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察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油酸钠(NaOL)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与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组合对浮选分离微细粒(-18μm)赤铁矿和石英的影响。单矿物实验表明,与单一DDA相比,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与DDA组合使用能够降低赤铁矿的浮选回收率,有利于减少赤铁矿的抑制剂用量。十二胺与阴离子捕收剂组合使用时,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分离效果为:SDS>NaOL>SLS/SDBS。其中,DDA+SDS组合捕收剂在一定质量比例条件下组合使用的效果最优,在最佳浮选条件下(pH=7,捕收剂用量为20 mg/L,m(DDA)∶m(SDS)=2∶1,抑制剂用量为20 mg/L),泡沫产品中石英回收率达到91.05%,赤铁矿回收率仅为6.7%,有利于赤铁矿反浮选。人工混合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使用DDA+SDS组合捕收剂(m(DDA)∶m(SDS)=2∶1)获得精矿Fe品位为45.7%、回收率为87.0%,与单一DDA相比,分别提高了1.7、18.6百分点,有利于提高赤铁矿和石英的分离效果,DDA+SDS可作为微细...  相似文献   

2.
在赤铁矿-石英浮选体系中疏水细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报道的文献表明,微生物有可能作为浮选药剂。本研究将非病源性疏水暗红球细菌(Rhodococcus opacus,缩写为R.opacus)作为赤铁矿-石英体系中的浮选药剂。对经微生物预处理前后的矿物进行了电泳迁移率测定、接触角测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微量浮选试验。微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使得矿物表面化学性质发生明显变化。赤铁矿与石英混合物的微量浮选试验表明。通过生物预处理,浮选赤铁矿颗粒和抑制石英颗粒是可能的。在所测定的pH范围内,可用DLVO理论解释与生物作用后石英颗粒Zeta电位、接触角和浮选行为的变化。对于赤铁矿,该理论仅适于预测在有限的pH范围内的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3.
新型赤铁矿反浮选大分子抑制剂MOD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计合成的新型赤铁矿反浮选大分子抑制剂MOD对赤铁矿反浮选脱硅进行了纯矿物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研究,单矿物试验表明在阳离子反浮选工艺中,大分子抑制剂MOD对赤铁矿表现出良好的高选择性,同时对石英的可浮性影响不大。人工混合矿试验表明,在p H值11左右时,MOD用量5 mg/L,赤铁矿品位可达65.24%,回收率为98.29%。另外,Zeta电位测试及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抑制剂MOD在赤铁矿表面形成了吸附,从而使得赤铁矿得以抑制。  相似文献   

4.
以赤铁矿反浮选脱硅体系为载体,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分选试验考察了N,N-二羟乙基十二胺对赤铁矿和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N-二羟乙基十二胺对石英具有很好的捕收能力,在矿浆自然pH、N,N-二羟乙基十二胺用量大于13.33 mg/L时,石英回收率保持在90%以上;N,N-二羟乙基十二胺对赤铁矿的捕收能力较弱,在考察的捕收剂用量范围内,赤铁矿回收率不超过70%。人工混合矿分选结果表明,在矿浆自然pH、N,N-二羟乙基十二胺用量为20 mg/L、淀粉用量为3.33 mg/L条件下,可获得精矿铁回收率为86.86%、铁品位为65.28%的分选指标;N,N-二羟乙基十二胺可应用于石英和赤铁矿矿物的浮选分离。动电位测试结果表明,N,N-二羟乙基十二胺在石英表面发生了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5.
某镜铁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地镜铁矿石中主要铁矿物为镜铁矿和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部分泥质物质和少量石英。采用重选、强磁选、强磁-重选及强磁-反浮选等联合工艺,对该矿石进行了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对这种类型的镜铁矿,采用强磁-反浮选工艺,在原矿铁品位为35.00%的情况下,可获得铁精矿品位66.62%、回收率58.38%的良好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抑制剂FS对赤铁矿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种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大分子有机物为原料合成抑制剂FS,使用FS进行赤铁矿和石英单矿物和混合矿试验,发现FS抑制赤铁矿具有选择性效果,石英可浮性受到影响不大,浮选试验说明FS是赤铁矿反浮选时赤铁矿选择性抑制剂。利用接触角、动电位、吉布斯自由能△Gθ和FT-IR等对FS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组合药剂DYN-3为研究对象,将醚胺(DYN-1)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进行组合(简称DYN-3),针对石英、赤铁矿、磁铁矿开展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考察DYN-3用量、矿浆pH值、温度、淀粉用量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DYN-3对石英捕收能力很强,在矿浆pH值为8.0时,石英回收率为99.57%,且该药剂对温度适应能力强,经人工混合矿试验可得到精矿铁品位为68.29%、回收率为95.62%的选别指标。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位等表征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DYN-3在石英表面为化学吸附,DYN-3内部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与DYN-1在吸附过程中存在正协同作用,因此增强了DYN-3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强度,从而改善石英表面可浮性。综上所述,DYN-3是一种可应用于铁矿石反浮选的新型高效低温捕收剂。  相似文献   

8.
韩会丽  印万忠  姚金 《金属矿山》2016,45(12):71-76
东鞍山磁选混合精矿主要有用矿物为赤铁矿以及少量的菱铁矿和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铁矿物多呈细颗粒存在,铁在-37 μm粒级分布率达到82.55%。为实现东鞍山含碳酸盐磁选混合精矿中铁矿物的有效分选,采用分步与分散协同浮选工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为分散剂、淀粉为抑制剂、KS-Ⅲ为捕收剂经菱铁矿1次正浮选,正浮选尾矿以NaOH为pH调整剂、淀粉为抑制剂、CaO为活化剂、KS-Ⅲ为捕收剂经1粗1精2扫赤铁矿反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铁品位为67.89%、回收率为69.35%的铁精矿。分步与分散协同浮选通过将分步浮选工艺和分散浮选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协同作用而对含碳酸盐难选铁矿石产生了较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9.
伍红强  邱廷省 《金属矿山》2021,50(4):101-105
为了查明嵌布粒度细的赤铁矿很难得到充分回收利用的原因,研究了不同粒度赤铁矿、石英单矿物在不同药剂条件下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pH值为12、淀粉用量为20 mg/L、CaCl2用量为120 mg/L、油酸钠用量为300 mg/L时,赤铁矿单矿物浮选指标最佳。赤铁矿与石英人工混合矿在单矿物浮选最佳试验条件下进行混合矿浮选试验,只有0.045~0.074 mm粒级混合矿的试验结果与赤铁矿和石英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相近,粒度不同,赤铁矿和石英混合矿的浮选行为与赤铁矿和石英单矿物的浮选行为不同。利用 DLVO 理论探讨了单矿物和混合矿浮选行为改变的作用机理,不同粒度的赤铁矿和石英颗粒间总作用能均小于零,赤铁矿和石英颗粒间在水溶液中表现为吸引力,粒度越细影响越大。试验结果可以为矿山实际生产和新型特效药剂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东鞍山铁矿石中菱铁矿对反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几年东鞍山铁矿石中碳酸盐矿物含量增加,反浮选指标随之恶化,甚至出现“精尾不分”现象。为此,在单矿物浮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SEM和EDS分析手段,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淀粉抑制但抑制作用较弱的菱铁矿在赤铁矿和石英表面的吸附罩盖,是引起东鞍山含碳酸盐铁矿石反浮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实现东鞍山含碳酸盐铁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的有效分离,关键是如何在反浮选之前预先将菱铁矿分离出去,或找到能有效活化或抑制菱铁矿的浮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两性表面活性剂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LAB)溶解性好、毒性低,还具有优异的发泡性能,具备作为捕收剂的基本条件。将LAB作为捕收剂首次引入赤铁矿反浮选脱硅体系中。为探究LAB-35对石英和赤铁矿的浮选性能,通过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分别考察了矿浆p H值、淀粉用量和LAB-35用量对石英和赤铁矿可浮性及分选性能的影响。通过接触角、红外光谱、Zeta电位和吸附量检测分析了LAB-35与石英和赤铁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LAB-35对石英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对赤铁矿的可浮性较弱;在p H值为6.2、LAB-35用量为20 mg/L和淀粉用量为3 mg/L的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为66.17%、回收率为95.34%的浮选指标;机理分析表明,LAB-35与石英表面以静电吸附的形式发生作用,且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对石英的吸附能力较强。综上所述,LAB-35作为捕收剂在铁矿反浮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赤铁矿阴离子反浮选脱硅过程中矿浆加热引起的能耗高等问题, 以月桂酸和液溴为原料, 采用催化加成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常温阴离子捕收剂DX-1。通过石英单矿物浮选试验、石英和赤铁矿的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 考察了DX-1的捕收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 DX-1对石英的捕收能力较强, 当pH=11.5时, 石英单矿物浮选试验可以取得石英回收率99.49%的指标, 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可得到精矿TFe品位65.91%、回收率98%的选别指标。并通过红外光谱及动电位等测试分析方法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捕收剂DX-1与石英表面主要发生了化学吸附, 除此以外可能还存在静电吸附。这说明DX-1是一种可用于铁矿反浮选的新型高效常温阴离子捕收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十二胺进行微细粒级赤铁矿反浮选时具有泡沫产品黏、难消泡的问题。选取赤铁矿和石英两种纯矿物,分别在十二胺(DDA)以及十二胺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组合捕收剂体系下,研究了pH值、捕收剂用量及其配比、淀粉用量等对赤铁矿和石英单矿物和混合矿浮选的影响,并进行了泡沫稳定性试验。研究表明,不加入矿物颗粒时,十二胺溶液的气泡平均尺寸小于组合捕收剂(DDA∶SDS=2∶1)的气泡平均尺寸;采用十二胺作捕收剂浮选赤铁矿和石英时,泡沫量更多,气泡小且密集,气泡破裂速度较慢,泡沫更黏更稳定。与单一十二胺捕收剂相比,十二胺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组合捕收剂在浮选指标和泡沫性能均体现出了优势。在适宜的药剂制度条件下,十二胺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在一定比例条件下组合使用,不仅能够提高浮选指标,还能优化泡沫性能,大幅度降低泡沫黏性。研究对克服阳离子浮选工艺存在的泡沫问题和微细粒级赤铁矿石的浮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鞍山式含碳酸盐铁矿石"分步浮选"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矿粒有赤铁矿、菱铁矿、石英,各种矿物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微细粒菱铁矿粘附在粗粒赤铁矿和粗粒石英表面,这些矿粒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在精矿和尾矿中的归属。浮选试验表明,大量-0.010 mm微细粒的菱铁矿吸附在粗粒赤铁矿和粗粒石英表面,改变了矿粒的表面性质,严重恶化了赤铁矿反浮选的选别指标。在不同质量分数-0.010 mm菱铁矿与赤铁矿和石英的三元混合矿浮选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微细粒菱铁矿和粗粒赤铁矿、粗粒石英间的相互作用能计算,从力学层面对浮选过程中精矿与尾矿的归属问题进行分析,为微细粒菱铁矿和粗粒赤铁矿、粗粒石英的有效分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复杂矿石浮选体系中矿物间会产生交互影响,研究了在油酸钠浮选体系中,不同粒级的磁铁矿、赤铁矿和石英的交互影响,并讨论了其机理。结果表明:-45+18μm粒级磁铁矿会显著降低赤铁矿的回收率,主要是因为微细粒级矿物消耗了大量捕收剂;-18μm粒级磁铁矿能够大幅度降低石英的回收率,其原因是-18μm粒级磁铁矿在石英粗颗粒表面发生了罩盖;不同粒级磁铁矿,对赤铁矿和石英混合矿浮选会有不同的影响,由于-106+18μm粒级磁铁矿被抑制进入浮选精矿,使浮选精矿铁品位略有提高,-18μm粒级磁铁矿降低浮选精矿铁品位与矿物罩盖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朱一民  孙升  黄玉梅 《金属矿山》2019,48(2):125-128
以菱镁矿单矿物及其常见脉石矿物白云石和石英单矿物为研究对象,考察实验室自制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DYM-1对各单矿物可浮性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25 ℃,矿浆pH=12.0,DYM-1用量为80.0 mg/L时,菱镁矿回收率可达到98%,白云石回收率为73%,石英回收率为21%,菱镁矿与白云石和石英的回收率差值最高,菱镁矿与2种脉石矿物的浮选分离效果最好。对DYM-1及其分别与各单矿物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发现,DYM-1与3种单矿物均发生了氢键作用,并且与白云石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接触角检测结果表明,随着DYM-1用量的增加,菱镁矿和白云石的接触角均逐渐增大,且其接触角随着DYM-1用量增加的变化规律与回收率曲线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以赤铁矿和石英为试验原料,探究了十二胺、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GE-609与N-十二烷基乙二胺四种阳离子捕收剂对两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阳离子捕收剂对石英和赤铁矿均有一定的捕收作用,且对石英的捕收能力均强于赤铁矿;在四种捕收剂体系中,淀粉对赤铁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石英,淀粉除在N-十二烷基乙二胺体系中对石英一定抑制作用外,在其他三种捕收剂体系中淀粉对石英浮选影响较小。混合矿浮选试验表明,与十二胺和N-十二烷基乙二胺相比,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GE-609作为捕收剂时,精矿Fe品位和Fe回收率指标相对较优,与单矿物浮选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某鲕状赤铁矿矿石反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某鲕状赤铁矿矿石的性质和浮选试验研究结果.矿石全铁含量为43.25%;矿物成分以隐晶质赤铁矿为主,占60%,石英占26%,长石占7%,其余为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等;矿石为豆粒一鲕粒构造;矿石结构以隐晶质结构为主,部分隐晶质赤铁矿重结晶为傲晶赤铁矿;隐晶质赤铁矿组成豆簟粒的主要成分,呈同心层纹状嵌布,另一部分作为基质中的胶结物胶结豆、鲕粒赤铁矿和石英、长石碎屑.浮选试验结果说明,在不进行预先脱泥的情况下,采用经过优化的药剂制度,以油酸和煤油混合物为捕收剂进行反浮选,铁精矿品位和回收串分别达到了57%和76%以上.  相似文献   

19.
邵安林 《金属矿山》2011,40(10):79-82
东鞍山铁矿高碳酸盐矿石中的菱铁矿常使东鞍山烧结厂的反浮选工序“精尾不分”,导致这些高碳酸盐矿石不能入选。为此,采用纯矿物配成的人工混合矿研究了菱铁矿对假象赤铁矿与石英常规反浮选的影响,并进行了人工混合矿及东鞍山高碳酸盐赤铁矿石磁选混合精矿的分步浮选试验。其中磁选混合精矿的分步浮选闭路试验在第1步正浮选时预先除去了占总量9.13%的菱铁矿,使第2步反浮选获得了铁精矿品位为66.34%、回收率为71.60%的良好分选指标,从而证明分步浮选是东鞍山高碳酸盐铁矿石的有效浮选工艺。  相似文献   

20.
采用脂肪酸类阴离子捕收剂反浮选铁矿物,需要通过加温矿浆来保证其捕收性,不仅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耗,而且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为此东北大学研发了新型常温阳离子捕收剂DYP。为了研究其对铁矿物反浮选的分选效果,进行了石英、赤铁矿、磁铁矿单矿物及人工混合矿的浮选试验。结果显示:在捕收剂DYP体系中,3种单矿物的可浮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石英>赤铁矿>磁铁矿;DYP的用量为50 mg/L时,石英的回收率达到了97.33%,而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回收率分别为6.50%、4.33%,说明捕收剂DYP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适合铁矿物反浮选。对捕收剂DYP在溶液中化学平衡、DYP对石英表面动电位及可浮性影响的分析表明,DYP对石英的捕收作用是静电吸附和氢键吸附协同作用的结果,且氢键作用强于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