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舒莉 《铁合金》1995,(3):35-40
本文探讨了自焙电极发生各类事故的原因,并指出了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丁立新 《铁合金》2002,33(6):16-18
针对50MVA硅铁电炉在长时间停炉后发生电极硬断的现象,分析了电极电流的变化对自焙电极电极糊性质和热应力的影响,从而得出电极硬断不仅是由电极糊的质量引起的,电极电流也决定了自焙电极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盛继孚 《攀钢技术》2002,25(6):40-45
针对国内外应用实例,对钛渣电炉使用自焙电极的经济性,技术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另就组合式把持器及其在消除自焙电极软断事故等方面的作用,作了简要介绍,指出使用自焙电极不仅更能发挥电极作为熔池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而且其高温运行特性也与石墨电极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矿热电炉自焙电极在焙烧过程中温度测试仪表的组成及测温传感器在电极壳的安装位置,通过此测试仪器来检测电极糊在电极壳内的焙烧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自焙电极的软、硬断事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余伟 《钛工业进展》2007,24(3):32-35
对自焙电极在大型钛渣电炉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电极糊的组成、自焙电极的焙烧、电极壳结构,以及自焙电极与石墨电极进行比较和自焙电极的硬断和软断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杏正罡 《甘肃冶金》2005,27(2):45-46
本文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探索出处理电极硬断事故的新途径,对自焙电极死相焙烧理论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先云 《铁合金》2008,39(2):1-5
介绍了大电炉自焙电极在新开炉及锰硅合金生产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极糊、调整炉料渣型及选择适宜的供电制度等技术措施,可避免电极事故的发生.从而使生产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8.
对大型钛渣冶炼电炉自焙电极在实际运行中电极绝缘及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有效改进措施,对电极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改进;对新材料的使用及效果进行了阐述;通过技术改进有效地实现了自焙电极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9.
冯卫江  张育圣 《铁合金》1990,(3):24-24,8
用常规方法处理硅铁炉自焙电极漏糊事故,不仅停电时间长,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近几年我们在采用新方法处理电极漏糊事故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此介绍,供同行参考。敞口式硅铁炉所用的自焙电极是由标准电极糊经焙烧而成的,糊中固体炭素材料(无烟煤和冶金焦)用粘结剂(煤沥青)粘结。其中的无烟煤是冶炼硅铁理想的还原剂,而冶金焦亦是优质、低灰分焦;煤沥青在烧结  相似文献   

10.
李东 《钛工业进展》2007,24(5):36-39
介绍大型钛渣电炉自动控制自焙电极的压放方法,分析大型钛渣电炉在生产中发生的电极事故,提出电极糊成分控制和电极糊柱管理、以及在热停炉前后采取的电极维护和防范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电极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苏家健 《铁合金》2004,35(4):48-50
介绍了铁合金炉外模拟电极糊焙烧过程的控制系统、系统的组成和控制原理,试图通过该系统来模拟电极糊焙烧过程中物理性能的变化,从而达到鉴别电极糊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邸俊明 《铁合金》1999,31(6):31-35
对25MVA硅铁电炉开炉时电极硬断事故的原因从焙烧机理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预防开炉时电极硬断的相应措施,从而使电极的硬断事故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3.
王金铎  王金秀 《铁合金》2011,42(6):32-33,48
论述分析了大规格电极在工业硅矿热炉上应用时所发生的掉炉事故,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电极质量.认为加强供求双方的沟通与交流,降低掉炉率,可实现电极生产企业与工业硅生产企业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以某矿热炉自焙电极为原型,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的方法研究自焙电极温度、电流密度和焦耳热分布。为进一步分析电流、筋片长度、筋片数量和电极糊电导率对自焙电极温度分布影响,绘制接触元件部位z=-0.725 m、z=-0.362 5 m和z=0 m截面温度沿x轴分布曲线。研究表明,自焙电极以400 mm/d的速度压放,焙烧区位于接触元件2/3处时,自焙电极强度能够支撑自身重量,不会发生流糊和软断事故;电流为25、55和100 kA时,随着电流增大,电极焙烧区向接触元件上部移动,电极糊电导率取0.5、1.0和2.0倍时,随着电导率的增大,电极焙烧区向接触元件下部移动;而筋片长度和筋片数量对自焙电极温度场影响较小,筋片长度增减100 mm或筋片数量增减2个,焙烧区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王庆刚  张跃瑞 《铁合金》2009,40(6):28-32
利用标准糊和特种糊进行实验室和工业生产性对比试验,探讨电极糊的焙烧机理,得出实验室与工业生产在焙烧机理上的共性与不同,以及特种糊与标准糊的区别和特种糊的应用特性,根据其特性提出减少电极事故的有效措施,强调焙烧过程的控制对减少电极事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邯钢一炼钢厂LF精炼炉电极消耗居高不下的原因,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LF炉电极消耗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遵义铝厂二期扩建工程在节能设计方面的经验,提出了60kA、70kA旁插自焙电解槽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内小型电解铝厂合理利用能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工业硅炉电极把持器系统装配于半封闭式矮烟罩内存在的利弊。通过6.3MVA工业硅炉矮烟罩的研究,肯定了电极把持器系统移至矮烟罩顶面的可行性,对新建和改造工业硅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