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州和厦门位于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者分别为岭南地区和闽南地区的代表城市,在近代殖民历史、商贸传统、地方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的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在产生时间和表现形式上有诸多共同点,却有着更多差异之处。文章通过广州及厦门两地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的比较研究,并对相似性及差异性存在的内在原因的探究分析,对于理解近代中国城市建筑的嬗变,把握两地城市典型街道建筑——骑楼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形成、发展、特征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骑楼是岭南地区典型建筑形式,本文通过介绍百色对骑楼沿街立面、屋顶、廊部立柱等的改造,为岭南地区骑楼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骑楼是岭南地区典型建筑形式,本文通过介绍百色对骑楼沿街立面、屋顶、廊部立柱等的改造,为岭南地区骑楼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骑楼文化的形成、发展、衰败和复兴过程并分析了其原因,论述了保护传统骑楼文化的可行性,结合实际展望骑楼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泉州中山南路和新门街不同朝向骑楼柱廊夏季热环境的差异,分析影响骑楼热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并总结气候适应经验,笔者对两街道的相关气候参数进行了测试,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风速及相关部位的表面温度。通过所测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对比分析,可知太阳辐射是影响泉州骑楼柱廊热舒适的主要因素;中山南路骑楼的热舒适性优于新门街;柱廊热舒适度由高到低排序为西侧>东侧>南侧>北侧,且骑楼对西晒影响的恢复较快。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居民适应气候使用骑楼的经验措施。  相似文献   

6.
林冲 《华中建筑》2005,23(Z1):114-116
广州近代骑楼的发展,事实上是跟随城市建设的都市规划而发展起来的,该文是透过相关建筑法令的基础研究作为出发点进行调查研究,藉以了解其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透过骑楼研究可以还原建构东南沿海近代都市空间原有面貌,并审慎思考其历史意义,对于近代都市的发展、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升 《城建档案》2006,(2):50-51
这是广州的上下九街,它就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一样,是广州最有影响的传统商业街,但是这条街还有它另一个特色,这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建筑骑楼。  相似文献   

8.
近代广州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骑楼大量建设,在装饰技术上骑楼融合了多元文化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演进,这个碰撞融合演进的过程可以通过骑楼装饰的细部处理技术手法展现出来,呈现出技术处理提炼简化、综合运用新旧工艺、适应气候地理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骑楼是20世纪20~30年代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建筑。佛山作为传统商业经济发达的城市,有着四大名镇的美誉。在周边各市掀起修筑骑楼热潮的时期,佛山并没有趁这一风气大量修筑被当时认为新颖时尚的骑楼建筑,文章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希望能揭开当时历史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广州骑楼是具有自身性格特征的一道建筑景观,它凝聚着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历史、经济和文化,体现着古今文化和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今以广州骑楼的历史文化演变为切入口,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广州骑楼的内结构和外结构的符号特征,挖掘出其符号精神内涵,使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海峰 《山西建筑》2010,36(4):46-47
解读了哲学诠释学,分析了近代岭南骑楼的演变过程,从哲学诠释学视角探讨了岭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以提高人们对岭南骑楼的认识,进而在现实中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好这一近代建筑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对骑楼建筑的起源、发展进行了研究,进而深入地挖掘了南宁旧城中心骑楼建筑的历史起源、传播与发展变迁历程,并分析了其类型与特征,对南宁骑楼传统特色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东近代骑楼发展原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林冲 《华中建筑》2001,19(5):89-91
该文探讨广东近代骑楼产生的环境背景因素,从中分析二十世纪初的城市改造运动及华侨所扮演的角色。并根据清末时期公益及台山船角圩等地的骑楼建设,推论近代骑楼初始发展的时间,以及造成骑楼建设快速结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凌树云 《山西建筑》2008,34(6):320-32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偏压连拱隧道施工及塌方情况,通过对塌方原因的分析,针对该隧道的地形地质特点,提出了处理坍塌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恒平 《山西建筑》2008,34(6):323-324
根据崇遵高速公路开肩堡Ⅰ号隧道二衬偏压开裂整治的工程实际,详细分析了连拱隧道坍塌和二衬开裂的原因,并对综合治理的设计措施和施工控制进行了总结,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彝馨 《山西建筑》2007,33(35):57-58
以社会学理论解读传统骑楼建筑文化的内涵,通过对骑楼社区的社会组成、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传统骑楼建筑文化衰落和变迁的原因,以此作为进一步寻求传统骑楼建筑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州骑楼街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静 《城市规划》1999,(11):18-25
在实地调查广州59个路段,共39450m长骑楼街的基础上,指出广州骑楼街的5种分布特征:(1)西部多,东部少;(2)集中在老城区,以越秀区最多;(3)东西向骑楼街多,南北向少;(4)珠江以北骑楼街多,以南少;(5)骑楼饰面风格存在空间递交规律。按照骑楼的建设时期、连续性、完整性以及建筑质量、艺术价值等标准对验楼街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保护与改建骑楼街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楠 《建筑与环境》2013,(2):131-134
近代广州文化碰撞交融剧烈,骑楼作为商住结合的建筑类型。受文化影响,在装饰上体现出别具一格又与本土相一致的文化精神,这可以从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经验直观的思维方式、世俗享乐的审美理想三个方面来解读,这是受民众的人口构成、生活习俗、经商理念、社会背景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骑楼街作为广州最具有岭南特色和历史意义的建筑形式,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目前广州骑楼街旅游开发力度薄弱.骑楼自身“物质形态——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的恶性循环是导致广州旅游开发驱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进而,对骑楼街旅游发展驱动力的引力系统、支持系统、中介系统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力求达成骑楼街旅游的全面开发,以及对骑楼街区发展的带动.  相似文献   

20.
大东门绿化休闲广场项目以“瓮城”形象的设计理念,以地域性、文化性、综合性、场所性、景观性的设计目标,尝试重塑大东门历史形象,恢复传统的公共空间并赋予现代化的商业功能,力图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延续城市文化传统风貌,激发地区商业活力与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