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东某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该废水盐分高,有机物浓度高,生化性差,采用蒸发除盐+水解酸化+UASB+活性污泥+NaOCl氧化+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其中水解酸化及UASB运行温度为36±2℃,对COD的去除率达到65%。经过6个月的调试,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城市湖泊水域污染水体净化问题提出了固定式自繁衍污水减泥净化技术及其系统,该系统是以淹没式生物膜法为基础,以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最佳处理效果为目标的污水处理系统.系统运行调试过程首先送入适量的空气,将专业开发培养的微生物菌种植入到生物曝气池中,调加特别配制的营养液以促使微生物能容易附着在生物巢上快速繁殖生长,其次通过曝气对污水供氧及产生动力,污水循环反复地通过生物巢,微生物在生物巢表面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生物膜,对污水同步进行厌氧、好氧处理,使其能在单一系统内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并极大程度地减少污泥产生.最后给出了科学可行的、完全可操作的城市湖泊污水无泥净化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案和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水解-好氧工艺处理模拟染料废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好氧工艺对自配染料废水的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水解过程在UASB反应器内完成,好氧过程选用生物接触氧化池来完成.试验对UASB反应器的流量、水力停留时间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曝气量及水力停留时间这四个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出了达到最佳处理效果的工艺条件:UASB反应器流量Q=50 L/h,水力停留时间t=3 h;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量Q=1.2 m3/h,水力停留时间t=1.5 h.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研究了大型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和故障产生机制的基础上,将MAS技术引入到化工过程的故障诊断中,构建了一个基于MAS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原型系统.该系统把化工过程划分为一些相对独立的组件,分派特定的诊断智能体对其进行故障的诊断.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协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一体化部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ingle-stage partial nitritation, anammox and denitrification, SPNAD)系统中部分短程硝化由于过曝气难以稳定维持及短程硝化出水不稳定的问题,在以氨氮质量浓度为80 mg/L、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生活污水为进水的SPNAD系统中,通过曝气量控制进行了60 d的稳定进水负荷试验.在连续曝气控制0.3~0.5 mg/L的低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过程中,会依次出现3次明显的DO跃变点T_a、T_b、T_c.结果表明:T_b可作为COD的降解完成指示点,T_c可作为部分短程硝化停曝气的指示点,T_c时刻NH■-N、NO■-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11、22.83 mg/L,NO■-N和NH■-N的质量浓度比值为0.93~1.37,适宜作为厌氧氨氧化进水;以DO变化率Δρ(DO)/Δt≥0.04 mg/(L·min)作为渐减曝气量和停止曝气量的设定值;将该梯度递减曝气控制策略应用于以实际生活污水(NH■-N质量浓度为41.4~75.5 mg/L)为进水的SPNAD系统中,稳定实现了平均96.7%的总氮去除率(nitrogen removal ratio,NRR),平均出水总氮(total nitrogen,TN)质量浓度为2.11 mg/L.通过近150 d的试验为SPNAD系统的稳定短程硝化的稳定维持提出了一种梯度递减曝气控制策略,应用该控制策略可灵活调节本系统适应低氨氮、低ρ(COD)/ρ(TN)城市生活污水的水质变化且出水远优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采用UASB反应器预处理实际市政污水的效果.连续运行6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0℃左右,反应区水力停留6.4 h、沉淀区水力停留5.0 h时,UASB反应器中厌氧水解微生物对氮磷的利用所占份额极少,有机氮磷水解为无机的氨氮和正磷酸盐是主要过程.另一方面,在进水SS浓度波动较大,平均浓度为283 mg/L条件下,UASB反应器对SS平均去除率大于84%.去除的SS中48%发生水解转化为SCOD,因此使污水SCOD:TCOD平均比值由进水0.30提高到0.71,有利于后续的脱氮除磷过程.  相似文献   

7.
传统人工湿地的自然复氧速率较低,对N、P营养元素的去除效率普遍不高。设计开发了一种微曝气系统,以期强化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N和P的去除。通过改变曝气量(气水比)以及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检测该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效果,详细分析了经微曝气系统强化后的人工湿地对COD、TP以及各氮素污染物在系统的沿程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微曝气系统能显著增强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随着气水比由0:1升高至4:1,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从约80%和60%提高到约93%和79%,而在3:1时TN的去除率达到最高水平75%。低温对系统除碳脱氮影响较大,COD及TN去除率分别降低了约7%和8%。湿地污染物浓度沿程变化状况显示,污染物的去除过程主要发生在第2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异重流混合型射流曝气法的主要研究成果。射流器对空气是一种等温压缩过程,在激烈的能量交换中,使气——液形成均质的乳化液,故气——液——活性污泥之间的接触界面巨大,并且更换迅速,从而强化了活性污泥的再生过程,使射流器本身既成为供氧与切割空气的装置,又成为再生活性污泥的设备。均质乳化液的容量为0.5~0.6吨/米~3,进入曝气池后必然造成异重流(池中混合液约1.0吨/米~3)混合,故必须要有适合于射流曝气的合理池型。这种异重流混合,主要是利用了射流的原理,而不消耗其它搅拌能量。在异重流的混合过程中,微气泡被强制循环,不能析出,从而提高了氧的利用率(65~85%),降低了电耗(0.719~0.694度/公斤BOD_5),强化了生化过程,缩短了曝气时间,降低了工程造价。并由于气水比低(0.4~0.5米~3气/米~3污水),在严寒季节(-32℃),污水温度也不会降低,保证处理效果,可以适用于低温地区。因此,异重流射流曝气,不单是一种供氧装置,而实属一种生化处理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技术优点。根据一年多的中试试验,本文初步探讨了射流曝气的机理,并提出了异重流混合型射流曝气系统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UASB反应器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时影响因素多,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难以确定,以及难以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预测处理效果的问题,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理论基础上,建立起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UASB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预测模型的基本结构,并对中试实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验值吻合得较好,起到了模拟预测的效果,同时能优化运行状态.这种模型的建立,为UASB处理生活污水工艺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提供了一条简便实用的途径,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缩短高质量浓度污泥SBR短程硝化反应启动时间.方法 以普通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高质量浓度污泥种泥的投加,高曝气淘汰,淘洗,低氧曝气短程硝化方法进行培养驯化.结果 经过21个周期的培养驯化,成功地实现了纯自养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启动,稳定后的反应系统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9%,亚硝化率稳定在76%左右.结论 通过对培养过程中各个条件的控制,在纯自养系统中,仍可以进行反硝化作用,并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系统的启动.反硝化碳源来自微生物自身产生并游离到水中的有机物质.分阶段曝气的两个阶段依次是高曝气量淘汰培养阶段和低曝气量短程硝化驯化阶段,第一个阶段能够实现异养菌的淘汰和硝化细菌数量的积累,在第二阶段中,NO2-得到积累.  相似文献   

11.
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加快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简称UASB)为代表的无载体厌氧反应器处理含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启动速度,综述了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此外,为了高效、快速地降解废水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建议向厌氧反应器中投加优势茵,以进一步提高厌氧反应器降解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效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12.
UASB反应器处理青霉素废水启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高浓度青霉素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中温条件下UASB反应器的启动、厌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接种消化污泥,水温33~35℃的条件下,采用逐步提高青霉素废水进水浓度的方式,运行80d后,可实现UASB反应器的启动。进水ρ(COD)达到4 000mg/L左右,COD去除率稳定在84%以上,容积负荷为3.36kg/(m3.d)(以COD计),产气量为5.9L/d;反应器内污泥实现颗粒化,粒径约为2mm。  相似文献   

13.
Anaerobic process of biohydrogen production was developed.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Lactobacillus bacteria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of biohydrogen reactor.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anaerobic bacteria in the reactor is important for fermented biohydrogen production process by anaerobic digesting organic wastewater. Considering with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ra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rDNA sequence, the isolated Rennanqilyfl3 is a new species in Lactobacillus genus. And the temporary nomenclature of the species is Lactobacillus Strain Rennanqilyfl3 sp. nov.  相似文献   

14.
Anaerobic process of biohydrogen production was developed.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Lactobacillus bacteria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of biohydrogen reactor.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anaerobic bacteria in the reactor is important for fermented biohydrogen production process by anaerobic digesting organic wastewater. Considering with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ra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rDNA sequence, the isolated Rennanqilyf13 is a new species in Lactobacillus genus. And the temporary no- menclature of the species is Lactobacillus Strain Rennanqilyf13 sp. nov.  相似文献   

15.
抗高盐菌株的驯化及其对高盐含氮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物处理法处理高盐废水时普遍存在微生物易失活甚至死亡的问题,在上流式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小幅度提高进水盐度来驯化抗高盐厌氧氨氧化菌株。实验结果表明,盐度从0增加至30g/L,系统对氨氮、亚硝氮、总氮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72.56%、92.54%、73.83%,氨氮、亚硝氮、总氮的容积负荷去除分别为0.81、1.03、1.74kg/(m3·d);盐度高于30g/L时,细菌活性受到抑制,系统脱氮能力显著下降;减小盐度,细菌活性恢复。此外,系统能较快适应负荷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厌氧系统降解五氯酚(PCP)能力及PCP对厌氧系统的毒性影响,采用UASB反应器进行了PCP模拟污水连续流试验,考察了不同PCP浓度及负荷条件下系统对PCP和COD的降解去除规律,揭示了PCP对系统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在进水PCP含量从无到开始加入、PCP浓度提高以及PCP负荷提高3个冲击变化阶段,厌氧系统对PCP和COD的去除率均表现出先迅速降低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运行稳定后P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1.2%和83.5%以上.PCP对厌氧系统中微生物种群产生影响,使系统产酸菌由丁酸型菌群为主逐渐演替为丙酸型菌群为主,PCP对系统产甲烷菌活性产生明显抑制,甲烷产量由PCP加入前的12.1L/d降低至加入后的2.5L/d.  相似文献   

17.
生物制氢细菌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鉴定、培养产氢发酵细菌是提高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制氢系统产氢能力的重要因素.首先对连续流发酵法生物制氢系统进行工程调控和生态位调整,达到产氢最佳的乙醇型发酵阶段后,设计HPB-LR培养基,用改良Hungater等3种厌氧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产氢菌;采用16S rRNA/rDNA序列分析和16S-23S rDNA间隔区测序技术对分离出产氢细菌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8.
对苯二甲酸降解微生物的驯化及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涤纶织物加工厂废水处理系统中取活性污泥获得菌源,分别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经约40d驯化筛选得到约200株对苯二甲酸(TA)降解微生物.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出186株,通过对其分解能力的测定,又选出生长势态良好的28株,其中9-18B菌株对TA降解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9.
合成特异性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阿维菌素废水处理工业化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颗粒污泥产氢产乙酸菌群分布和相对丰度,并测定菌群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形成阶段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剖面,产氢产乙酸菌、食丙酸盐产氢产乙酸菌和食丁酸盐产氢产乙酸菌的分布形态相同;产氢产乙酸菌平均相对丰度范围为(10.08±0.81)%~(28.06±2.12)%.成熟期颗粒污泥中产氢产乙酸菌相对丰度最大;颗粒污泥表面产氢产乙酸菌相对丰度大于内部剖面;食丙酸盐产氢产乙酸菌相对丰度大于食丁酸盐产氢产乙酸菌.阿维菌素残留对产氢产乙酸菌群具有抑制作用.不同形成阶段颗粒污泥最大比产乙酸速率范围为0.912~1.145 g/(g·d),且与产氢产乙酸菌群相对丰度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0.
根据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状况,对该厂二沉池泥位平衡做出分析,确定六座二沉池污泥回流总量为6250m^3/h才能确保二沉池泥位平衡,按实际单台回流泵流量为1700m^3/h计算,采用4台污泥回流泵能确保系统污泥达到平衡,以保证该厂出水水质稳定、系统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