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围绕工业5G的网络安全保障需求,探讨工业5G的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关键技术,包括工业5G的资产识别、威胁识别以及脆弱性识别等,从而有效开展工业5G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动工业5G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我国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空前发展,出现了"工业互联网"的新概念,目前工业互联网也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加速技术创新的风向标。本文先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与发展入手,进而引伸到衡器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系,最后举例说明衡器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呼吁我国衡器行业应紧跟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跟上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工业设计的内涵随着科技和社会进步不断发展,从单纯针对机器的外观造型设计,到为人的适用和审美而设计,工业设计的目标由单纯的为机器的美转化为围绕人的使用而设计。本文从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需求出发,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工业设计的内涵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网络、数据、平台、安全是工业互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1],传统制造业通过有线、无线等连接方式,实现机器与设备、机器与系统、机器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工业数据的实时流通.随着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等制造模式的兴起,对传统有线(光纤)、无线(WiFi)等通信网络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9.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互联网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为工业数字化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支撑,已得到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跨学科、跨领域的复杂特征对构建统一的体系架构提出要求,各国纷纷开展相应工作。立足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充分借鉴国外体系架构优点,从业务、功能、实施等层面出发,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性架构,指导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实践。最后,给出体系架构引领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制造业智能制造升级改造过程中,设备电能监控管理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理念的设备电能监控系统的架构体系,研究系统的网络架构以及平台架构,进行电能监测,系统功能、系统界面的设计与开发。该系统采用智能电表监测设备的电能参数,通过数据采集平台把电表的Modbus协议转换成MQTT协议,并上传到云平台。在某工厂实际场景下,进行系统的安装部署及应用,实现设备电能参数的实时采集、监控与统计分析,实现该工厂的设备、产线、车间用电的精确计量,提高了设备用电统计分析效率,有效地支撑了工厂电能管理、用电优化,提高机器生产效率。该系统具有建设成本低、容易实现、运行可靠、利于复制推广的优点,可以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积累数据,进一步挖掘分析,构建能耗优化模型,实现工厂电能的智能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工业互联网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的研究,以及相关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相关标准的发布情况,通过对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的汇总分析,提出目前国内衡器等中小型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热潮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制造的发展,目前的先进制造也不光局限于单纯的生产任务了,更多的引入了工业互联网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实际产能,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的定义,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典型应用,以自动装配生产线和机器人生产线为例,阐述数字孪生在生产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建立起更安全环保、更智能、更开放的园区成为了业界共识,实现化工园区智慧化和信息化正是有效解决以上这些难点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方案,并对智慧园区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所搭载的数据驱动故障诊断技术是工业设备故障诊断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想要提升故障诊断效率,就要不断更新故障诊断算法,同时提升传感器数据精度。将三相异步电机故障诊断工作转移至互联网云平台,根据设备监测数据对故障诊断模型进行训练,提升模型精确性,再利用VMD-BP神经网络以及卷积神经网络,对三相异步电机的故障进行精准、高效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
工业互联网系统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行车三维路径优化控制是工业互联网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系统的意义,其次阐述了行车三维路径优化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后介绍了行车三维路径优化控制的应用场景和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控机床数据采集平台,实现远程感测、实时监测和功能动态扩展,并能为后续远程诊断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该数据平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采用MTconnect协议标准,在物理层实现物理机床的和传感器的部署;在网络层开发适配器和代理服务器模块,实现数据平台的实时监测和动态拓展;在应用层开发了对采集数据的处理的数据可视化平台,并能支持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对所采集数据的分析。系统设计中对数据采集进行优化,在一个周期内发现数据有变化才将数据上传到数据平台,从而避免大量数据传输造成网络的延迟和冗余。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开发的数据采集平台的有效性,满足数控机床对数据采集与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