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学生的多样化发展目标,分析育人工作在时间维度上的可持续、在空间维度上的全方位覆盖问题,提出一种时空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即以教师—学生—企业时空融合协同育人架构作为引领,完善各项育人工作的系统性;通过师生协同、本科生导师制等机制,促进各项育人工作的持续性;以校企协同、多目标联合培养机制,推进各项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目的是完善“三全育人”效果,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新未来、新形势,探讨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提出以"人工智能+"为依托,学生科研立项为载体,学科竞赛为抓手,本科生、研究生协同培养,中外学生融合培养的人才培养创新之路,并展现近年来践行这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成效,同时对于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以“师生结合、学科竞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物联网专业学生为依托,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新兴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陈建国  陆慧娟  周杭霞  金宁  杨力 《新电脑》2021,(4):40-44,54
高校开展创新型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调研,探讨了创新创业的教育现状、教学内容、载体、协同机制等内容,并以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现存问题,提出应在学科专业布局、校企协作、研究型教学、案例教学、个性化教学、项目教...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首先,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其次,从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立体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高职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小学教育这个规模庞大的师资市场需求,结合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从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分析高师院校人工智能师范本科专业构建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形态培养体系,以期带动国内更多的高校建设人工智能师范本科专业,促进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梁超  李兵  彭敏  汤洁 《计算机教育》2022,(1):17-20,25
针对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同质化现象严重和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从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和产学合作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据此提出按照一级学科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依托产学合作平台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方发展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提出通过区校企协同的模式,共同培育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按照政府引导,各司其职,紧密协作的定位,湖南湘江人工智能学院探索了区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各高校优势学科基础制订适应于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公共平台和相关企业的场地、设备、师资优势,为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计算机专业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四个方面提出构建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此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生两年内发表多篇核心论文已见刊,申请多项专利已授权.该"三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高校深入学习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思光  汤蓓  魏建香 《物联网技术》2020,(1):113-114,117
现阶段,物联网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愈变愈高,如何培养物联网创新人才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教育部门主张推行新工科政策,要求高校依据行业需求,制订出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挑战,通过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设计多层次立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为指导的师生共同体和打造政产学研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等举措,提出了创新创业型物联网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计算机专业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四个方面提出 构建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此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生两年内发表多篇核心论文已见刊,申请多项专利 已授权。该“三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高校深入学习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工科技术高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面临工科新要求下的教育转型。独立院校软件工程类人才培养存在前沿理论与应用脱节、课程体系陈旧、教师工程经验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为解决当前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工科背景下适合软件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探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为培养符合新技术发展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质量软件工程人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要求,针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包括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开发、石化智能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等方向融合的"五元"创新培养机制,并从培养方案构建、课外科技创新体系协同和师资队伍建设3方面阐述这一培养机制具体的组织和实施方式,通过实践结果说明该机制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专业发展方面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科定位模糊、教学内容脱离人工智能核心知识,并指出基础教育阶段作为素养培育的关键期,在人工智能人才贯通培养中意义重大,中小学人工智能的学科定位应着眼于“君子不器”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作者建议相关部门应开拓更多形式的人工智能学习实践与交流平台,并明确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下的课程开发校本化探索与教师培育是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当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分别从案例驱动的课程实训体系、项目引导的学期实训体系和基于企业需求的毕业设计体系3个方面介绍具体教学实践,以期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教学中仍存在以知识点灌输方式为主、错误地用知识点匹配学生能力等问题,提出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能力产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体系,介绍面向能力产出的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第三次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以及全球面临的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现状,探讨面向多元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问题,提出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培养跨学科的“人工智能+”人才,以适应多元化的人才需求;阐述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创新工场”将产学研更好地结合,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四新”人才培养,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23年教学改革及教学实践为基础,立足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需求回看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建设,针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生能力、创新培养等教学实际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和分析研究,提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BOPPPS有效教学法,介绍基于百度人工智能平台开展的教学实践,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依托多维协同改革思路,紧密跟踪计算机学科发展前沿,顺应人才培养教育的时代需求,构建了"行业协同、校企协同、科教协同、学科交叉"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利用教学云平台将六个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整合为一体,并通过专业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的教学来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构建了一套能力评估与质量监控机制,形成了"三层次六平台一机制"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计算机类新型"三强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经过物联网专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瓶颈剖析,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视角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必然选择。文中分析航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建立航空物联网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结构模型。结合内外驱动力融合方式,设计航空特色物联网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探索建立航空特色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航空特色物联网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及课程共享资源库,对河南省行业特色高校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进一步建设特色骨干高校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