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正压送风-气幕联合防烟系统,以提高防烟楼梯间的防烟效果,减少系统总送风量。利用FDS模拟研究了气幕送风速率、送风角度对联合防烟系统总送风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幕的最佳设置参数为送风速率7m/s,气幕送风口向烟气区偏转25°;在最佳气幕设置参数下,当开启门数量为两扇时,联合防烟系统的总送风量为独立正压送风防烟系统送风量的50%~60%;在相同的有效送风量下,应用联合防烟系统进行楼梯间防烟时,可开启疏散门数量为应用正压送风防烟系统时的3~4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避难走道的定义,指出现行规范对避难走道区域防烟措施不统一性,并按现行规范介绍了分别对防烟前室及避难走道正压送风风量计算的方法,结合文献试验结果,提出了应对避难走道及防烟前室分别设置正压送风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5条明文规定:“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保持正压,且楼梯间的压力应略高于前室的压力。”国内外通常把这种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称为正压防烟楼梯间。那么,正压防烟楼梯间设计中具体应考虑和注意到哪些问题呢?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些问题,有必要从正压送风防烟的工作机理谈起。  相似文献   

4.
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并探讨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系统风道的设置及正压送风机的选择,指出地下和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位于同一位置且合用同一送风道时采用常闭型送风口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正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工作安全性指标入手,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在确定了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最不利开门工况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风量平衡方程式联立求解,导出了计算正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的一套通用性较强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不同组成,分析了影响其防烟设计的门的开启层数、数量,加压送风口的形式及加压部位正压值等诸多因素,提出了不同形式时加压送风风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该方法与规范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考虑了影响加压送风的各种因素,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竣工后 ,防排烟工程设施是否达到设计的性能要求 ,是关系到建筑物投入正常使用后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问题。为此 ,必须进行一系列试验 ,以评价防排烟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根据正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工作安全性指标 ,正压送风防烟系统的性能试验可分为三种类型 :设计工况验证试验、系统安全性校核试验及系统适应性判定试验。其中第二类型试验不但简单易行 ,而且具有实用价值 ,适用于一般正压系统的工程验收试验。系统安全性校核试验 ,即在系统满负荷运行下 ,校核系统在各种开门工况下 ,包括最不利开门工况下能否保证工作安全性指标。试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大楼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作为计算实例,对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楼梯间加压送风的均匀性不是非常重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送风量能够满足楼梯间和前室的正压要求,同时为加压送风机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地上、地下层共用防烟楼梯间防烟设计的探讨,得出设计的基本要求及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量计算原则,提出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五种方案,并以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和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防烟方式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设置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场所,在外观上完全符合消防要求的为42.9%。此比例甚至低于自然排烟防烟方式的最大可能可靠度50%。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个例,针对2种防烟方式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利用FDS数值模拟软件,结合某建筑实际,设置6种不同工况,对前室正压送风系统送风口位置设置对防烟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模拟结果发现,当送风口设置在与前室一道门正对的墙体上部位置时防烟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烟控模型是研究防排烟技术的一种重要工具,就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正压送风系统区域烟控模型的算法进行了介绍。该烟控模型分析了包括时间、建筑分隔情况、开口流量系数、围护结构漏风系数、热压风压、风道阻力、开门工况等众多因素对正压送风系统的影响,并以网络数值计算为工具,对正压送风系统进行了动态分析。模型的建立对于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性能化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软、硬件部分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刘朝贤 《暖通空调》2007,37(11):74-80
为了分析系统可靠性,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表8.3.2-1~4的4种加压送风防烟方案进行了简化。分析硬件部分的可靠性时,根据该规范规定的防烟技术条件,运用概率理论和可靠性原理推导并建立了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数学模型,经过简化、推理分析,对不同方案的可靠度进行了比较。软件部分是防烟系统致命失效的重要原因,涉及加压送风防烟的许多原则问题,如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加压送风的最佳部位、加压送风口的形式及开启方式,以及笔者从实际工程调查中发现的加压送风系统保障体系等,对这些软件元素故障机理和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等分别进行了分析。对系统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可靠性分析的结论,可为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优化和防烟规范条文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供高层建筑防烟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避难走道试验平台及其测试系统,开展了实体火灾试验,对火灾条件下避难走道的防烟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避难走道应设置前室,且前室内应设置正压送风,前室余压应在25~30Pa,并应设甲级防火门;避难走道内也应保持余压在25~30Pa。  相似文献   

15.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楼梯间加压送风来防止火灾时烟气侵入楼梯间的防烟方法已被国内许多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所采用,由于建筑物的外形尺寸、火灾位置及建筑物的室内外温差等参数的变化,对正压送风系统的效能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国内一些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的实测,总结后提出一套测试方法,用以检验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对现行防火设计规范中未明确指明的地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地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及送风方式,为地下防烟楼梯间的防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正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量及加压送风量的简明计算方法,防烟楼梯及前室的超压卸压问题,正压送风和排烟管道以及系统材料的选用原则。提出了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及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而当着火层、着火间及走道采用负压排烟时,其压力顺序应该为楼梯间正压>前室正压>走道压力,即防火楼梯间内维持正压值50Pa>前室内维持正压值25Pa>走道的正压值为8Pa的设计顺序。  相似文献   

18.
在高层建筑防烟系统的调试过程中,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余压值不达标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对系统管辖范围、送风方式、风机选型、风口设置、送风管道、余压阀等影响因素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预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某一工程实例,简要介绍其工程概况,并确定该工程的防烟设计方案,详细叙述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过程,并具体分析了其系统设置原则及应注意问题。本文采用的工程实例是具有代表性的分段设计的防烟系统。  相似文献   

20.
吴冬青 《山西建筑》2003,29(18):128-129
结合机械防烟系统设计的作用及原则,从送风量及风压的确定等方面,阐述了防烟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提出了选择送风系统、风机和送风口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