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热阻和流阻是评价液冷散热器性能的主要参数。该文研制一套高精度的液冷散热器性能测试系统,由液冷散热器的进口流体温度控制单元、进口流量控制单元、模拟热源控制单元及测量单元组成。在台面温度测量方面,由于现有标准(GB/T 8446.2—2004)规定的温度测点位置不适应液冷散热器热阻测量,提出改进方法。开发相应的测试软件,具有系统控制、数据实时采集、测试报告输出等功能。并对某型号液冷散热器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对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流阻测试的不确定度为0.48%,热阻测试的不确定度为2.4%。验证系统用于散热器流阻热阻测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因为速度分布的均匀性、稳定性是影响试验段测试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CFD针对低速风洞试验段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参数下试验段中心轴线上、横截面上各关键点速度分布进行研究,结论如下:试验段的中间部位流量较为稳定,起始点(2m,0m,0m)、终止点(1m,0m,0m)的速度较小,总体呈抛物线形状,标准偏差最大、最小分别为0. 014、0. 005;试验段横截面速度呈明显的分层现象,各关键点速度呈现M型分布,三种转速水平下各标准偏差均达到最小,分别为0. 003、0. 007、0. 011;试验段速度较稳定的区域为圆环柱状体,圆环的外径为150mm,内径为50mm,长度200mm的柱状体,该区域内空气介质的速度稳定,适用于检测仪器仪表。本研究将为今后低速风洞测量装置的设计、改进提供一种方法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不同空气动力学模型安装的需求,风洞设计成一种试验段可拆卸构造,原来闭口式小型风洞进行试验段拆除可成为开口式风洞,为了提高开口式风洞的流场品质,设计一套包括收集器和小收缩段的整流装置。使用CFD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风洞进行流场三维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同时,采用眼镜蛇探针对实际的不同类型的风洞流场进行测试实验,主要研究风洞的速度均匀性和湍流强度的变化趋势,对风洞的流场品质进行评估和对比。实验和数值仿真结果证明:模拟的速度和湍流强度剖面与实测具有良好一致性,在风洞试验段平均风速在一定测试风速下,闭口式风洞具备低湍流强度和高流动均匀度的特点的流场品质,其中心区域湍流强度在0.3%以下。此外,证明了这套整流装置的设计可提高了开口式风洞的流场品质,在风洞试验段风速最大速度50%左右时,其中心区域湍流度在0.5%以下,边界层厚度减少到50 mm。这些结论将对小型风洞装置的设计、改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弹性机翼阵风响应和载荷减缓与风洞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弹性机翼风洞模型,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能够同时减缓翼尖加速度(WTA)和翼根弯矩(WRBM)的阵风减缓控制律.试验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09低速风洞进行.风洞试验段尺寸为3m×3m.理论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当来流速度为14m/s时,针对频率为2Hz-3Hz的阵风,阵风减缓控制律可使WTA和WRBM分别减小25...  相似文献   

5.
根据电子设备散热装置缩小体积和增强散热性能的设计要求,分析散热器在强迫风冷条件下的散热性能优化问题。建立了热阻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强迫风冷情况下的散热器进行优化设计,计算出散热器的优化尺寸和优化前后的热阻,优化结果表明散热器体积和热阻可同时减小。  相似文献   

6.
在口径为300 mm的风洞段后接上25D~30D的相同口径的长直管流场中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建立了风洞管段和具有充分发展的湍流的长直管段两个仿真模型,通过对比两个模型管段中不同雷诺数下均速管流量计的差压值以及流量系数,得到一个与雷诺数有关的速度分布修正公式.从而实现直接以风洞作为大管道气体流量校验装置,节省校验装置直管段长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求解RANS方程,数值模拟了精密水槽收缩段的流场特性。针对两种不同出口尺寸不同收缩比的收缩段,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收缩曲线来进行选型评估。根据壁面是否分离、逆压梯度变化缓和程度、出口速度均匀度,来判断不同收缩曲线的优劣。研究表明:对于出口尺寸为250 mm×20 mm、收缩比为30的收缩段,双三次收缩曲线是最优的;对于出口尺寸为250 mm×10 mm、收缩比为60的收缩段,维氏收缩曲线是最优的。本次数值模拟计算的工作可为精密水槽收缩段优化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动车组IGBT模块高效散热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峰  张毅  潘晓燕 《制冷学报》2020,41(6):150-158
针对目前CRH2型高速动车机组变流器中所用的大功率IGBT模块,本文设计了4种动车组牵引变流器用高效散热器,通过应用FLUENT对设计的4种散热器模型进行CFD模拟,综合分析对比模拟结果,确定出cha-30×10为其中性能最优的散热器模型,对性能最优的模型进行二次优化,综合判定最优方案为160°折角散热器,并得到了散热器最高温度、最大热阻、压降和冷却液入口流量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入口质量流量为0.1 kg/s的工况下,cha-30×h0(160°)散热器最高温度比shun-20×10降低3 K、最大热阻减小7.8%。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将立体蒸汽腔和热管两相传热结合,用于CPU冷却的集成热管散热器新概念,并对设计出的集成热管散热器的传热性能和整体的均温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未优化的集成热管散热器的热阻在0.14℃/W~0.2℃/W之间,且整个散热器具有均匀的温度分布.与当前的热管散热器相比,这种结构的集成热管散热器具有散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接触热阻小、重量轻、成本低等特点,可以满足未来大功率CPU散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振荡流热管汽车散热器和管带式铜质汽车散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两种散热器的传热和阻力特性,对比发现振荡流热管汽车散热器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且风阻和水阻均小于管带式铜质汽车散热器,并进行了热平衡误差分析,实验结果对开发新型汽车散热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绝缘电阻表的测量原理,测量时的电压和时间选择,以及环境温湿度对绝缘电阻的影响,同时给出了测量绝缘电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结构中大量使用涂料进行防腐蚀和劣化修复,准确掌握涂料的各项性能对于监控其使用效果十分重要.为了能够快速检验和测试混凝土涂料性能的优劣,根据日本土木协会和日本道路协会标准,检测了分别以氟树脂、聚氨酯和环氧为面漆的涂层配套体系的耐碱性、附着强度、耐老化能力和对裂缝的追随性.对各种涂层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涂层均对混凝土底材具有优异的附着能力;耐碱性能具有较大差异;氟树脂涂层具有更好的耐老化能力和更优的裂缝追随性,对混凝土结构的防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现行国标、ISO标准、ASTM标准中涂层耐湿性主要测试方法,对各标准中测试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湿热、箱内冷凝、喷水雾均为高温高湿环境,形成冷凝水的推动力较小;单侧冷凝温差较大,引起涂层破坏的推动力较大,在同样试验温度下,冷凝更易发生。在需要快速获得涂层耐湿性试验结果时,尤其是涂层耐冷凝性能时,可以优先选用单侧冷凝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造板耐老化性能是评价人造板实际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分析了人造板在使用过程中老化的原因,介绍了人造板耐老化性能的检测方法的分类以及具体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50#钢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主要成分为50#钢及尼龙66(聚己二酸已二胺)的金属塑料复合材料.论述了这种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摩擦、摩损及冲击试验,并分别用相同尺寸的50#钢及表面附着普通涂料的50#钢作对比试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高于50#钢的摩擦系数,稳定摩擦出现较早;相同时间内,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远低于50#钢.冲击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比对比材料高18%~27%.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建筑铝合金型材耐磨性试验方法及其所采用的标准,分析讨论了其特点,并对相关标准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B 5237—2008规定采用落砂试验法,但该方法有多方面的不足;而喷砂试验仪法、轮磨试验仪法和Taber试验法在实践中应用较少,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微动开关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开放式系统结构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思想.实现了具有通用性、扩展性的微动开关测试系统的设计.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开放式系统结构的设计思想.实现了具有通用性、扩展性和先进性的微动开关测试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对其设计原理和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可对多种不同型号的微动开关进行自动测试,并可方便的扩展对其它微动开关进行测试.该系统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中山舰船体钢耐蚀性能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船腐蚀勘验、钢中夹杂物分析、室内间浸挂片和相关电化学腐蚀试验,对中山舰船体钢的耐蚀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与此同时,还与现代冶金技术生产的同类B级碳素船体钢-3C钢在耐海水腐蚀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山舰船体钢耐海水腐蚀性能比3C钢好得多;钢材的磷含量和固溶氧量以及夹杂物类别、形态、分布和数量上的不同,是造成两者耐蚀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的圆柱体单向压缩试验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试样在压缩过程中显示的温度瞬间升高,通过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圆柱体单向压缩试验,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案,分析了压缩过程中,由于热电偶间距变大和试样的电阻变小这两个因素对温度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st method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elamination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work performed in this area by ESIS, the European Structural Integrity Society. First, existing mode I fracture test standards are described. We then present work currently underway, both to extend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 of these mode I tests and to standardise mode II, mixed mode (I/II) and mode III tests. Finally, we discuss tests to characterise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