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瑶炯  张璟 《园林》2010,(5):36-39
在和谐社会里,人人都有权利享受大自然和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愉悦感受,而盲人群体却往往由于缺乏合适的户外体验场所被限制在一个黑暗机械的、缺乏灵动色彩和变化的空间中。  相似文献   

2.
上海辰山植物园特殊水生植物园和湿生植物园植物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殊水生植物园和湿生植物园是上海辰山植物园水生植物的重要展示区,根据水生植物习性、分类特点、群落结构以及科普教育意义等,特殊水生植物园8个区域(泡)设计了具有景观效果的、科普教育意义的、重要用途的和特殊类型的水生植物种类等8个主题,共展示了水生植物125种或品种;湿生植物园4个区域设计了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层片构成的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等不同生态系列,展示了水生植物群落的层片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璟  梅瑶炯 《园林》2010,(5):52-5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盲人对自然的认识需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专门服务盲人的植物园.公园也相继出现在世界的各个城市中。盲人园(Garden for the Blinds)也成为了现代植物园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园选择。  相似文献   

4.
庄伟 《园林》2010,(6):74-75
华东区系植物展示园位于辰山植物园东部,西以辰山塘为界,东、南、北部为5~7米不等高U形"绿环"围绕,面积为197839平方米。它是植物园主要的专类树木园,以收集、保存、研究华东区系植物原始种为主,科普功能要求远大于景观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辰山植物园已于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正式对外开放。从选择设计方案到开园的全部时间不过5年。对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植物园来讲,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的成绩着实让世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设上海辰山植物园木犀专类园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犀属(Osmanthus)是木犀科(Oleaceae)中经济价值较大的一个属。该属植物主产我国,是优良的观花小乔木或灌木,尤其桂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色、相、形俱佳的园林绿化树种。在对我国桂花专类园及桂花风景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类园现有的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提出了关于木犀专类园的定位、植物收集、植物配置和布局的建议,为以后专类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并提出了建设木犀专类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园林》2009,(6):86-86
由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园林集团公司总承包、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的辰山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大型植物园,建成后将成为上海市标志性园区。  相似文献   

8.
陈恩平 《园林》2010,(8):52-55
辰山塔建造在上海辰山植物园辰山山顶上。辰山为辰山植物园内保留原状的原生植物保育区。山上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景色。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植物园发展的历史、上海地区的植物园发展及城市需求出发,对辰山植物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辰山植物园将成为集科研、教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在辰山植物园建园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国际高水平植物园的发展动态,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华东地区发展需求,加强华东区系植物保育、开发和利用研究,提高园林景观建设,满足上海及周边地区公众的娱乐需求,增强科普设施和科普能力建设,以多样的科普教育来感染和教育公众。  相似文献   

10.
上海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占地面积约200hm^2,主要由35个专类园和来自五大洲引种植物的绿环围合而构成的上海辰山植物园,将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建成开放。因地制宜地融入到现有的山水环境中,发掘、恢复和保护场地的自然特性和文脉,强调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为人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与欧洲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结合。上海辰山植物园不仅提供了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栖息地,而且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风景园林》2010,(4):46-51
辰山植物园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共建,邀请了英国、荷兰、德国、日本和北京、上海、深圳的国内外8家设计单位参与方案设计,经过11位国内外专家评审和两轮方案筛选,最终于2006年2月选定了德国瓦伦丁规划设计组合的方案为实施方案。经过4年多的建设,辰山植物园已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2.
胡永红 《风景园林》2023,30(2):40-45
【意义】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日益重要。植物园可为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提供科技支持,为国家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分析】分析目前城市植物多样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植物园对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发挥的作用。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展示辰山植物园十几年来在植物资源收集、筛选与应用示范,特殊生境绿化技术,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解析植物园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的策略。【展望】植物园可在新品种培育、物种驯化、植物群落构建、生态系统完善4个层面上支持城市植物多样性提升。现阶段,国家植物园应将城市植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更好地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上海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的特色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和珍奇植物馆3个单体温室组成的上海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群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植物园展览温室。从设计理念、植物收集、景观展示等方面阐述了展览温室的特色与创新:热带花果馆首次采用开阔空间理念,展示热带花与果,并赋予其活动功能;沙生植物馆中植物展示与岩石类型相配合;珍奇植物则微缩了热带雨林景观,展示表达植物生存和进化的奇特类型。展馆中奇特植物与创意的美景成为上海新的科普亮点。  相似文献   

14.
孙磊 《园林》2010,(7):78-78
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坐落于辰山西侧脚下,原址是一处采石矿坑遗迹。为保留这处珍贵的遗迹,景观设计师将它改建成一个集山崖、深潭、山坡、台地、地坪为一体的综合性花园。通过竞标,上房园艺承接了整个矿坑花园的植物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15.
上海辰山植物园藤蔓植物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蔓植物的枝条伸展曼妙、造型活泼生动。李白曾有诗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可见藤蔓植物在植物类别中有着很高美誉,从古至今都不乏欣赏者。上海辰山植物园内藤蔓植物丰富多彩,根据植物本身的生长环境要求,广泛种植在藤蔓园、矿坑和岩石药用园、温室、月季园、华东区系园以及绿环等地。  相似文献   

16.
田旗  黄卫昌  胡永红 《园林》2010,(6):76-79
收集原理 辰山植物园是一个集植物收集、景观展示、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植物收集是一项重要内容。活植物收集水平是决定辰山植物园建设与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肖月娥  黄卫昌 《园林》2010,(6):80-81
鸢尾是鸢尾科、鸢尾属宿根草本花卉,在欧美受欢迎程度仅次于月季,在日本已有近500年栽培历史。鸢尾种类繁多,全世界原种约300种,加上各种园艺品种,总计已达3万多种。鸢尾适应性广、管理粗放。鸢尾专类园是鸢尾在园林应用中最为常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上海辰山植物园大面积堆土的地基承载力和稳定问题,对常用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堆载预压的处理方法,并总结了地基处理和土体堆载施工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设辰山植物园的目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云安 《园林》2010,(5):8-10
<正>辰山植物园于2005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该园坐落于松江区佘山国家风景旅游度假区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国家植物园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在中国尚属空白。以位于首都的国家植物园为例,探索可行的规划方法,为后续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照国家代表性,识别国家植物园的主要任务。其次,对照行业引领性,分析植物园现状差距,提出国家植物园的发展目标和分项建设措施。针对由现状综合性植物园升级建设的国家植物园,采取有机更新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弘扬中国植物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结果】从3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规划策略。1)实现国家植物园核心功能,包括打造3个植物收集展示区的28个特色专类园,满足植物迁地保护和展示功能;建设四大重点项目和两大科研设施,保障植物科学研究功能;形成“一馆、八室、一廊、多点”的科普设施布局,策划8类科普活动,满足植物科学传播功能;构建智慧植物园系统,为国家植物园形成国际综合交流分享合作平台提供保障。2)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植物园南北园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功能设置3个方面的优化调整,实现两园整体统一。3)借助国家植物园位于三山五园地区的优势,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禀赋和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内涵,形成8条叙事脉络和6项文化策略,将中国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结论】国家植物园应综合实力突出,兼具艺术的外貌和科学的内涵。国家植物园还应考虑和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关系,重点承担所在区域植物的收集和保护责任。在现状综合植物园升级到国家植物园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尊重原有建设基础,做到科学发展。同时,中国国家植物园应具有鲜明的中国植物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