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釜式再沸器壳侧循环流动与管束传热的分格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管束壳侧循环流动沸腾传热的分析,提出了管束沸腾传热的薄层蒸发传热增强贡献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釜式再沸器壳侧循环流动与管束传热的分格模型,利用此模型,对管束传热系数及循环流速进行了模拟计算。验证结果表明,由本模型计算所得管束沸腾传热系数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釜式再沸器壳侧循环流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计算模型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确定循环流率的方法,比较了计算横掠管束两相流压降及空泡份额的几种算法 相似文献
3.
釜式再沸器传热计算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釜式再沸器传热计算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与国内现行釜式再沸器设计方法作以比较,指出目前釜式再沸器设计方法偏于保守,文中提及的设计方法及笔者的分析结论对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釜式换热器的结构和设计原则.以U型管束釜式换热器设计为例,在换热器材料的选择、管程及壳程试验压力值的确定、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形式、壳程过渡锥体的设计、管壳程连接结构设计及管束稳定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设计中需注意的关键点,在考虑安全性的同时兼顾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以某固定管板釜式再沸器为例,忽略局部结构,建立整体应力分析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各工况下的应力进行了计算;同时,仅取设备壳程筒体建立局部应力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斜锥最大倾角路径上的轴向应力和薄膜应力.结果显示:前者的最大应力强度位于斜锥大端内壁处,而后者的最大应力强度位于斜锥小端外壁处;对比同时表明采用整体模型分析所得斜锥各项应力强度水平均远低于局部模型分析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可大大降低斜锥壁厚. 相似文献
6.
7.
8.
9.
对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运行模式和特性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利用Aspen Plus、Aspen EDR模拟软件,对精馏塔釜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模拟和设计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塔釜静压头、再沸器结构尺寸、进出口管径等对热虹吸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优的再沸器结构参数。再沸过程中,由于塔中的流体静态压力与再沸反应室中两相流场的浓度之比存在差异,在进行再沸反应室的优化时,对再沸反应室中的流体静态压力进行合理选取,以保证再沸反应室的基本结构尺寸,实现较好再沸器循环。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引言目前,卧式再沸器的热设计仍沿用Palen等人60年代初基于单管池沸腾传热机理所提出的方法.近十几年来,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管束的沸腾传热系数高于单管.人们逐渐认识到管束沸腾传热为核沸腾、对流和薄层蒸发传热机理所控制.由此可见,在卧式再沸器的设计中,基于单一的池沸腾传热机理所得关联式进行卧式再沸器的热设计,造成传热面积裕度偏大、设备体积庞大、浪费材料、设备效率低,显得十分保守.因此,深入研究水平管束的沸腾传热机理,进而发展更为合理的卧式再沸器的设计模型,对于改进这类设备的设计、改善设备… 相似文献
14.
<正>1引言 传热恶化有不同的类型,就工程换热设备设计和运行的实际需要来说,人们最关心的是以下几点:(1)传热恶化发生的位置(壁温飞升起始点),一般用。cr来表示;(2)传热恶化发生后壁温飞升的最大值,一般用A儿。。来表示;(3)壁温飞升最大值的位置,一般用K。。。来表示;(4)传热恶化发生后的。mi。。本文着重分析讨论后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考虑影响气体横掠螺旋翅片管管束的对流换热的诸因素的基础上,使用两相闭式热虹管为传热元件,根据等雷诺数法的原则,通过试验及数据处理,对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数学准则式,这些公式可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引 言水平管内的受迫对流膜状凝结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及制冷与空调的冷凝设备中 .对于冷凝器的设计 ,确定管内膜状凝结换热系数是至关重要的 .众所周知 ,水平管内受迫对流凝结在流动方向汽液两相流动会出现不同的流型 ,对于不同的流型 ,对应的换热机理和换热系数也各不相同 .因此 ,首先需要区分管内受迫对流换热的流型 ,在此基础上再针对不同的流型对其凝结换热过程进行研究 .对于整个凝结换热过程 ,通常是根据汽液两相流在不同流型时的流动及换热特征将凝结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流型区域 ,并得到相应的流型转变的判据 ,然后通过实验对不同的流型…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所提出的联合传热模型的管道倾斜范围为-90°到+90°。联合传热模型所需的参数由Zhang等人提出的气液混输管道联合水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用本模型计算管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与实验得到的对流换热系数相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