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2.
3.
4.
淀粉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酯工业》2015,(6):20-23
通过硫酸酸解法从淀粉中分离出淀粉纳米晶粒。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淀粉纳米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根据产率和结晶度综合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随着酸解的不断进行,结晶度不断增加,酸解5 d后,微晶尺寸在40~100 nm,淀粉纳米晶的产率为8.29%,结晶度为39.41%。淀粉纳米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硫酸浓度3.16 mol/L、酸解温度45℃、酸解时间5 d。 相似文献
5.
6.
7.
药物载体淀粉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V(环己烷)∶V(三氯甲烷)=4∶1构成混合油相,淀粉水溶液为水相,m(Span 60)∶m(Tween 60)=3∶2复配为乳化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预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淀粉微球;用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淀粉微球平均粒径为14.7μm,83%分布在6~30μm,球形圆整,表面光滑致密,可作为良好的药物载体和吸附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球理化性质的影响,推导出平均粒径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多项回归方程,以期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实现对微球制备的预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酸解催化剂[盐酸(HCl)]、氧化剂和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制得酸解氧化淀粉;然后将其与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乙酯(EA)接枝共聚后,制得新型环保复合淀粉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接枝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是HCl浓度为2.0 mol/L、V(VAc)=40 mL、V(VAc)∶V(EA)=3∶1、接枝反应温度为70℃、w(淀粉乳液)=20%、w(APS)=1.2%和w(PVA)=40%(均相对于淀粉干基质量而言),此时酸解氧化淀粉胶粘剂在外观、流动性、木材污染性和粘接强度等方面均优于双醛淀粉胶粘剂和PVAc(聚醋酸乙烯酯)白乳胶。 相似文献
9.
10.
11.
利用玉米淀粉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玉米淀粉,采用半干法制取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并对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合成原理和合成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讨论反应温度、碱的用量及反应介质条件等因素对阳离子取代度及产品性能的影响,选择并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淀粉和阳离子剂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简称GTA)用量分别为11:6(质量比)时,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为90℃,介质条件为:氢氧化钠用量为控制pH值在8-11,异丙醇:水为3:7(体积比),取代度可达0.55以上,反应效率大于94%。 相似文献
12.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SOS)的生产方法,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蜡质玉米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处理后,产品的取代度为0 017,反映在光谱图上1724cm-1和1565cm-1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608cm-1处的吸收峰加强,这些都是OSA基团的特征峰。在制备低黏度SSOS时,α 淀粉酶作用酯化淀粉后产品的DE值(dextroseequivalent)为2 5~6 4,再经糖化酶作用后产品的DE值为14 5~37,可根据最终产品的DE值要求来确定酶的用量以及是否用糖化酶。 相似文献
13.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STMP)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变性剂,用乙醇溶剂法合成非晶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N-COSAS)。以结合磷含量(CP)、取代度(DS)、黏度(η)为评价指标,探讨STMP用量(占淀粉干基的质量分数),交联时间、交联温度、交联p H值和酯化时间、酯化温度、酯化p H值等因素对CP或DS和η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制备低黏度N-COSAS的较佳工艺条件:在加入STMP 1.5%时,交联反应的时间、温度和p H值分别为4 h,45℃和10.0,酯化反应的时间、温度和p H值分别为3 h、35℃和8.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N-COSAS颗粒表面有明显裂痕,表面被卷起;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N-COSAS的相对结晶度为8.24%,晶型属于V型;红外光谱显示,N-COSAS在1570.06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在929.69 cm–1处峰的强度增加,证明在淀粉分子中引入了辛烯基琥珀酸基团和交联键。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转矩流变仪,以丙三醇为增塑剂对不同来源的淀粉进行改性制备热塑性淀粉(TPS)。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水接触角测量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获得的热塑性淀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热塑性淀粉均含有颗粒状和颗粒状碎片,并且在热塑性木薯淀粉中所含比例更高;淀粉在增塑过程中达到稳态的扭矩依次为木薯淀粉(23 N·m)>玉米淀粉(21 N·m)>马铃薯淀粉(17.8 N·m)>蜡质玉米淀粉(15.2 N·m),这与不同种类来源淀粉的直链淀粉比例差异直接相关;不同类型的淀粉与增塑剂形成氢键的能力存在差异,蜡质玉米淀粉的能力最强;4种热塑性淀粉的亲水性依次为热塑性木薯淀粉(75.9 °)>热塑性玉米淀粉(69.2 °)>热塑性马铃薯淀粉(67.9 °)>蜡质玉米淀粉(64.9 °)。 相似文献
16.
以白果淀粉为原料,用生物酶降解的方法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制备条件对白果淀粉成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酶法制备白果微孔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为:20g白果淀粉,酶种类为α-淀粉酶,酶用量2.0%,pH值5.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8h,白果微孔淀粉的得率为92.5%,吸水率由102%提高到16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白果微孔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热特性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原白果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制备的白果微孔淀粉表面有凹坑或孔洞,内部有空腔,其糊化温度范围(温差7.69℃)较原淀粉变窄(温差8.27℃)。焓变值为1.913J/g,较原淀粉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阳离子醚化剂,在碱催化条件下,制备了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品取代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NaOH)/n(淀粉葡萄糖基AGU)=0.2025,n(GTA)/n(AGU)=4.0,反应温度60℃的条件下反应6h,取代度可达1.0959。用FTIR和13CNMR表征了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结构,X-ray衍射结果表明,阳离子化反应破坏了原淀粉的结晶结构,生成了具有非晶态结构的阳离子淀粉。 相似文献
18.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环己烷和三氯甲烷为油相、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红薯淀粉交联微球,分别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红薯淀粉交联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淀粉溶液浓度10%、MBAA用量0.4g、油水比5∶2、引发剂用量0.25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