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社区2km内尺度上,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空气动力模拟软件,融合绿地生物特征解释式,设置城市近地面层典型气候条件,模拟社区建筑群与绿地之间的局地微气候风温效应场景。模拟实验结果证实,绿地与建筑区域之间的气候效应与其布局方式密切相关,绿地格局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微气候风温环境的变化。正是由于不同空间格局绿地营造的不同微气候环境,因而不同规划设计方案对生境状况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从模拟结果来看,在绿地的不同布局环境中,绿地与建筑区之间微气候的风速大小、风场分布及温度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定量关系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与风的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娴慧 《中国园林》2010,26(2):82-85
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绿地与风两者之间环境效应的发挥是密切相关的,城市绿地清除大气污染的效果依赖于风的作用。风能使绿地的生态效应作用范围扩大;在绿地的协调作用下,风对大气污染的生态清除效应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绿地与周围的建筑区之间能在大环流的风速微弱条件下,形成适宜的局地热力环流风,改善无风条件下城市局地的空气环境。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绿地空间配置特征与降温效率的 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愈发严重的热岛效应,如何针对面积有限的绿地进行空间配置特征优化,使其降温效率最大化,亟待深入探究。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长春市城市绿色空间分布格局,引入景观参数研究其分布情况;利用劈窗算法获取地表温度,研究城市绿地的降温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5≤S<1hm^(2)的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能够显著提升其降温效率;1≤S<5hm^(2)的绿地,增加绿地面积或植被覆盖率能够提升其降温效率;5≤S<10hm^(2)的绿地,紧凑、点状的绿地的降温效率优于线状绿地;S≥10hm^(2)的绿地,其降温效果不再随面积增大而提升。2)城市绿地面积越大,降温范围越大,但是二者的相关性不明显,通常绿地的降温范围为150~400m。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城市绿地布局、形状、大小等配置特征的优化,使其降温效率最大化,以达到降低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包括河流、小型景观湖泊等在内的城市水体表面与城市大气之间的热湿交换是影响城市局地热湿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某国际商务城规划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包括城市水体及周边复杂建筑群落在内的CFD三维计算模拟,模拟中导入了水体表面与大气之间热湿交换的简易计算方法并考虑了太阳辐射影响。通过CFD模拟对城市水体周边风场、湿度场和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评价。模拟结果表明,城市水体本身的形态分布和水体周边的建筑高度和布局对局地热湿气候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气候特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独特的局地气候,城市气候具有特殊的下垫层特征与大气成分和结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气候的四"岛"效应正表现得愈加明显,而大气污染正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顽疾.城市绿地在调节和改善城市局地气候和净化城市空气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而城市气候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植物景观、系统结构及发展方向等具有重要影响.该文提出应该基于城市气候特征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立新  龚建英 《规划师》2005,21(8):62-63
“义乌盆地”具有弱风性和较易形成接地逆温层两大气候特征,易造成污浊空气在城市中沉积,也不利于外围新鲜空气进入城区。合理的绿地系统布局可以利用热岛效应将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的氧气输入城市中心,改善城市空气环境。义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结构应为“一圈、二廊、三轴、五楔、八带、十核”,这样的结构具有生态优先和开放性的特点,能产生调节气候、增强静风和逆温天气的污染降解功能。  相似文献   

7.
西安户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银户县"之称.在我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城市资源,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论文以户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通过对绿地现状的分析,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构筑独特的城市绿地景观,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延续地方历史文化的目的. 一、户县城市绿地现状特点分析 (一)城市绿地现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的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目前,户县城区建成公园有3处,区域性广场绿地有10处,街旁绿地有17处,生产绿地9处,区域性防护绿地2处,居住区附属绿地22处,主要道路绿化12处.到2010年户县城市绿地面积601公顷,绿地率为31.3%,绿化覆盖率为35.2%,人均绿地面积为7.8m2,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绿化基础.但是就整个市区而言,老城区建筑密集,绿化用地较少,无法成片的建设绿化布局,还未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园林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够均衡,各类绿地没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体系;绿地系统的建设还只局限于局部公园、道路绿化的建设,与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与游憩活动联系性不强,景观质量也有待提高;另外,绿地系统与城市文化结合不够,对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杨立新  龚建英 《规划师》2005,21(Z1):62-63
"义乌盆地"具有弱风性和较易形成接地逆温层两大气候特征,易造成污浊空气在城市中沉积,也不利于外围新鲜空气进入城区.合理的绿地系统布局可以利用热岛效应将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的氧气输入城市中心,改善城市空气环境.义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结构应为"一圈、二廊、三轴、五楔、八带、十核",这样的结构具有生态优先和开放性的特点,能产生调节气候、增强静风和逆温天气的污染降解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明  胡义  戴菲 《风景园林》2019,26(12):74-78
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营造清洁健康的城市环境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绿地能有效缓解PM_(2.5),然而当前对绿地空间形态的研究不足,导致能在规划设计中直接应用的成果不多。基于武汉市9个城市绿地空间形态要素量化差异与实地测量的PM_(2.5)浓度大小,探索二者深层的量化关系规律。结果显示:1)PM_(2.5)消减量随绿地规模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当规模大于5~10 hm~2消减量减缓;2)绿地面积、周长及形状指数与PM_(2.5)的消减量显著正相关,分维指数与近圆形形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PM_(2.5)的消减效率随绿地规模的增加急剧下降,当绿地规模超过5~10 hm~2,消减效率变化不明显。通过量化分析,揭示对PM_(2.5)消减具有显著影响的城市绿地空间形态指标,提出适当的规模、不规则或复杂的绿地形态及分散式的布局等绿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杜红玉 《中国园林》2022,38(2):121-126
城市绿地的自身特征和周围环境的景观格局可影响其冷岛效应.以上海市中心城区68个面积大于1hm2的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绿地内外部的环境景观格局配置对其冷岛效应的影响,并得到以下结论:为增强一定面积绿地的冷岛效应,可通过提高绿地边界形态的复杂度、提高绿地内外部环境中水体斑块的面积、降低不透水面斑块面积或分散布置绿地内外部环...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与热岛效应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刘强  舒波 《中国园林》2012,28(4):37-40
不仅城市绿地的植被数量对热岛效应产生影响,而且其绿地斑块的面积、形状及空间分布特征都会对热岛效应产生影响,为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需要对城市绿地与热岛效应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研究成果,对城市绿地与热岛效应关系领域的研究成果作综述,包括: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研究;绿地对热岛影响的定量研究;植被数量与热岛关系、植被种类与热岛关系和绿地空间特征与热岛关系等的规律研究;并提出了该领域的一些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个城市暴发,暴露了现今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问题。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数量、大小、分布密度等对人体健康有着一定影响。近年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分析方法的城市绿地与健康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视角,研究城市绿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通过总结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不同绿地接触形式下绿地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注重健康城市导向的城市绿地规划体系研究,深化多尺度空间分析研究,提升城市绿地可用性、可达性、可见性,细化城市绿地规划方法指导,从绿地构建视角为健康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布局对于构建城市绿色生态体系和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上看,莫斯科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影响较大.从现状来看,莫斯科城市森林式的绿地布局对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因此,在介绍莫斯科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其城市总体规划中“自然综合体”的规划内容,提出莫斯科绿地系统规划的启示,以期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敏  朱雯 《园林》2021,(10):11-18
"双碳"目标下,绿地作为城市区域内最主要的近自然生态空间,同时具有绿色自然碳汇及降低碳排放的作用,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梳理城市绿地影响碳中和的途径和评估方法,构建结合城市绿地增汇和减排效能的综合评估框架,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全面评价城市绿地空间影响碳中和的直接和间接成效,深入分析两种影响途径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绿地率、类型、植被配植对绿地增汇效能影响较大,绿地率、附属绿地占比、绿网建设、绿地分布均衡性及滨水绿地建设对绿地减排效能影响较大。研究进一步提出绿地碳中和综合效能提升策略及方法,旨在以多维度、系统化的视角衡量城市绿地空间在促进碳中和方面的价值,为城市绿地发展及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空气调节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城市高密度开发的用地模式下,依靠城市内部的有限绿地很难达到空气净化的自平衡。城市周边的绿地、水体等绿色基础设施在提供清洁空气、消解空气污染物、调节城市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从调节城市空气质量的视角切入,以哈尔滨为研究案例,以Arc GIS为数据分析平台,提出市域尺度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方法:1)空间单元识别:以局地环流理论为依据,根据地表覆盖与植被类型数据,识别出绿色基础设施的3类空间单元;2)城市风场分析:通过对一年四季典型月份的气象统计和基于风环境模拟软件CALMET的风场模拟,得到哈尔滨的典型月份风环境图;3)空间体系表达:根据城市风环境图,分析绿色基础设施在调节城市空气中发挥的作用,得到GI的空气调节空间分布体系。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制订区域生态绿地保护策略的依据,并在城市风环境分析、城市风道规划等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解析长三角城市绿地与人口的关系,对于推进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引入标度律模型,选取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分析2000—2020年城市绿地要素的标度因子时空特征。[结果]1)全域特征方面,长三角城市绿地面积由超线性演化为亚线性模式,公园绿地、公园面积处于亚线性模式,规模效应显著,城市绿地各要素的增长模式均受建成区面积亚线性模式的约束。2)城市绿地要素的标度因子比较方面,呈现“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面积>公园面积”状态,公园绿地面积的标度因子略高于城市绿地面积,趋近于线性增长模式,公园面积标度因子的亚线性模式最明显,三者标度因子较全国水平均较低。3)空间分异特征方面,城市绿地要素标度因子在省级行政区划上呈“江苏>浙江>安徽”的状态;在时序演化规律上,三省标度因子逐渐趋近,亚线性模式的共性特征日趋明显。[结论]研究揭示了城市绿地的规模效应及其标度因子的时空特征及其内在规律,以期为统筹区域城市绿地与人口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特征及布局结构遵循规律性机制进行演替。基于上海市1983年、1994年和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背景、政策推进及建设成效等,结合形态维模型和聚集维模型,对中心城区绿地进化的多维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规划引导是影响城市绿地时空进化的关键因素,且具有系统性、阶段性及动态性特征;(2)在发展阶段上,上海市的绿地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和质量跃升阶段,趋于"量"到"质"的优化;(3)在绿地空间形态结构上,自组织及演化未达到最优化状态,但形态维数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降低,绿地空间形态整体趋于整合,系统性增强;(4)在绿地分布格局上,聚集维数先增强后减弱,绿地斑块由分散、割裂状态趋向环廊结合、通达性较好的网络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9.
高凯 《园林》2013,(12):20-22
城市热效应等灾害性天气,除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外,还与城市绿地、水面等自然属性的下垫面面积减少和钢筋水泥等硬质空间的急剧增加有极大相关性。当然,城市温室气体、人工热源的排放和高层建筑隔热挡风,也对热岛效应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绿化是改善城市下垫面硬质空间最长效、可持续的措施。改变下垫面状况,提高绿化布局的空间性、景观性和结构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对气候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舒适度要求特别高的绿地空间愈加重视。该文从兰州的气候条件出发,结合兰州寒旱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以城关区城区空间特征和人群需求为基础,合理地布局绿地空间和植物景观元素组合,以营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根据其绿地空间现状,对兰州城关区绿地空间提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以期为寒旱地区气候条件下的绿地空间设计研究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