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本工作研究了二苯并—18—冠—6(DB 18 C 6)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铀、钚等元素的行为。纯硝酸溶液中萃取铀、钚的分配比很小,但当水相存在硝酸盐(例如NH_4NO_3)时,由于盐析效应,Pu(Ⅳ)、U(Ⅳ)和U(Ⅵ)的分配比均有很大增加。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DB 18 C 6作萃取剂时,水相酸度、DB 18 C6浓度、盐的种类及浓度对萃取的影响;求得在Pu的萃合物中溶剂化数为2。此外还比较了几种冠醚的萃取行为,发现苯并和其它二苯并冠醚对铀、钚、镅的萃取行为类似于DE 18 C6,也有盐析效应,二环已基—18—冠—6能从纯硝酸溶液中很好地萃取铀和钚。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研究了丁二酸、Ca~+的加速效应在(O_2)_~(2+)-苹果酸-Na~+排代体系分离铀同位素中的作用。对(O_2)_~(2+)-苹果酸-丁二酸-Ca~(2+) (NH_4~+)排代体系的色谱特征、铀同位素的单级分离因子ε和斜率系数δ及它们的温度系数进行研究测定并和(O_2)~(2+)-苹果酸-Na~+排代体系作了对比后,肯定了丁二酸和Ca~(2+)对(UO_2)~(2+)传质的加速效应δ使值增加63%,或ε×δ值增加37%;还明确了(O_2)_2~(2+)-苹果酸-丁二酸-Ca~(2+)(NH_4~+)体系的铀区pH是可调控的,因而具有选择最佳分离条件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铀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铀同位素与一般化学交换法一样都包括以下三个过程的循环: 1.两种铀化合物的形成; 2.在这两种化合物中间~(235)U和~(233)U 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并实现同位素的不等机率分配; 3.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的两种铀化合物的两相分离。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铀同位素与一般化学交换法不同之处仅在于两相分离过程是在一种特殊的离子交换色谱体系中进行的。这种色谱柱上的一个塔板相当于一个分离单级。由此可见,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铀同位素仅是化学交换法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此,本文在介绍离子交换法时,常常涉及到一般化学交换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过去多年所取得的进展基础上,正在进行一个要在1992年前完成的原子蒸气激光同位素分离(AVLIS)的全规模过程论证发展计划。该计划的完成可使 AVLIS 法到90年代中后期付诸实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色带迁移法研究了树脂交联度、树脂粒度、树脂床温度、带迁移速度(流速)、以及推移剂的性质与组成等因素对铀同位素分离的影响,给出了铀同位素分离的较佳条件,得到了比以往U(Ⅵ)络合物体系较好的分离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研究了铀同位素的离子交换色谱浓缩过程,讨论和验证了带迁移过程中坪区消失前浓缩区、贫化区同位素浓度分布分别与穿透、反穿透过程中的浓缩区、贫化区同位素浓度分布相同的观点:提出用三角形面积近似计算总富集量,并由此引入了校正塔板高度的概念,给出了铀同位素浓缩过程中主要参数间相互关系的几个公式,并做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化学交换法富集铀同位素自曼哈顿计划时期开始已做过大量研究,直到七十年代后期,日本和法国分别宣布以四、六价铀和三、四价铀化学交换体系富集铀-235的研究取得成功,此后两国一直在进行扩大实验。 相似文献
11.
肖啸菴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0,(1)
近十年来,铀同位素分离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文中综述了全世界浓缩铀工厂情况,讨论了除苏联以外,已能生产浓缩铀的12个国家所采用不同方法的现状和前景,对世界浓缩铀市场情况作了介绍,并简述了某些国家铀浓缩的战略和计划,最后,还对主要的浓缩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13.
多醚液-液萃取体系中各种因素对锂的热力学同位素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经验式ε_P=(a-1)/[1+0.46(1-P)],处理含多醚液-液萃取体系的数据,考察该类体系中冠醚的内结构、冠醚的侧基、冠醚浓度、有机溶剂、锂盐阴离子、锂盐浓度等因素对锂的热力学同位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4-叔丁基苯并-15-冠-5液-液萃取法分离锂同位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测定了以4-叔丁基苯并-15-冠-5作络合剂的H_2O/C_6H_51双液萃取体系分离锂同位素的若干参数。发现大环多醚双液萃取锂盐体系的(α—1)对(1—p)有线性关系,α为同位素分离系数,p为有机相的锂/醚浓度比。从ΔG°(交换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和ε_p(p=100%时的富集系数)考察,有关体不分离锂同位素能力下降的次序为:穴醚(2,2,1)-CHCl_3/CF_3COOli-H_2O或穴醚(2,2,1)-树脂/LiI-甲醇,(4-叔丁基苯并-15-冠-5)-C_6H_5I/LiSCN-H_2O,(苯并-15-冠-5)-CHCl_3/LiI-H_2O。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研究不变价化学交换体系同位素效应的一种新级联实验方法,该方法是对Wood-ward法的一种改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含有羰基的冠醚与铀、钍硝酸盐的络合作用,合成了组成为1:1(金属离子/冠醚)的固态络合物Th(NO_3)_4·C_(11)H_(18)O_7·H_2O和组成为2:3的固态络合物[UO_2(NO_3)_2]_2·[C_(11)H_(18)O_7]_3·H_2O,测定了熔点,并对这些络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红外光谱及差热热重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一、前言 具有环状空腔结构特征的冠醚类化合物,因其特殊的配合性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十余年来,“有关锕系元素冠醚配合物的研究虽有不少报道,但以往的研究工作所涉及到的主要是一些含醚氧原子数目小于7的冠醚。到目前为止,有关钍与含醚氧原子数目在7个以上的大空腔冠醚的固体配合物文献中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硝酸钍与二苯并-24-冠-8(简称DB24C8)的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