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中国古代民歌翻译看直译与意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静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5):106-107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民歌在翻译过程中对直译与意译等不同方法的运用,认为译诗不一定非意译不可,而要充分发掘原诗的表层、深层及联想意蕴。为内容寻找最合适的形式,尽可能取得神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谚语具有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意义深远等特点.谚语翻译的方法有多种,本文论证了从谚语的特点以及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讲,在很多情况下,直译加意译是谚语翻译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红艳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1):49-51
意境是文学翻译的灵魂。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方法,也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阐述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及其关系、文学翻译的定义及其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张谷若的《苔丝》译本与孙致礼、唐慧心的《苔丝》译本在词汇与句法方面的不同,及这些不同对传递原作的意境的影响,探讨文学翻译中直译与意译哪个更能有效传达原作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武煊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2(1):76-79
"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应用时所表明的各自独特的特点,两种翻译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差异;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语义场与语域;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不同的背景及常出现的误区以及现状.讨论了如何用这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准确地传达篇章作者创作时的最初意图. 相似文献
6.
何晴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50-51
直译有不少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但译者如果忽视中外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一味追求直译,就必然进入误区,造成误译.面对这种情况,译者只有适当采取意译,使直译与意译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慧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27(3):249-253
梁实秋是我国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能很熟练地使用中英文进行创作并在翻译中巧妙地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作为第一个独自完整地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译者,他的译作已经成为莎学研究专家和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将结合梁实秋的译作,重点论述他如何运用以句子为单位的直译及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来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以供当今翻译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谭海玲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4):85-88
习语是语言与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引起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历史文化。英汉习语就语义、用法和文化特征而言其对应关系分为三类,全对应或基本对应,半对应和非对应,第一类习语可直译,另外两类习语须弄清他们的内涵、文化意义再根据上下文意译。此外对翻译中的“陷阱”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赛丹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3):50-51,64
意译是翻译中的一种重要手法。本文结合意译翻译理论的翻译实作。探索意译的原则、方法和内涵、以期增加意译中的科学性,克服随意性。 相似文献
10.
11.
张晓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172-174,179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汉语表达方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的表达方法.这些变化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翻译.通过举例说明了直译对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谭海玲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3):85-88
习语是语言与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引起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历史文化。英汉习语训语义,用法和文化特征而言其对应关系分为三类,全对应或基本对应,半对应和非对应,第一类习语可直译,另外两类习语须弄清他们的内涵,文化意义再根据上下文意译,此外对翻译中的“陷阱”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西方历史上的几次翻译大潮不仅推动了西方文化发展,而且还催生了许多译学思想.西方的第一个翻译高潮是古希腊罗马文化时期的翻译潮,其间的翻译活动主要是处于强势的古希腊文化向处于弱势的罗马文化的输入,这次翻译高潮促使西方古代译学思想萌发,并且深受当时的哲学及美学思想的影响.对西方古代译论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译论发展轨迹进行了阐述,以期清晰地呈现西方古代译学的历史源头及其哲学和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张晓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172-174,179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汉语表达方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的表达方法.这些变化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翻译.通过举例说明了直译对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帆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93-96
语言变异及修辞变异是种不同寻常的语言表达手段,文章首先提出变异修辞格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并重点阐述变异修辞中的拈连、移就、矛盾修饰等变异修辞手法;最后重点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翻译时对变异修辞格的处理手段,处理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拆译法和融合法。 相似文献
17.
英语翻译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中若干英汉译文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试题的探讨,分析在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翻译时必须注意深刻理解原文、注意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关注特殊的语法现象,重视成语的学习和积累,区别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等特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晓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8):120-122
以结构主义和解释学方法论为基础研究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直译和意译,以及相关的风格问题。通过对鲁迅和傅雷这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直译观和意译观的分析来探讨结构主义翻译与直译,解释学翻译与意译的对应关系,阐述鲁迅和傅雷迥然不同的文本翻译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谭玉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93-194
针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各类高校在职商务英语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商务英语教师在背景、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三个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丘秀英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6):160-163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中常常会碰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处理这些差异的策略:意译、直译、归化、异化.而策略的选取受到翻译的形式、目的和意图,文本的体裁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文学翻译主要目的是引进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因此宜采用直译、异化的策略,尽量保留原文中的语言文化、艺术风格等差异,充分体现原文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