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乐 《安徽建筑》2005,12(4):6-7,10
北京四合院住宅形制与中国传统宗法伦理观念相呼应。用“礼”的哲学世界观阐释四合院住宅中内外有别、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等空间秩序,发掘和把握四合院住宅的伦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乐 《中外建筑》2005,(4):70-71
北京四合院住宅形制与中国传统宗法伦理观念相呼应.用"礼"的哲学世界观阐释四合院住宅中内外有别、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等空间秩序,发掘和把握四合院住宅的伦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7,(8)
在我国传统建筑研究过程中,"门"一直都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不仅因其本身装饰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还因其蕴含的深层次伦理观念。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之一,"门"既有组织交通的功能作用,也有丰富建筑形态"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门由门楣、门簪、门铁、门墩等构成,每个构件在具体设计时都会融入伦理观念。"礼"作为伦理内核,"规范"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标准,通过三进四合院、皇家宫殿等建筑代表,浅析了"门"的伦理,总结了建筑及其"门"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礼制程式化下的传统建筑制度为理论基础,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形式等制式与礼制的尊卑等级秩序相契合进行论述。对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与伦理意识相统一理性追求的研究,阐明了传统建筑象征性语义。  相似文献   

5.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形式,适用于各类型的建筑群。院落,即由四栋房屋围合成院,又称为四合院[1]。小到普通人家的宅子,大到紫禁城的皇宫内院,都是由四合院组合起来的。四合院又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其空间构成布局体现着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四合院体形多为长方形,单纯而规整,体量也不大,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合艺术,更能够体现中国传统居住观念[2]。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不仅非常适合居住,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很深的文化属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文中介绍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分析了四合院的建筑属性,即社会性、政治性、伦理性。  相似文献   

7.
指出儒家的人伦思想以“礼”为外在表现,深刻影响和制约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传统建筑规制从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清晰地反映了儒家人伦思想的理念和诉求,通过对四合院规制的考察和研究,发现其整体布局、群体组合、结构关系、空间序列等方面都呈现出其思想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内涵。四合院在老北京是一种四处可见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中国北方四合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独有青睐,从古代的宫殿,庙宇到平民的住宅都广泛使用四合院。所谓四合,"四"指东南西北四面,"合"指四面房屋连接围合,形成"口"字状。通常四合院的整体形态呈方形,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这种布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广西土木建筑》2010,(5):125-125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位,可以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各种不同家庭居住。在建筑格局上,北京四合院不仅体现了以家长为中心的封建家庭秩序,也有着高度的私密性和亲和性,而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宜居模式也和西方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10.
肖旻 《华中建筑》2002,20(3):65-67
在中国古建筑群体的构图方式上,存在两条不同的发展线索:一是“明堂式”构图方式在早期的流行和后期的式微,二是“序列化空间组织”的发展及其与“明堂式”构图方式的交叉关系。建筑群体从楼台中心到四合院序列的平面纵深布局的变化,可能和社会意识形态从宗教向现世伦理秩序的转变有关。“四合院式”在中国建筑群体构图方式的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必须在此基础上重新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浅议晋中民居室内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晋中民居是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合院制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造型和空间形态,通过对民居中的构件装饰与内部环境装饰的分析,阐述了晋中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其深刻的寓意,从而为今天居住环境的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合院发展格局的介绍,从平面布局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样式,并对街门、屏门等四合院建筑外部格局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四合院这种独立的院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影像和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李滨泉  莫天伟 《华中建筑》2008,26(10):71-76
当今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表皮逐渐朝着跨度更大和覆盖的空间更广的方向转变。在这种趋势影响下,大面积的表皮必须剖分成小面积的单元组合形式,这些剖分形式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混合剖分以及加细剖分,它们使表皮形态突破了材料尺寸对表皮构成的束缚,同时也使得建筑表皮获得了良好的尺度。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表皮的剖分形式蕴含着拓扑学的剖分不变性的原理,通过对这些拓扑原理的认识,可以使人们对表皮的构成和设计进行多方位和深层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宁  宋靖  孙伟 《山西建筑》2010,36(20):32-34
简要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形成和类型,从儒家思想的体现,建筑环境学理论研究,民俗民风三方面探讨了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并阐述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以期指导人们加深对我国传统建筑的了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建筑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吴耀华 《山西建筑》2004,30(12):5-6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关建筑符号学的内容 ,并从建筑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三个方面 ,批判性地揭示了其在建筑实践中所暴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赵祯祥  丁密金  周越 《山西建筑》2009,35(9):244-245
就四合院装饰蕴含的文人诗意化栖居情怀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四合院装饰的了解,发现在其中渗透的是对良好道德情操、优秀人性品质的追求和赞美,深刻表达着古人对高品质栖居状态的理想化诉求。  相似文献   

17.
浅析日本传统文化对安藤忠雄建筑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振群 《山西建筑》2007,33(7):48-49
通过对日本传统社会文化的解读来分析道德、价值、审美、生活等方面对安藤忠雄建筑创作的影响,以印证文化对建筑创作深层思维的影响力,从而带动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达到建筑效果,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结构上利用建筑的竖向交通区域设置内置钢管混凝土剪力墙作为结构的抗侧构件和竖向承重构件,在剪力墙顶部设置大跨度的悬臂钢桁架。通过在桁架上设置竖向吊杆悬吊外围展厅和中庭回廊,并在外围设置空间构架作为建筑外墙的主支撑骨架。为了尽可能使结构布置简洁、受力合理、施工方便,设计时对结构布置不断进行优化,确保在有效的结构布置前提下进行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一个新中式风格的住宅项目——“嵩明四合院”,进行了对新中式建筑兴起的原因及中国建筑的建筑内涵、人文精神的研究,阐述了该项目所体现出的中国建筑的伦理美、自然美和意境美,以期倡导新中式建筑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乡土建筑空间环境中的教化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定坤 《华中建筑》1996,14(4):22-26
文章认为:中国乡土建筑的空间环境,以具体的物质空间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社会规范和传统的民间信仰。在特定的乡土蓉间环境中,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性特征而又能直接诉诸人们感觉器官的建筑元素和装饰图案,其效果常胜过语言的教化作用。所创造出的教化性建筑空间环境,更能表达空间环境意义上的诉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