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潇  苏振宇 《城市建筑》2022,(17):190-194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城市步行空间已然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城市滨江绿道是市民进行休闲游憩活动的重要开敞空间,从人本视角来评价和完善滨江绿道的步行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选取南昌市滨江绿道中的赣江市民公园段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步行者对滨江绿道步行环境的整体感知情况。结合相关基础研究构建了滨江绿道步行环境感知评价体系,根据步行者对赣江市民公园的整体感知对各指标要素赋值,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赣江市民公园中的步行环境展开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北京什刹海地区街道步行乐趣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传统城市中,街道不仅起到了交通通行的作用,还作为重要的邻里交往空间影响着城市的肌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单调的机动车道代替了丰富多彩的街道空间。汽车不仅将人逐出街道,还阻断了街道两侧的交流,给步行活动造成不便。研究以北京旧城为例,运用环境心理学和AHP层次分析法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从街道空间、街道设施和街道活动三个方面选取什刹海地区五类典型街道进行调查,研究人在城市街道中的活动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反应;通过调研建立街道步行乐趣评价体系,对什刹海地区各类型街道满意度进行打分,针对典型街道提出提升街道步行乐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威胁寒地城市公共健康的重要原因,通过改善物质空间的可步行性来促进步行活动的同时,也可能会增加居民的空气污染暴露水平,难以判断健康效益.文中从规划视角出发,以哈尔滨部分城区街道为例,将空气污染暴露水平纳入街道可步行性评价中,综合评价道路可步行性,并分析结果,为促进公共健康,提升寒地城市街道可步行性提出相...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鞍山道历史街区步行环境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入手,运用层次分析及综合指数的方法,对各个街道的环境舒适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划分了评价等级,为今后步行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殷洁 《山西建筑》2012,38(28):13-15
通过对法国里昂市街道步行环境的介绍说明,对其具体营造手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分析城市建设背后隐藏的人文精神,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希望能对国内的街道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娅薇  齐鹏  叶青 《室内设计》2020,(4):97-103
在当今大学校园开放性与使用者密 度增加的情况下,机动车与人行交通的矛盾 日益凸显,校园步行交通环境也因此受到更 多关注。本研究从道路交通基础条件、机动 车动静交通情况及使用者评价三方面构建校 园步行环境评价方法,注重整体与局部、动 态与静态、环境与心理多维度之间的关联关 系。并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为例,收集并 分析路网连通性、车流量规律、设施分布、 道路宽度与路径可达性、使用者行为特征等 基础数据,采用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遴 选出10个校园步行环境影响要素,构建基于 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步行环境量化评价算法;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低干预度的分级校园步 行环境优化建议,以期为校园步行环境提升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步行是老年人主要的日常出行方式,对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社区步行环境适老化水平、营造老年友好步行环境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成都城区34个小区开展大规模问卷调研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识别各个步行环境属性在预测步行整体满意度方面的重要性,并采用差距模型确定步行环境属性的改进优先级。研究发现座椅可用性、过街设施和步行道宽度最需要改善。本文为建立老年友好步行环境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市混合型轨道交通站点(简称混合型站点)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混合型站点周边步行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便捷性和通畅性,针对其构建了步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3个典型混合型站点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索了步行环境的强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理位置不同的混合型站点周边步行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混合型站点周边步行环境与商业服务设施可达性、公交站点密度、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简称POI)密度、公共管理设施可达性、市政公用设施可达性和交叉口密度等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找出影响街道步行环境夜间安全感的关键因素是提 升街道夜间活力的重要前提,确定采用基于生理传感器的现场 感知实验方法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首先结合相关理论与 街道环境整体特征,建立环境自变量;再以可穿戴传感器收集 的皮肤电反应(GSR)为安全感测度基础,通过“唤醒-效价” 模型得出被试安全感因变量;而后建立夜间安全感的可视化地 图,从地图中选取产生不同安全感的环境样本,并以最优子集 回归的方法建立识别模型。基于45名被试的现场感知实验结 果表明,对夜间安全感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关键影 响、非关键影响与无影响因素。而本次实验得到的关键影响因 素为建筑内透光、绿视率和街道界面透明度,证明了夜间街道 中“自然监视”策略的重要性,同时给出基于提升“自然监 视”的街道夜景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绿化评价主要以绿化率、绿地率等二维指标为主,忽视了居民对绿化的三维空间感知。结合实地调研提炼出六类街道环境感知因子,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试验对街道阔叶树比例等3个街道空间环境变量进行研究,发现舒适性感知最能影响行人对街道环境的感受,而街道环境变量中,墙面绿化对于提高街道整体环境感知起到最重要的作用,针对京津冀商业型街道增加墙面绿化提出了实施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4):95-99
从顾客感知的角度出发构建主题酒店文化氛围营造指标体系,据此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和IPA分析方法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主题酒店的目标客源主体是收入中上、学历较高的中青年商务出差和休闲旅游者;酒店的建筑、空间设计及装饰对顾客文化氛围感知影响最大;该主题酒店需要重点改进的指标、保持优势的指标、需要降低发展优先权的指标和可适当减少努力的指标均需重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国内外航站楼建筑内部合理性布局设计的研究现状,从机场航站楼BIM建模、场景真实感处理、虚拟漫游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搭建航站楼虚拟现实感知软硬件平台等方面,以乘客视角开展“以人为本”的出行感知评价方法的研究,旨在提升旅客在航站楼的使用体验度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已进入稳步发展时期,需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推进无障碍市、县创建工作。本文通过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的总体情况和评价指标的深入研究,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所涉及的各类工程,从管理效能、建设效果、满意度层面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给出指标权重,设置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具有科学性、完整性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市县评选工作提供评价方法和思路,为下一步推广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热潮,步行空间被挤占、步行环境恶化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基于对兰州市四个区域520位出行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城市步行环境存在问题及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部分建议,以期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①现代交通体系中,步行仍是居民的首要出行方式,出行时间与年龄影响出行方式的选择。②收入水平及出行目的决定步行者需求,影响着步行者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③步行环境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④城市步行环境规划必须明确观念、原则、对象,抓落实,勤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使用者对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现状色彩的感知评价情况,该文运用语义分析法这一采用“语言”方式对公众进行心理测评的定量分析工具,结合街景图像、色卡软件、数理分析软件作为记录和分析色彩样本的基础工具对其开展问卷调查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者对中央大街街区的街景色彩总体持正面评价,对色彩视觉感知体验更好,空间感知体验最差,对经过系统色彩设计、风格鲜明的街道评价更高。依据以上结果,从总体色彩构成、一般街道品质提升和空间感知强化等方面提出了街景色彩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袁琦  陈泳 《建筑学报》2022,(S1):39-44
通过认知衰退老年人的休闲步行出行调研,探析街道环境对步行路径选择的影响,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辨析相关的街道环境特征。结果显示,街道环境对于认知衰退老年人的步行行为影响方式有别于健康老人,环境变量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街道尺度、街道界面、路网组构、街道功能和街道家具。研究成果有助于当前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对于街道环境的有效调整,以促进更多的老年人步行出行。  相似文献   

17.
朱翀 《山西建筑》2005,31(6):226-227
以京珠北隧道群广东韶关段为实例,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理论,提出隧道群综合评价的一套方法,为今后高速公路隧道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住宅小区环境设计评价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慧  张建坤 《中国园林》2006,22(10):21-24
在住宅小区环境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的今天,住宅小区环境设计评价的研究却刚刚起步,尤其缺少具体的评价指标。在构建住宅小区环境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各方案的评价结果即可看出每个方案的优劣并确定最优方案,从而为住宅小区环境设计方案的招标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对慈城古镇的步行友好性进行评价,首先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多源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步行友好性评价模型。模型分析显示,慈城古镇的步行友好性受步行通畅性影响最大;其次是步行环境舒适度,步行服务与危险性;最后是文保影响力。最后利用运动轨迹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历史文化街区、古镇设计和改造具有步行友好性的公共空间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遗产地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原住民流失、文化衰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遗产保护与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原住民是物质空间与文化内涵的纽带,研究居民空间质量感知是应对遗产地内涵流失问题的关键切入点,开展步行环境分析是塑造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以鼓浪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居民步行环境属性满意度及整体质量评价,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有序概率模型,测度街道各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判断影响居民整体感知的最重要因素,再通过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确定最需要进行改进的属性,增强对居民步行环境需求的理解。结果表明,连通性和舒适性是影响居民整体感知的最重要因素,连通性需要优先提升。将文化、景观与空间相联系,从居民感知出发进行空间分析,以期为居民提供理想生活环境,同时为遗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