圆形偏长透镜体状,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无明显的蓝层;在顶部与地层水接触区域原油粘度高、密度大、凝固点低,而油藏内原油粘度和密度相对较小、凝固点相对较高;分布于断层两侧和兴隆台油层剥蚀天窗正上方,与兴油源位置确定了油藏分布位置隆台油层直接接触.通过油藏空间分布特征和原油物性分析认为。控制油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油源位置、原油的高密度特征、原油的高粘度特征和高凝固点特征.原油高密度、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征控制了原油的运移和聚集,使原油不利于运秽的同时,由于自凝固圈闭而利于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油层的油水关系较为复杂,既存在正常的边底水,也存在油藏内部的水体,即在同一油藏内,高部位钻遇到水层,而低部位则为油层的油水倒置现象,影响了对油藏的整体认识与评价。经过分析认为,纵向上储集层的三层结构差异,平面上三角洲的水下分流河道与分流河道间之间的物性差异影响储集层的孔喉毛细管力变化,物性差的储层毛细管阻力大;另外本区稠油的原油密度较大降低了原油的充注动力;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本区油藏出现较为复杂的油水关系。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主体位于一个向南西方向倾伏的鼻状背斜构造上,具典型的油水倒置特点,属油水倒置型油藏。以岩心、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综合研究认为,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藏构造简单,区内无断层分布,不存在上倾方向的构造遮挡,油藏的油水倒置特征主要由各砂组构造高部位的成岩遮挡所致,并与构造坡折、沉积微相差异和优质盖层等因素有关;取道于夏9井区八道湾组但尚未在此聚集的油气向更高部位运移的过程中,逢适当的圈闭可能聚集成藏,相邻区域八道湾组更高部位的有效圈闭是下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胜利油田边底水超稠油油藏水侵后含水率增加、产油量降低、大量剩余油未能采出等问题,以郑411区块1砂体为例,提出通过在油水边界处的水平井注入化学堵剂建立封堵隔板以遏制边底水入侵的措施。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冻胶的注入层位、注入量以及注入方式。模拟封堵结果表明,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冻胶控水稳油的效果明显,区块整体含水下降,产油上升,调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采油技术的提高,稠油、超稠油油藏成为了辽河油田的主要产能接替油藏,然而在超稠油油藏的试油、采油过程中常常出现顶水、底水和夹层水的油水间互现象,准确确定油藏中水的位置成了超稠油油藏的主要问题。该文应用油藏地球化学录井岩石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技术研究超稠油油藏的特征,解释评价储集层,划分油水界限,为准确评价超稠油油藏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红连边底水油藏高效开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小型块状边底水油藏特征,编制了适合油藏特点的开发方案,在开发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合理调整,探索出低含水期控制液量、中含水期油水同采、高含水期老井侧钻、关井压锥等有效防治和治理底水锥进的新方法,形成了小型边底水油田开发的成熟技术。实现了油田高速高效开发,为今后同类型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冯敏  吴向红  李捷  黄奇志 《特种油气藏》2012,19(2):97-100,140
P油田是中石油在苏丹发现的特大型整装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稀井高产等快速上产开发技术,造成含水上升快、储层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油田开发现状和油藏特点,在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和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藏分别开展水平井适用性研究,并优化水平井设计参数。根据研究结果部署的水平井在P油田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加快了稠油和高凝油储量动用,又抑制了边水指进和底水锥进,提高了单井产量和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边底水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辽河油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特点,通过对边底水稠油油藏水侵规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针对不同油藏控制边底水的有效技术。开发过程中,在利用边底水能量的同时,延长了油井的见水时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朱国梁 《特种油气藏》2011,18(4):90-93,140
深层普通稠油油藏桩斜139块由于受储层埋藏深、井斜位移大、边底水活跃等客观因素影响,开发过程中底水水锥严重导致含水居高不下。在区块前期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底水稠油油藏水锥机理研究,建立水平井热采概念模型,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开展HDCS开发先导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底水稠油油藏桩斜139块在采油速度低、高含水情况下,后期进行HDCS调整可以有效控制底水锥进,改善井间及纵向上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海上高含水稠油油藏的治理方法,针对海上稠油油藏储层物性好、水利能量充足、单井产液量高、原油黏度高和油井高含水等特点,通过建立井组地质模型,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驱替开采方式和注采参数对抑制、延缓底水锥进的效果.研究发现:(1)针对海上稠油油藏的敏感性分析,注入介质>地层倾角>渗透率韵律>级差;(2)0.2...  相似文献   

16.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为一整装的常规稠油油藏,区块含油面积大,边底水活跃,依靠天然能量进行开发。因区块油水黏度比高,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藏表现出边底水突进严重、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开发特征。近年来,针对油藏特点,大规模应用水平井技术,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边水油藏调剖、调驱技术,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采收率不断提高。从油藏工程的角度,介绍了水平井技术和边水调剖、调驱技术在高浅北区常规稠油油藏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蒸汽吞吐经济技术界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薄层、超稠油以及具有边底水等复杂条件的稠油油藏具有较好的优势,但是水平井投资大,风险高,研究水平井蒸汽吞吐经济技术界限十分必要.基于油藏数值模拟和动态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了无边底水、边水以及底水3类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的油层有效厚度界限、油价边界值以及地面原油粘度界限.底水稠油油藏含水率上升最快,开发效果最差,因此经济技术界限也最为苛刻.当油价为50美元/bb1时,地面原油粘度为10 000 mPa·8的无边底水、边水以及底水稠油油藏进行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的油层有效厚度界限分别为2.7,2.9和13.8 m.建立不同油价下的经济技术界限图版以及定量关系式,便于根据油价波动动态地指导不同类型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8.
冷41断块边底水稠油油藏油井出水判别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勇 《特种油气藏》2003,10(Z1):50-52
通过分析油井的生产动态,识别深层块状边底水稠油油藏油井出水特征,从而分析总结地层水的有效识别方法.油井如果见地层水,其水油比曲线存在拐点,即水油比变化率大于0.研究结果表明,冷41断块油井周期回采水率上升迅速,周期回采水率大于100%,且居高不下,因此可以判定油井见地层水.  相似文献   

19.
吴伟  张博 《新疆石油地质》2021,42(2):173-178
太平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为强边底水油藏,边底水活跃,水侵严重,储量动用不充分,采出程度低,剩余油量大,具有开发调整的潜力.根据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油藏开发方式和剩余油赋存规律,通过水平井变流线井间加密调整,采用大通道堵水调剖和冷采降黏开发,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矿场水平井开发调整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降低了稠...  相似文献   

20.
在边水活跃的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因边水侵入而导致油井含水率上升快、采收率低,开发效果较差。为认清稠油油藏边水推进规律,在明确其地质及开发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均质及非均质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对单直井、双直井和单水平井3种不同井型开采条件下边水推进规律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井型开采条件下,均质油藏边水均沿压力梯度最大处向油井推进,非均质油藏边水主要沿压力梯度最大处和高渗透区推进;相同井型开采条件下,均质油藏边水推进前缘较为明显,采出程度高于非均质油藏。双直井开采条件下,储层采出程度远高于单直井,即增加油井数有利于采出程度的提高;对比单直井和单水平井条件下储层采出程度,水平井具有更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