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儿峡志留系裂缝性潜山基岩油藏储层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裂缝性油藏储层表征和地质建模的难点和重点,在储层建模基础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和多学科知识相结合,首次利用岩性和裂缝控制储层属性的方法,以鸭儿峡志留系裂缝性潜山基岩油藏为例,对裂缝性油藏(尤其是潜山油藏)的建模技术进行探讨和尝试。在对志留系油藏构造、岩性、裂缝等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利用FRACA和GOCAD等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志留系潜山油藏的三维构造模型、裂缝空间展布模型以及储层属性模型,从而为该油藏储层表征和地质建模奠定了基础,以推动该油藏以及同类油藏的储层研究向定量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酒西盆地鸭儿峡油田志留系潜山油藏地质特下及油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地震解释,储层反演和相干数据体新技术,结合野外露头,地质,测井,钻井及生产运动等资料,对酒西盆地鸭儿峡志留系油藏的构造形态(尤其是次一级构造),断裂系统,裂缝控制因素及发育区带,水体分布及运动规律,油气聚集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油藏的油气聚集主要受构造高部位,断层,裂缝发育,岩性4大因素的控制,潜山顶部,白云岩分布区,侵入体拱起区的次一级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也是目前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八道湾组油藏一直存在水上油下及孔隙度大的层射开后无油的难题,从构造、小层对比、砂体发育、储层孔隙特征、油水运移规律、压裂措施、试油井段及油源区等多个方面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油水同层油藏的油水分布规律。提出今后要以小层为单位实施压裂和射孔措施,而不能以油组为单位,以防止压开和射开水层,导致含水上升过快。研究成果对复杂的油水同层油藏的开发调整、增储、增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潜山油藏岩性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变质岩潜山油藏相控建模方法,即依据"优势岩性"理论,利用录井资料中的岩性分析数据,建立变质岩相分布模型;以变质岩相为约束条件进行储层建模,实现了相控条件下基质的孔渗模拟。针对该类油藏裂缝发育、存在裂缝渗透率各向异性的特点,将各向异性建模方法引入潜山裂缝性油藏建模中,建立裂缝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定量表征模型。该方法考虑了裂缝和基质渗流特征,建立了双重介质模型,更便于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渤海海域辽西低凸起锦州南(JZS)太古宇变质岩油藏是渤海海域最大的潜山油藏,岩性以片麻岩及其形成的碎裂岩为主。根据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及常规测井信息,将该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划分为4类:①网状缝一溶孔型;②角砾状破碎型;③溶蚀裂缝型;④微裂缝一致密型。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发育经历了成岩阶段→前埋藏阶段→抬升剥蚀褶皱断裂阶段→表生阶段→后埋藏阶段,主要控制因素为新生界沉积前古地貌及中、新生代构造应力作用,风化残积物主要分布于局部高点的宽缓斜坡区,构造作用、表生期的风化淋沥作用和油气充注期有机酸溶解作用等对储集层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影响。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的演化模式对类似潜山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方案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图6参7关键词:渤海海域;JZS油藏;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控制因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变质岩裂缝性潜山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X油藏是变质岩裂缝性潜山油藏,岩性复杂,含油幅度高,受裂缝发育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可借鉴的经验少,为保持高产稳产,采用合理的人工能量补充方式,迫切需要研究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该文用网状缝制造技术对天然岩心造缝后在模拟地层温度108.5℃、地层压力34.47 MPa下,开展了纵向顶部气驱、底部水驱和水平衰竭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纵向顶部气驱油效率最高,驱油效率为73.88%;水平衰竭驱替次之,为56.01%;纵向底部水驱油效率最低,为54.65%,说明该油藏比较适合顶部伴生气驱或干气驱。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石炭系油藏油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单井的测井资料入手,研究了石炭系单井的油水分布规律。进而又对石炭系的油水空间分布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应用系统组合的观点,认为石炭系油藏由3-5个油水分布系统组成,每个油水分布系统含非渗透盖层和油水组合体系两部分。石炭系的圈闭类型属披覆于奥陶系上部的低幅度北斜构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特征提出了石炭系的油水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奥陶系潜山油藏油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水关系特征及油水分布状况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认识油藏的油水分布特征,对于油藏的方案编制、注水开发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潜山油藏不同于碎屑岩油藏,由于其特殊的储层结构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导致该类油藏中流体空间分布更具复杂性。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根据单井以及井组的开发特征,结合该区储层分布特点,总结归纳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油水关系模式,主要有普通式、隔油式、隔水式、复合式以及纯油式;针对每一类模式,实例分析了典型井以及井组的生产或见水特征。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潜山裂缝性油藏油水层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布达特潜山油藏属于基岩浅变质裂缝性油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类型,含油饱和度由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和裂缝孔隙含油饱和度两部分组成。通过油气成藏过程的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建立油藏高度与基质孔隙度函数关系,求取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并利用裂缝含油饱和度测定的经验参数,计算出潜山油藏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通过对工区不同断块生产井试油、试采及初期产液性质与相应射孔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统计与对比分析,依据测井曲线计算储层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并分别与电阻率曲线参数进行交会,建立不同断块油水层解释图版,并划定油层、水层、油水同层的解释标准;将工区各井油水层解释结果应用于油藏生产动态和油水界面系统分析,将布达特潜山油藏划分为四个油水系统,每个油水系统内部均表现出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与油藏地质特点及储集层类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应用效果好,对潜山油藏开发和方案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渤海JZ25-1S油田太古界潜山油藏是1个孔、缝十分发育的变质岩似层状底水油藏,其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具有裂缝空间发育规律差异大、潜山内幕裂缝发育段的连通模式不明确、优质储层变化大、非均质性极强、连续性及可对比性差等特点。结合JZ25-1S潜山油藏高产井的特点,从岩性、构造裂缝发育及井型等因素出发,分析潜山油藏产能的主控因素,提出潜山油藏高效开发建议,为后续潜山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辽河坳陷潜山勘探在经历了规模探索、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变质岩内幕油气藏的概念,建立了变质岩内幕油气成藏理论,有效指导了勘探工作,但是,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提出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内容.文中认为,在潜山以源-储双因素耦合为主导构成的有效运聚单元内,不同潜山受储层、输导条件影响,形成不同成藏特征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因此,需要对潜山类型进行划分,明确各种类型潜山油藏的分布特征,从而建立适用不同类型潜山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由于任丘潜山油藏目前已进入中后期开阶段,老井产量低,含水率高,老井措施增油难度大。为了控水、增油和稳产,通过对油藏动态和静态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剩余油解释和三维地震对潜山形态的精细描述,分析了潜山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比较准确的预测出了受潜山几何形态控制的五种剩余油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3.
渤海JZS潜山油藏储层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渤海JZS潜山基岩为一套太古界变质岩地层,具有构造复杂,裂缝发育、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渤海油田类似基岩潜山油田较少,缺少一定的预测研究方法和经验。以岩石薄片研究、岩心描述统计、常规测井及FMI成像测井信息分析为基础,总结了该区基岩储层的"四性"特征;同时,利用地震多属性技术综合分析和预测潜山储层发育展布特征,避免了单项技术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并形成了一套有效预测潜山裂缝性储层分布规律的方法,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的证实,为油田评价及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浅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控制因素、潜山储集层储集类型及裂缝系统深入研究后认为,潜山储集层裂缝的形成主要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有关,具有多期形成、多期充填的特点,储集类型主要包括孔隙-缝洞型和孔隙-裂缝型两种。由于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断块裂缝发育程度不同,活动强度大的断层附近储集层最为发育,储集层物性好,反之,储集层较不发育,物性也较差。潜山储集层裂缝发育较差的断块,纵向上存在顶部和内幕两个裂缝网络系统,两个裂缝网络系统在储集类型、储集层物性和产油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姜达贵 《测井技术》2017,(5):550-554
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程度差,有效储层识别难,在油田开发过程出现大量低产低效井,经济有效开发效果差。为进一步挖掘油层潜力,提高油井产量,提出利用自然电位评价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有效性。依据岩心分析、地质特征研究、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及生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基质渗透率极低的情况下,自然电位异常主要是有效裂缝导致,根据实际生产资料与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的关系,制定有效储层识别标准,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方法适用性强,对油田综合调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宇 《特种油气藏》2016,23(4):64-68,154
以兴隆台潜山岩矿分析为出发点,对其岩性进行识别和分类,在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测井岩性识别标准,并开展了精细的岩矿和测井储层评价。研究表明:潜山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变质岩的3种岩性中,混合岩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片麻岩,角闪岩最不发育,只能作为盖层;在侵入岩的3种岩性中,酸性岩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中性岩,基性岩最不发育,同样只能作为盖层。该项研究成果明确了岩性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关系直接控制了潜山内部油气的分布,对变质岩潜山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稠油油藏油水过渡带相对较宽,开发潜力较大,井网部署空间较大。但是,受经济技术条件限制,难以在过渡带有效布井,过渡带井网控制程度低,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通过定量研究粘度对油水过渡带分布的影响,分析稠油油藏油水过渡带含油饱和度分布及油井产出规律。在此基础上,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提出确定油水过渡带油井投产经济技术界限的方法,并基于油田特点和开发要求,建立W油藏油井投产经济技术界限图版。该图版便于指导W油藏油水过渡带加密调整井的有效部署。  相似文献   

18.
以JZ25-1S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地震等资料对储集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域构造特征、潜山岩石类型及岩性分布特征、储集空间类型、裂缝的产状及发育规律.研究发现,该区的变质岩储层岩性包括斜长片麻岩和二长片麻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溶蚀孔和微孔隙,其中以裂缝为主;裂缝...  相似文献   

19.
沈229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裂缝表征参数描述基本上,介绍了裂缝空间分布网络模型的建立的过程。在辽河油田沈229潜山实际的岩心、测井及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空间分布模型,认为裂缝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越靠近断层裂缝越发育,同时裂缝的密度受岩性的控制,在白云岩分布区裂缝越发育,最后对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该方法和传统的构造裂缝的曲率分析相比,不仅考虑了构造演化的特征,同时也考虑了目前的应力状态,广泛地应用了测井、岩心等多方面的信息,提高了裂缝分布模型的精度,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以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为例,通过裂缝平面分布特征、裂缝孔渗特征、开发井初期产能等方面分析,对苏德尔特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与潜山油藏储层含油性具有正相关性,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原油在圈闭内的运移与聚集,裂缝性储层纵向发育的非均质性决定了同一断块内不同井区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裂缝在空间的不连通性造成断块内孤立分布的裂缝性储层发育区保存原有的地层水状态。分析裂缝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油水分布的作用,对于类似地质条件基岩潜山油藏评价及开发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