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米糠油、大豆油、棕榈油、米糠调和油进行连续煎炸油条试验,通过对不同煎炸时间所取油样中维生素E各组分含量及酸值、羰基价、极性组分含量的检测,分析研究这4种油脂在煎炸过程中维生素E各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油脂煎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油脂初始维生素E含量大小依次为大豆油米糠油米糠调和油棕榈油,生育三烯酚含量占维生素E总量大小依次为米糠调和油米糠油棕榈油大豆油;随着煎炸时间延长,4种油脂中维生素E含量均持续快速降低,至煎炸32 h结束时,维生素E损失率为大豆油77.12%、米糠油97.93%、棕榈油100%、米糠调和油93.86%;米糠油虽不如大豆油的维生素E含量高(为大豆油的51.13%),但因富含生育三烯酚(为大豆油的7.2倍),使其极性组分含量及羰基价增幅均小于大豆油,表现出良好的煎炸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热聚合反应是制备植物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关键步骤之一,为了研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对热聚合反应的影响,本文以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豆油、葵花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研究了反应温度为330℃时3种油脂的热聚合反应速率及热聚合过程中酸价、色泽、碘价、折光指数等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油脂的热聚合反应速率分别为:K大豆油=7.2×10-3>K葵花油=6.8×10-3>K菜籽油=2.3×10-3;随热聚合反应时间的延长,3种热聚合油的酸价、色泽和折光指数均增加,碘价均减小。该研究为植物油基印刷油墨连结料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20年后,世界油脂消费量增加47% 据(油世界)予测,20年后,世界主要17种油脂消费量(包括食用、非食用、损耗)将增长47%(参阅附表),约达1.32亿吨。该数据是按5年间平均值计算而成,已排除短期季节变动因素。并予测1993~1997年间平均油脂消费量为9050吨。 该刊予计今后棕榈油消费量将超过大豆油,至2012年时,棕榈油占23%,大豆油占19%,而1993~1997年间,大豆油占20%,棕榈油占17%。不过,至时予计大豆油仍将增长40%。棕榈油产量与消费将会受油粕和动物脂需求放慢而刺激增加。今后世界四大消费油脂依次为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向日葵油。并指出包括政治、人口增长、各国国民经济总值增长水平、价格、土地资源、气候状况及技术发展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今后25年间世界油料,油脂市场动向。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鉴别掺假山茶油定性及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山茶油、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获得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正常值。测定模拟掺入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的山茶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根据其特征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对山茶油中掺入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可作定性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冯红霞 《中国油脂》2020,45(10):135-140
以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大豆棕榈调和油、棕榈油5种不同饱和度油脂作为煎炸用油,以马铃薯片为煎炸内容物,于140℃循环煎炸。考察马铃薯片的油脂含量、水分含量、色泽、酥脆性以及感官评分的变化,综合分析油脂饱和度对油炸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煎炸油脂的饱和度显著影响油炸马铃薯片的品质(p 0.05),随着煎炸油脂饱和度的增加,油炸马铃薯片的油脂含量呈降低的趋势,水分含量呈增加的趋势,L值呈增大的趋势,表明马铃薯片颜色随着煎炸油脂饱和度的增加而越发鲜亮;油炸马铃薯片的酥脆性、感官评分亦随煎炸油脂饱和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p 0.05)。由此可知,相对于不饱和度较高的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饱和度较高的棕榈油更加适合马铃薯片的煎炸。  相似文献   

6.
收集市售以面包、蛋糕为代表的烘焙产品60种,提取油脂,分析样品中油脂的熔点(SMP)、碘值(IV)、脂肪酸组成(FAC)和甘三酯组成(TG)等特性,与棕榈油、牛油、大豆油、菜籽油和乳脂等油脂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市场上烘焙产品用油的种类、特性及其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市售烘焙产品用油主要是棕榈油、大豆油、牛油、乳脂和菜籽油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油脂,且调查的烘焙样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市场调研的结果有利于食品生产企业更好地使用烘焙油脂,消费者对烘焙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油脂对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24°棕榈油以及42°棕榈油5种油脂连续油炸薯条、油条和鸡块后,对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从而为油炸食品工艺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5种油脂连续油炸薯条(176℃、2 min、45 s)、油条(176℃、2 min、30 s)和鸡块(176℃,3 min)5 d,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油脂对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使用不同种类油脂油炸的薯条、油条和鸡块均产生反式脂肪酸,其中,菜籽油煎炸的薯条和油条中反式脂肪酸最多,为38.74 mg/100 g和37.51 mg/100 g,棕榈油煎炸的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少,薯条为4.98 mg/100 g、油条为6.01 mg/100 g、鸡块为4.36 mg/100 g。结论:为使食品加工所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最少,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42°棕榈油。  相似文献   

8.
棕榈油和大豆油在油条煎炸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熔点棕榈油和棕榈油―大豆油混合油为原料,以大豆油作对照,通过比较油条外观、口感,筛选出适于煎炸油条的棕榈油,再进一步通过测定油条煎炸过程中油脂样品游离脂肪酸(FFA)、过氧化值(PV)、色泽、极性值(PC)、羰基价(COV)等指标,研究两种油在油条煎炸过程中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熔点14℃棕榈液油和大豆油都适于煎炸油条,且棕榈液油在煎炸过程中具有比大豆油更好氧化稳定性,仅是其游离脂肪酸(FFA)和色泽上升速率快于大豆油。总的来说,两种油在满足煎炸油质量要求前提下,同等数量棕榈油可比大豆油煎炸更多油条。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掺伪稻米油进行准确快速定性检测,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稻米油、棕榈油、菜籽油、棉籽油、大豆油等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对稻米油进行模拟掺伪,测定不同掺伪率下的脂肪酸含量变化,采用判别分析检测掺伪油脂种类。结果表明,纯植物油的判别准确率为100%,掺伪油判别准确率为91.7%;稻米油中掺棕榈油9%以上、掺菜籽油2%以上、掺棉籽油20%以上、掺大豆油6%以上均能正确判别。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添加大豆卵磷脂,使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中磷脂含量分别为本底值、10、20、30、40、50 mg/kg,测定不同磷脂含量的3种煎炸油的烟点、耐寒性、氧化诱导时间,同时检测3种煎炸油在170℃下煎炸不同食材过程中的感官品质、酸价、过氧化值和极性组分含量的变化,以评价其煎炸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磷脂含量的增加,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烟点呈下降趋势,其中棕榈油烟点下降受磷脂影响最大;耐寒性随着磷脂含量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氧化诱导时间随磷脂含量的增加呈波动变化趋势;在本试验范围内,磷脂含量对煎炸油煎炸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