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原则,在聊城市地表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途径,结合聊城市实际情况,采用倒算法估算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并根据各县(市、区)地表水资源量及其在水资源分区和未控制区中的面积,按水资源量和面积加权法,估算得出各行政分区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相似文献   

2.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计算是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用常规的方法计算不仅需要大量的有关资料,而且工作量繁杂。根据全国《水资源评价导则》的技术要求,本文结合我省蓄,引,提水利工程运行情况,以及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经验公式,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相似文献   

3.
唐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占南阳市的60%以上,分析计算唐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对合理开发利用南阳市水资源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水资源评价规范的要求,结合南阳市唐白河流域蓄、引、提水利工程运行情况,以及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倒算法分析计算了南阳市唐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相似文献   

4.
可利用水资源量是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和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的基础数据。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最新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的国家规范技术要求,对洮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分析估算,结果表明: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为38%~49%,现状消耗利用率仅为5.2%,大量的水资源以洪水形式流失,通过工程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对现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作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扣损法,也就是说从地表水资源总量中扣除不可利用的水量即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可利用的水量分为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和汛期弃水量。本文通过牡丹江流域大山咀子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确定非汛期的最小基流量和弃水系数,从而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和汛期弃水量。综合得出该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相似文献   

6.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计算是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用常规的方法计算不仅需要大量的有关资料,而且工作量繁杂。根据全国《水资源评价导则》的技术要求,本文结合我省蓄、引、提水利工程运行情况,以及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经验公式,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断面径流量减去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与河道外难控制利用弃水量并扣除二者间重复量的算法,利用黄河唐乃亥、花园口、利津等7个水文站断面实测和统计数据,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黄河花园口、利津断面地表水可利用量分别为292.88亿~317.56亿m^3/a和258.88亿~361.24亿m^3/a。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选取湖北省清江、陆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为典型流域,在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的基础上,分析计算典型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相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云南省地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最大可利用阈值,基于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1980~2016年径流资料,结合云南省水资源开发现状,采用扣损法、"去头斩尾"法和弃水系数法计算云南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结果表明:扣损法分析结果较为合理,云南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仅占自产水资源量的18%,其中澜沧江流域可利用量最大,占全...  相似文献   

10.
高旺 《东北水利水电》2010,28(12):23-24
通过对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特点及宁夏水资源的特性分析,提出宁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及评价结论,供进行区域水资源规划及水资源平衡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和“第三极”,青藏高原水资源变化对我国乃至周边众多国家的水资源安全及人民生活均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青海省水资源公报》及《西藏水资源公报》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Person相关系数法对1997—2018年青藏高原地表及地下水资源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水资源分布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态势,水资源分布极其集中,主要集中在山南、林芝市,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藏南诸河流域。②1997—2018年青藏高原地表水资源量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地下水资源量呈显著下降趋势(-166.4亿m3/(10 a))。水资源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大部分地区地表水资源(98.3亿m3/(10 a))及地下水资源量(58.0亿m3/(10 a))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南部西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地下水资源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195.4亿m3/(10 a))。③青藏高原近年来气温呈十分显著的增加趋势,上升速率约为0.49 ℃/(10 a),北部青海省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南部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综合降水与气温的影响,降水量变化是青藏高原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用水效率的提高是在用水总量一定的前提下,保障和行业用水需求和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广东省1980-2011年用水效率指标在年度和地市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用水量年均增长率为1.08%,人均水资源量年均递减率为2.90%,人均用水量年均递减率为1.16%,人均综合用水量年均递减率为1.75%,都与总用水量呈反向变化的特征,而耗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指标年均变化率分别为0.76%和-0.21%,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说明用水效率整体提高并不明显。并分析了各市不同用水阶段单位农业增加值用水量变化,以2005-2010年最快,年均变化率为-8.52%,同时表现出区域和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年灌溉用水效率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16的东江流域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内蒸散特征及其变化原因对于保持能量平衡和水循环有关键作用。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分析东江流域地表蒸散发年际和年内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东江流域蒸散值(ET)整体呈中游>下游>上游的态势,而潜在蒸散发值(PET)呈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②10 a中,ET值波动较小,而PET值则相对波动较大,二者在2014年后均有增加趋势。③年内各月ET呈单峰型,ET值较高的月份集中在5—10月,最高月份在9月,ET值较低的月份集中在12月—次年2月,最低月份为2月;其次,流域内四季的ET均值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年尺度上,ET表现为裸地>耕地>城市用地>草地>林地;PET表现为城市用地>耕地>草地>林地>裸地;月尺度上,ET与年尺度基本一致,且冬季ET变异系数较高,夏季较低;在林地,四季ET的变异系数均较低,离散程度小。研究结果为预防东江流域的旱涝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河源区径流时空特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有关软件,选定径流过程中的显著性因子如上年降水量、汛期月降水量及上月降水量、地温等,分析了黄河源区径流的一般特点、统计特征以及径流与降水、地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汛期降水一径流的相关性较好,年降水量与径流过程的相关系数一般较大,说明地下水补给的作用显著;黄河沿以上地区径流一降水的相关性较差,但与地温的相关性较好,说明下垫面条件对径流调蓄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河北省永定河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对1962年-2001年的降水-径流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径流量却呈逐年递减的趋势。降水量与径流量均主要分布在汛期,冬季为分布最少时段。从空间分布上来说,流域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总体呈现北部降雨量大于南部,东部降雨量大于西部的分布特征;径流量最主要分布在桑干河,其次是洋河,两者年径流量占流域年径流量的90%左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改变原因除气候变化、水资源量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在对降水和径流进行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流域水文循环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流域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使水资源在持续保护的基础上得到更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80—2019年长江上游地区的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F趋势检验、水量平衡分析、质心识别等方法,揭示了长江上游地区近40 a来气象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地区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蒸发量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年均土壤蓄水变化量有着较大的空...  相似文献   

17.
水面蒸发量计算是水文水利计算、径流预测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个地域主要的水分支出项,与一个地域的水分收入项降水量,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域的湿润状况,因此水面蒸发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水文部门的蒸发站在结冰期使用D-20蒸发皿,非结冰期使用E-601蒸发器或80 cm套蒸发皿来测定水面蒸发量。文章采用了折算系数,折算成E-601并分析了水面蒸发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结合MSHDAI(空间分布面积指数)和地表水呈网状分布的特征,提出了MSHDLI(空间分布长度指数)的概念和模型,并选取河南省中部沙颍河流域部分地区,分析了其地表水空间分布状况,及其空间分布指数MSHDAI和MSHDLI分别与PLAND(面积比例)和RD(水网密度)的相关性随网格粒度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MSHDLI与RD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珋0.9,p珋0.01),而MSHDAI与PLAND的内在联系则较为复杂;MSHDLI在描述区域地表水空间分布多样性和广度特征方面,较之MSHDAI有更高的表征性和稳定性;两者均随网格粒度的增加而增大,MSHDAI的适宜粒度域为(100m,200m),而MSHDLI适用于各种网格粒度;MSHDAI对于含有大型水库(湖泊)的区域缺乏表征性,而MSHDLI则能适应含多种水域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草海流域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草海不同断面空间水体进行布点采样,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水体主要污染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草海水质进行了评价,探究草海水体污染物源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海丰水期DO、CODMn、CODCr、TP较枯水期高,其余的污染指标也表现为枯水期较好;水质指标总体上在码头通往湖中心方向的这段水域表现最差;CODMn和TP对草海水质产生的影响较大,超标指标主要为CODMn和CODCr;草海码头和草海出口处的水域的水质污染较重,其余水质相对较好。草海各断面空间的水质类别总体上在Ⅳ—Ⅴ类之间。草海流域应着力Ⅳ类水域治理,扩大Ⅲ类水域占比,从而缩减Ⅴ类水域,这对改善草海流域水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为草海流域污染防治及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黄河内蒙古段系列历史冰情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冰期气温、冰期径流、流凌日期、封河日期、开河日期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三站的冰期气温总体呈上升的变化规律,并且三站的冰期气温变化趋势一致,黄河内蒙古段冰期气温存在15 a左右的周期;实测径流在分析序列中不存在显著周期;三站流凌日期和封河日期整体上推迟,开河日期提前,封冻时间缩短;流凌日期存在12 a左右的周期,封河日期和开河日期不存在显著强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