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永磁同步电动机异步起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衡量同步电动机性能的一个重要要指标,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性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异步起动过程,通过运动方程和电磁场计算两种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并通过试验,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可视化的编程工具C++ Builder 6.0开发出了基于Windows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CAD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窗口界面,并通过一个设计实例,将CAD系统设计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证明了CAD系统设计结果的可靠性.该系统人机界面友好、通用性强、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3.
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永磁电机牵入同步困难的问题,依据永磁电机基本原理和电磁场理论,对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性能进行了研究。以一台18.5kW6极切向式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建立永磁电动机起动过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求解域和假定条件下的有限元方程,采用场路结合法计算了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瞬态电磁场,分析了样机的起动过程及隔磁磁桥尺寸变化和绕组排列不同对电机起动性能的影响。通过样机对模型仿真分析可知,样机具有较好的起动性能,能快速牵入同步转速,采用单双层绕组时起动性能要比采用双层绕组时的起动性能好;隔磁磁桥尺寸对电机的起动性能影响很大,其过大或过小都会使起动性能变差,不利于牵入同步转速。  相似文献   

4.
魏静微 《微电机》2003,36(4):11-13,21
在讨论了异步起动钕铁硼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特点基础上,编制了该种电机设计软件,设计与试制了Nd-FeB永磁同步电动机,同时也提出了该种电机的合理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5.
以一款3 000 r/min、2极、380 V、3 000 W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给出了设计该种电机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参数,并且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建立该电机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静态与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电磁设计的正确性。提出的一种大小槽设计方法提升电机牵入性能,对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异步起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发展现状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尚静  邹继斌  赵猛 《微电机》2001,34(5):45-46,50
综述了异步起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理论分析上的发展现状及各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中,定转子电流产生的强退磁磁场可能导致永磁体发生不可逆退磁。该文采用二维有限元法,深入研究了W形转子结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中永磁体的退磁特点,分析了定转子基波磁动势对永磁体工作点的影响,以及永磁体最大退磁点出现的规律。结果表明:电机以不同负载条件及转子初始位置起动时,每个起动过程中永磁体退磁最明显的时刻可能出现在任意转速;随着负载转矩和转动惯量的增大,永磁体退磁最明显时刻的电机转速接近同步速的概率增大,永磁体遇到最严重退磁磁场的概率也将增大。电机正常起动过程中,很可能在永磁体边角位置发生不可逆退磁,位置比较固定且区域面积很小,不会对电机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同时具有异步起动能力.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起动过程中受到诸如异步转矩、发电机制动转矩、磁阻负序转矩等多个转矩的合成作用,使得电机的起动过程同感应电机相比更为复杂.本文在感应电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其转子设计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并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和分析其起动过程,最后通过实验对感应电机和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由于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堵转转矩很难测试,经常造成测试仪器损坏而且测试结果精度不够。本文通过分析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过程,提出用反转法测试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堵转转矩,通过试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励鹤鸣  吴恺 《微特电机》1995,(1):2-5,38
采用d,q座标系统,建立了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核模型,并用叠加原理计算起动过程的电流波形,转矩波形及M-S线,分析了转矩的谐波分量。  相似文献   

11.
马隽  董仕镇  沈建新 《微电机》2007,40(11):1-3
通过合理设计嵌放深度,可有效改善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性能,同时可以节省永磁材料的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在保证其他各种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只改变永磁体的嵌放深度,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变化进行有限元仿真的分析,获得的数据证实了上述观点。研究对于小功率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两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步起动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会引起转矩和转速的波动,对电机的起动和运行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以一台2极1.5 kW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特点,建立了该电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转子闭口槽、定子辅助槽、优化极弧系数和采用不均匀气隙等几种方法对该电机齿槽转矩的削弱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抑制切向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涡流损耗,基于麦克斯韦方程和本构方程,对永磁体形状进行近似假设,构建了永磁体涡流损耗的估算模型。使用一种基于卡特系数概念的磁导函数来估算由于定子开槽引起的槽下磁感应强度变化。基于五台槽极比分别为1.05、1.20、1.30、2.40和3.60的电机设计方案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在负载电流和两倍负载电流下,分析永磁体损耗,得到了每台电机的径向气隙磁密曲线及其谐波含量。考虑到增加槽极比对定子铁耗和永磁体涡流损耗的削弱效果,给出了电机槽极比选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槽极比能减弱定子槽下磁感应强度变化,从而抑制气隙磁场中低次谐波含量,减小永磁体涡流损耗,使电机运行更加可靠,但也会引入更多高次谐波,从而增加定子铁耗。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自抗扰磁链观测器,它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感和永磁磁链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永磁同步电动机由电流调节逆变器来驱动,其中d-q轴电流是由两个前馈交叉耦合的比例积分控制器来解耦调节.电流调节器反映磁链偏差的积分项用来补偿由于电机工作温度变化等原因带来的电感和永磁磁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了该观测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强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对转子进行有效的冷却,在满足电机电磁性能的前提下,可通过减小保护套的厚度来尽可能增大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因而必须对保护套和永磁体进行强度校核。将转子受力状况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两层过盈配合、三层过盈配合转子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的解析公式,并利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解析公式的正确性。归纳了高速情况下热套式永磁转子强度设计准则,为转子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一台额定转速120 kr/min、10 kW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为例,给出了两种常用过盈配合高速电机转子的强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分数槽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分数槽绕组、永磁体、定/转子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并基于Ansoft的RMxprt磁路分析软件对电机参数进行磁路计算分析.设计并建立了较为准确的分数槽电机模型.主要研究了转子阻尼槽槽型尺寸对电机性能的影响,为分数槽绕组永磁电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伺服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性能影响较大。采用时步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在Maxwell中搭建IPMSM三维和二维瞬态电磁场有限元模型,在Simulink中搭建了电机控制算法的模型。经由Simplorer软件接口技术将有限元模型和电机控制算法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场路耦合仿真模型。分析了电机在不同控制策略和工况下的转矩、电流、损耗、弱磁调速范围等数据,为IPMSM伺服调速系统的计算及优化设计提供了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永磁体形状进行分析和优化使永磁同步电机产生正弦形反电动势。首先在理想条件下利用拉普拉斯方程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形状进行了推导,并提出了两种近似的永磁体形状来代替理想的正弦形永磁体,然后通过对两种永磁体气隙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出这两种永磁体产生的气隙磁密与标准的正弦形气隙磁密波形比较接近。最后通过对两种永磁体电机的反电动势进行谐波分析得出弧形永磁体较瓦片型永磁体产生的反电动势谐波成分少,更适合用于永磁同步电机。  相似文献   

19.
蔡土添  赵国新 《电机技术》2020,(1):11-14,18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计算额定工况的性能,还应对每个转速点都进行性能计算,从而得到电机的效率图谱。为了满足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高效率区的要求,先通过分段式变系数正交分解法研究了铁耗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调整永磁体尺寸来实现电机效率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