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庆旵  缪雪峰 《安徽建筑》2010,(2):47-48,56
通过马鞍山幽谷山庄工程改造设计实践,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既有建筑改造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强调了既有建筑改造设计不仅是使用功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建筑节能的改造,使其改造后的建筑既满足现实功能使用需要,又满足国家现行规范,安全、节能、环保,全面提升了建筑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压在不断的壮大,所以各类建筑物也随之拔地而起,然而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各类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使用功能便是建筑防水。任何建筑功能的发挥的前提必须是建筑的防水工程良好。建筑防水工程直接关系到建筑使用者对于建筑的正常使用,建筑防水工程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和生命贡产安全。因此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与工程实践成为建筑工程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建筑防水工程质量控制与工程实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建筑擅自改变使用功能的几种形式,并重点分析了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后,在防火分区设置、人员疏散、建筑消防设施等方面的消防防护要求产生的差异及造成火灾隐患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机电工程施工的管理,是为了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好的控制质量,完善建筑物的通风、通信、采暖、消防、电器、给水排水等各个方面的使用功能.建筑施工中机电工程施工管理直接决定着建筑使用质量的高低,笔者通过探讨建筑中机电工程安装施工内容,对施工中每一个方面的质量要求、施工流程、技术要点等,探索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的新工艺,为建筑使用功能更好的实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筑外墙渗漏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庄艺玲 《山西建筑》2010,36(4):168-169
从建筑外墙材料的使用、外墙设计、施工及使用等方面分析了外墙渗漏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外墙渗漏的措施与方法,以解决建筑外墙渗漏问题,保证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苗木科研办公生产园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建筑方案构思,并从功能、结构形式、交通组织等方面对该园区的总体布局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单体建筑的设计要点,以期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辛崇飞 《门窗》2009,(7):23-28
本文针对常用的建筑玻璃分析了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使用建议;对于功能建筑玻璃分为两大类,即生态环境型功能玻璃与特种安全建筑玻璃,分别从内涵、作用机理、结构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以期对幕墙设计人员、广大用户等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以矿井工人工作流线顺序为依托,从组成联合建筑的井口浴室、矿井办公室、任务交待室、矿灯房及自救器室等方面对联合建筑进行了使用功能的研究,分析了影响联合建筑各功能分区规模的因素,为今后类似功能的联合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筑形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理论上对建筑形式的基本要素及基本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并对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建筑形式的基本语言及造型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桥屋是桥梁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桥屋建筑的分析,从结构、空间、构件、形制、地域以及其他使用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桥屋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文化在不断发展,建筑文化在不断发展,建筑学科的范畴也日益扩大。在纷繁变化的建筑形式下,建筑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又会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入手,在剖析未来建筑学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在未来建筑学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同济学派的现代建筑意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当代建筑和建筑教育在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发展成长,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这个学派一贯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坚持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创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最早建立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在理工类大学中最早建立风景园林、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这些专业与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建筑技术等专业一起,使今天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域中专业最为齐全的学院。同济学派荟萃了众多富于大学精神,集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学者身份于一身的大师。他们提倡跨学科和多学科发展,为培养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和学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先驱,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提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源 《南方建筑》2012,(2):37-43
近代建筑杂志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承担了相应的历史功能。在考察其功能时,应充分考虑近代中国建筑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近代传播技术和媒体仍不发达的历史背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筑杂志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作用尤显重要。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近代建筑杂志的功能。首先,作为一种专业媒体,建筑杂志发挥了传播建筑专业信息的基本功能,这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其次,近代建筑杂志具有传授知识及辅助教育的功能。再次,近代建筑杂志具有服务社会与指导实践的功能。此外,近代建筑杂志是促进中国建筑师获得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文化媒介。  相似文献   

14.
郑必福 《山西建筑》2007,33(32):43-44
指出了建筑节能和居住环境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筑设计及细部构造处理等技术来进行建筑节能的必要性,阐述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及可持续建筑的定义,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谢尔.  AS 《世界建筑》2000,(3):20-23
本文从建筑材料的地方性,建筑形式与地区生态气候环境适应性、传统建筑技术的生命力等方面对传统建筑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的角度简要回顾了白俄罗斯建筑的发展过程,文章阐述了运用地方建筑材料,传统建筑技术,适用生态气候条件等本质问题是使建筑传统充满活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中广泛用到的一个概念,不同的建筑学学术讨论中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涵义,近年来国内建筑学界对语言的使用频繁,但关大多还是停留在语言概念的表面,对语言本质和语言学的借鉴尚显不足。旨在从历史文献研究出发,梳理建筑学理论历史中与语言结合的不同方式,并对此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以汲取语言这一学术领域对建筑学研究的借鉴价值。基于不同研究对语言认识的差异,将语言—建筑学研究分为三类:语言在其中分别作为一种类比对象、一套规则和一种结构系统,据此分别向语言学作了溯源与理论性分析。对语言—建筑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总结性梳理,重新讨论了语言之于建筑研究的意义,立足当下提出了交叉融合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出现的剖面建筑现象,其外部形态的剖面性强调了空间和建筑形态生成的思考方式。从"功能"(program)和"身体"(body)的感知出发是其两种典型的空间思考方式。这类建筑强调建筑生成的"过程"(process);剖面成为一种思考方式;它重新挖掘了建筑的"概念"(idea),强调建筑图纸和建造的密切关联,对当代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红红 《华中建筑》2014,(7):160-163
《建筑设计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基础教学,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探讨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系《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形成了四个基本的教学模块:建筑认识、建筑表达、建筑构成、设计入门。该文通过这四个模块的教学探索,指出《建筑设计初步》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进行基本功训练,更重要的是力求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设计启蒙教学与二年级以上的建筑设计能良好的衔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从"门"外顺利过渡,走向建筑。  相似文献   

19.
对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刚 《风景园林》2014,(5):152-157
在当今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技术飞速发展,地域性得到广泛关注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建筑与景观的二分关系被打破,风景园林与建筑愈加密不可分,越来越多景观与建筑的一体化实践,需要跨越两者的藩篱进行深度整合。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由于课时较短,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必须加以精炼才能适应该专业需求。从当前建筑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建筑造型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整合设计建筑造型与景观造型的能力。围绕这一主线,提出相关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提出应在建筑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着力从场地/场所、功能/空间、结构、构造,材料、建筑技术这4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提出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做为风景园林专业建筑设计课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冯纪忠先生建筑文化精神的研究,特别是对冯纪忠"以人为本"的公民建筑设计思想的分析,提出了建筑如何实现与古为新问题,即建筑理论的思维空间视野要扩大,不能只是在建筑范围内打转转,要从大科学的角度观察建筑问题,所谓走出建筑学;走出建筑学界的象牙塔,建筑是全社会、全民族和全体公民的建筑,需要建筑界内外的共识与合力才能改变中国建筑的落后面貌,只靠建筑界的自治自为是不可能再创辉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