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利用LS-DYAN显示算法,并针对C-NCAP碰撞评价中的三种碰撞方式,分别利用新旧材料模型对这三种碰撞方式进行仿真分析,并将CAE结果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新材料库使用的材料应力应变曲线更加接近材料真实特性,并且包含了更多的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新材料模型的车身加速度峰值和整体加速度曲线吻合度都更加接近试验结果,验证了材料真实性能参数设置对汽车碰撞仿真精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5.
薄壁钢结构碰撞性能仿真中材料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动态弹塑性理论中的应变率相关材料本构关系及其在数值计算中的简化模型,研究了计入应变率、不计入应变率的双线性弹塑性材料摸型和3参数Barlat材料模型在闭口帽型薄壁梁在轴向碰撞载荷下的屈曲模态中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碰撞研究中应变率对结构碰撞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应变率是薄壁钢材料构件静动态实验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并由此给出了应变率影响的敏感性系数。研究结果为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碰撞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冲压、回弹及应变速率对双相钢成形件碰撞性能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冷轧镀锌双相钢板,在完成U型梁冲压成形及回弹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闭口帽型梁的碰撞分析模型;采用映射的方法完成了U型梁的厚度、应力、应变向碰撞结构件的结果传递;在考虑冲压成形、回弹及应变速率等的情况下,对帽型梁的碰撞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由于应变速率较高,它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模型的定义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因为金属变形过程的加工硬化和厚度减薄等因素的影响,冲压结果直接影响碰撞过程的模拟结果;冲压后因回弹使零件内部的应力得到释放,残余应力减小,因此导致碰撞过程中产生相同的变形需要更大的外力,考虑回弹的刚性墙反力要比没有考虑时的高。 相似文献
8.
汽车碰撞仿真与设计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汽车碰撞仿真与设计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作为模拟手段的计算程序的最新进展,新的缓冲材料的应用和模拟,大规模并行程序的编制和性能的增加,侧撞障碍物模拟,乘客模型(假人),生物人体部件模型,碰撞仿真技术扩展应用到设备跌落试验和火星着陆舱的缓冲等。通过实例和试验,介绍了10年来碰撞仿真技术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分别采用静态拉伸试验机和冲击拉伸试验机测定了AM60压铸镁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0.000 1,0.01,300和1 400 S-1)的拉伸力学性能,重点分析了高应变率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对拉伸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应变率很低和很高时,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变化不大;从静态和动态(高应变率)结果综合比较来看,应变率对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有一定的影响,而弹性模量则对应变率不敏感;另外,动态和静态的断裂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以准解理断裂为主,局部区域呈沿晶断裂,局部区域存在典型的缩松断裂形貌.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高速公路上轿车碰撞路侧护栏的交通事故形态的特征,建立"含乘员约束系统的汽车-护栏-道路"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汽车撞击双波护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实车碰撞护栏试验加以验证。分析了影响系统碰撞特性的因素、系统能量吸收耗散规律、双波梁护栏等主要部件的吸能效果和乘员运动轨迹,对乘驾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针对汽车用合金化镀锌深冲钢板(DC53D+ZF),采用准静态及动态拉伸试验,对不同应变率下钢板的动态变形行为进行研究,得到0~500 s–1应变率范围内的6种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推导出该钢板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为进一步验证该本构模型,基于矩形梁碰撞的仿真模型,对不考虑应变率、Johnson-Cook、Cowper-Symonds模型及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推导的J-C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得到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DC53D+ZF材料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汽车碰撞仿真的点焊连接关系有限元模拟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现在一般汽车碰撞有限元模型采用刚性梁作为点焊连接关系的模拟方法,通过仿真计算和参数影响分析,发现网格大小以及刚性梁与相连平面的夹角对于点焊的失效时间有着很大的影响,采用刚性梁单元模拟点焊连接关系是不稳定、不可靠的。提出以不依赖网格节点的弹—塑性梁作为点焊连接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并经过仿真结果对比,发现弹—塑性梁单元对小网格尺寸不敏感,对于点焊失效时间的模拟是稳定、可靠的,因而更加适合在汽车碰撞仿真中对点焊连接关系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9.
车辆正面碰撞的安全性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有限元法对电动汽车碰撞进行了研究,借助LS-DYNA分析了驾驶室最大加速度变化情况和车辆前舱的能量吸收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车身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依据优化结果对车身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对下一步实车碰撞试验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材料特性参数对金属薄壁元件耐撞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LS-DYNA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同种材料、不同材料特性参数的金属薄壁元件进行了碰撞仿真,研究了材料特性参数对金属薄壁元件耐撞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及剪切模量对金属薄壁元件耐撞性的影响较泊松比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