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2,2–双(羟甲基)丙酸(DMPA)和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经逐步聚合制得水性聚氨酯,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水性聚氨酯自乳化包覆丙烯酸酯单体,制备系列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WPUA),并探究丙烯酸酯单体含量、种类及壳层水性聚氨酯结构对复合乳液和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对丙烯酸酯单体的乳化包覆比从0增加到1.2,乳液粒径从24.65 nm增加到543.61 nm,黏度从31.4mPa·s增加到2 571.2 mPa·s,而固化膜的拉伸强度从12.16 MPa先降到6.73 MPa,再升到16.38 MPa,断裂伸长率从1771.4%降到63.8%,材料的耐水性和耐热性得到提高;探究不同丙烯酸酯种类对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官能度的增大,固化膜的拉伸强度明显升高,但断裂伸长率降低;通过改变壳层水性聚氨酯结构表明,线型水性聚氨酯制得的WPUA固化膜拉伸强度较低,为7.25 MPa,但断裂伸长率有325%,而多支链型水性聚氨酯制得的WPUA固化膜拉伸强度较高,达13.94 MPa,...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丙烯酸酯的力学性能,以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功能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为交联剂,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水性含氟丙烯酸酯。考察了反应条件,并对乳液的稳定性、粒径,以及乳液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水接触角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DDA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乳液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硬度。当BDDA占单体质量3%时,乳液的平均粒径为63.8 nm,转化率为99.2%,乳液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分别为:吸水率4.9%,水接触角98.8°,拉伸强度1.94 MPa,断裂伸长率743.6%,硬度45.6 HA。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是未改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膜的1.73倍和1.46倍。  相似文献   

3.
乙烯基POSS-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桥  李齐方 《涂料工业》2007,37(2):10-11,18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不同有机硅含量的八乙烯基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OVS)-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并用核磁共振分析了其聚合状态。对乳液性能和涂膜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多面体低聚倍半氧烷(POSS)含量的增加,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显著提高,而聚合稳定性和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将平均粒径相近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FAE)与丙烯酸酯乳液(AE)按质量比1:1共混,再将共混乳液分别于15℃、30℃、45℃、60℃下在聚四氟乙烯板(PTFE)上成膜。通过红外光谱(FI-IR)、粒度分布(PSA)、接触角(CA)、表面自由能、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结合电子能谱(SEM-EDX)、X光电子能谱(XPS)、力学性能研究了成膜温度对共混乳胶膜自组织梯度结构和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AE乳液与AE乳液共混后,共混乳液粒径降低,分布变宽。共混乳液成膜温度高于45℃时,膜断面出现相分层,F-P(膜-聚四氟乙烯基材)面的含氟组分浓度开始高于F-A(膜-空气)面,含氟组分在F-P面富集,具备纯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表面性能,F-A面氟组分含量少,其主要是丙烯酸酯聚合物组分。氟元素浓度从F-P面到F-A面减少,膜梯度结构及两面异性更显著。随温度的升高,乳胶膜的拉伸强度有显著的增大。  相似文献   

5.
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工艺条件,以及影响聚合过程及乳液性能的工艺参数。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检测表明两者发生了共聚。研究表明,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耐水性、拉伸强度等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杨东杰  施一鸣  单国荣 《化工学报》2018,69(11):4856-486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正丁酯(BA)为单体,通过巯基乙醇链转移自由基无规共聚合成端羟基聚丙烯酸酯(PA-OH),采用嵌段共聚法将PA-OH与水性聚氨酯(WPU)嵌段,通过预聚体分散法制得聚丙烯酸酯嵌段水性聚氨酯乳液(WPUA),进而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以MMA/BA为单体的聚丙烯酸酯嵌段-溶胀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WPUA-PA),结果表明WPUA-PA中丙烯酸酯量最多可达到WPUA的240%,当丙烯酸酯量为WPUA的120%时WPUA-PA的性能最佳,此时乳液平均粒径为68 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74,胶膜拉伸强度为13.88 MPa、断裂伸长率为558.3%、吸水率为4.94%,且具有优异的乳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和核壳技术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PUA)。聚合过程中用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封闭剂,用丙烯酸酯单体代替溶剂,检测结果表明PUA乳液膜耐水性、耐水压和拉伸强度等性能明显优于聚丙烯酸酯乳液(PA)和PU/PA。  相似文献   

8.
以轻度交联的聚丙烯酸乙酯(PEA乳液为种子,以苯乙烯-丙烯腈和交联剂的混合物(SAn)为第二单体,合成了具有乳液互穿网络结构的热塑性弹性体:xPEA/xPSAn。结果表明:当种子聚合物的交联剂三缩乙二醇双丙烯酸酯(TEGDA)质量分数为0.25%-0.35%,硬单体质量分数为25%,其中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质量分数少于0.2%时,这种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达到最佳:扯断伸长率400%,拉伸强度11.8MPa,永久变形不大于35%。  相似文献   

9.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研究了杂化乳液薄膜的应力-应变性能,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凝胶渗透色谱对杂化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乳液薄膜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明显优于纯丙烯酸酯乳液薄膜;在杂化乳液中,二氧化硅被丙烯酸酯包裹,两相的相容性很好;杂化乳液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基本不随着疏水性二氧化硅用量的增加而变化,与纯丙烯酸酯乳液相当.  相似文献   

10.
以乙二胺和丙烯酸异冰片酯合成了一种带环状侧链的扩链剂,并通过红外和核磁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合成的扩链剂对聚氨酯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系列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探究了不同光引发剂(JRCure500、1173和L-TPO)对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固化动力学的影响,发现光引发剂JRCure500具有相对较高的双键转化率和光聚合速率。研究了扩链剂用量对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径大小、固化膜的拉伸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吸水率和热失重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扩链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粒径逐渐增大,固化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步提高,吸水率逐渐降低,最大热失重速率的温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酯改性聚醚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雨烯酸酯与聚氨酯的接枝反应,合成了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乳液,用其配制的水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涂料,用于木材、塑料等涂装效果良好。本用红外与热稳定性仪器分析了乳液的分子结构及成膜物的热稳定性,讨论了预聚温度、链转移剂加量及丙烯酸酯含量对乳液及成膜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功能单体对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倩  李华 《化学与粘合》2007,29(4):254-256,264
用功能单体衣康酸单丁酯(MBI)通过半连续法合成了水性涂料用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功能单体MBI用量的变化对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功能单体AA制得的丙烯酸酯乳液相比,用功能单体MBI制备丙烯酸酯乳液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好,粒子呈现规整的球形结构.当功能单体MBI的用量为4%时,制得的乳胶膜的耐水性最好,黏度最低.  相似文献   

13.
醇酸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腈(AN)为主要原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APS)和亚硫酸氢钠(NaHSO3)为氧化还原型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然后以多元醇A作为丙烯酸酯乳液的交联改性剂,制备了醇酸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实现了热交联体系无甲醛化。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为70℃、w(引发剂)=2.4%、m(BA)∶m(MA)∶m(AN)=33∶11∶6、w(复合乳化剂)=5%且m(OP-10)∶m(SDS)=1∶1.5时,丙烯酸酯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当n(丙烯酸)∶n(多元醇A)=30∶1、w(丙烯酸)=1.0%时,交联改性乳液的固含量为51.40%、单体转化率为98.3%;交联改性乳液的胶膜吸水率(10.08%)比未改性乳液降低了82.4%,但两者的热稳定性均较高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功能单体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宏志  沈玲  鲁德平 《粘接》2007,28(3):31-33
采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2-羟基丙酯作主单体,衣康酸单丁酯(MB I)作功能单体合成了苯丙乳液,比较了功能单体MB I及丙烯酸(AA)对苯丙乳液性能(包括耐水性、表面张力、钙离子稳定性等)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胶粒子形态。结果表明,使用功能单体MB I,能有效改善乳液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环氧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引入环氧树脂,对丙烯酸醋乳液进行改性,制备了水性环氧/丙烯酸醋杂化乳液.通过接触角、极化曲线测试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丙烯酸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12%环氧树脂改性的丙烯酸醋与改性前的丙烯酸酣相比,其疏水性、热稳定性和耐...  相似文献   

16.
王平华  黄璐  张斌  程文超 《粘接》2006,27(2):42-44
对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合成方法、乳液性能以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EA)为含氟单体,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阳离子型全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分析了FEA含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DMC用量对聚合转化率、涂膜吸水率以及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利用FT-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共聚物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FEA和DMC质量分数分别为7.1%和12%时,涂膜的吸水率最小,仅为3.7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65 nm.随着FEA量的增加,共聚物膜的硬度减小,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XRD分析显示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具有好的结晶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乳液型丙烯酸酯PSA(压敏胶)的耐水性较差、耐高温性欠佳及涂布干燥速率较慢等弊病,综述了乳液型丙烯酸酯PSA的最新研究方向及进展(包括高固含量乳液型丙烯酸酯PSA、乳液型交联丙烯酸酯PSA、低表面能材料粘接用乳液型丙烯酸酯PSA和耐水性乳液型丙烯酸酯PSA等);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为功能性单体,有机蒙脱土为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主要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有机蒙脱土(PFA/OMMT)复合乳液,并用环氧树脂乳液对其进行共混改性,探讨了环氧树脂的环氧值和用量对共混乳液所成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值越小...  相似文献   

20.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聚丙烯酸丁酯为种子乳液,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与丙烯酸酯进行乳液共聚,制成了聚合稳定性良好,性能稳定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详细讨论了VTES用量对聚合过程稳定性和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跟踪了聚合过程的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TEM表征了粒子形态;同时研究了乳液的粘度及乳胶膜的耐水性能,结果表明:乳胶粒的平均粒径随聚合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乳胶粒呈球形,具有核壳结构,随着VTES用量的增加,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变差,乳胶粒的平均粒均增大,乳液的粘度增加,乳胶膜的吸水率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