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将含有钴的可溶性盐、碱土金属的可溶性盐、表面活性剂、铝的无机盐、有机酸和水等物质的混合溶液,在50~90℃下制成凝胶,优选60~80℃,陈化,干燥,焙烧得到产物。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活性组分高度分散、高催化活性、优良抗积炭性能、高稳定性和低成  相似文献   

2.
沥青气化生产合成气过程中有大量炭黑颗粒生成,炭黑颗粒对流体的流动和传热有较大影响。文章将含有炭黑纳米粒子的合成气定义为炭黑纳米流体,建立了炭黑纳米流体的单相流体模型,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合成气中炭黑颗粒在传热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炭黑粒子的直径、粒子流量对传热有很大影响。适当增加炭黑粒子的流量,可以增进传热,降低流动阻力。而炭黑粒子对火管废锅的产汽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甲醛与甲醇》2004,(5):20-20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成燃料实验室与香港大学合作项目生物质气制甲醇近日取得重大进展。课题组研究出几种活性及选择性均优于合成气制甲醇工业催化剂的新型合成甲醇催化剂,其中有的催化剂粒径达到纳米级。  相似文献   

4.
安霞  宁文生  刘化章 《化工进展》2018,37(10):3843-3849
近年来,合成气制低碳醇Cu-Co基催化剂备受关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构效关系等问题被广泛研究。本文基于这些研究,归纳和分析了Cu-Co双金属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对催化剂双活性中心结构的认识和制备方法等的演变,重点阐述了催化剂中纳米化Cu-Co合金相的形成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及其制备的难点和改善该活性相反应稳定性的方法;认为从纳米尺度上对催化剂进行设计,使催化剂表面具有丰富的Cu-Co双活性中心,并进一步改善催化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工业催化》2012,(3):24-24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项目-合成气甲烷化制天然气通过了专家验收,该成果有望成为替代国外甲烷化催化剂和工艺的首选技术。项目组针对中低甲烷浓度煤层气的治理与利用,研发了系列甲烷催化燃烧整体结构催化剂并进行了工程放大,在低浓甲烷流向变换工艺系统集成和煤层气脱氧技术系统集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申请发明专利6项。  相似文献   

6.
曹军  张莉  徐宏  罗青 《化工进展》2015,34(10):3630
通过建立包含动量、质量传递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对以Ni为催化剂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过程中的积炭效应展开了计算。计算结果阐明了包含多孔介质催化剂段的反应通道中的速度场及压力分布,以及在通道中随气体流动以及沉积在催化剂表面的碳颗粒的浓度分布,分析了积炭对 催化剂孔隙率和渗透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甲烷浓度以及温度对积炭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消减积炭的方法。本文的结论对于进一步研究Ni基催化剂在CH4-CO2重整制合成气反应中积炭效应的消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Na和K碱金属溶液对ZSM-5载体进行离子交换改性,采用浸渍法制备合成气制低碳烯烃铁基催化剂。利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剂活性进行评价;采用N_2吸附-脱附,SEM、XRD、TP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碱金属对载体改性可提高烯烃收率;CO+H_2转化率与碱金属活性成正比;载体孔径大小影响合成气制烯烃,孔径过小不利于烯烃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低浓度煤层气的利用一直发展缓慢,利用率低。大量的低浓度煤层气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低浓度煤层气的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液化低浓度煤层气生产LNG是一条高效清洁可靠的途径。本文对低浓度煤层气液化制LNG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根据工艺路线不同,对合成气一步法、合成气两段法、合成气联产芳烃3种工艺进行分析。发现合成气一步法采用复合催化剂,由F-T合成催化剂与芳构化催化剂复合而成,或甲醇合成催化剂与芳构化催化剂复合而成,将合成气直接转化为芳烃,芳烃选择性较低,为50%左右;合成气两段法是在2个反应器中,分别采用甲醇脱水催化剂,芳构化催化剂,一段将合成气转化为二甲醚,二段将二甲醚转化为芳烃,芳烃选择性可达80%。合成气联产芳烃是在生产各类油品的同时富产芳烃,是目前较易实现工业化的一条路线。最后对合成气制芳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性费托合成催化剂(尤其是CuCo催化剂)在合成气制乙醇及高级醇反应中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总醇选择性,被认为是潜在的工业催化剂。采用蒸发诱导自组装(EISA)法和共沉淀(CP)法制备了一系列CuCoZr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及EISA法制备的催化剂Cu/Co原子比对合成气制乙醇及高级醇性能的影响。采用N2物理吸附-脱附、小角X射线衍射(XRD)、原位XRD、透射电镜(TEM)、H2-程序升温还原(TPR)、CO-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DRIF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了合成气在Cu/Co原子比为3∶1的Cu3Co1Zr催化剂表面的反应路径。结果表明,EISA法制备的Cu Co Zr催化剂为有序介孔结构,比表面积随Cu/Co原子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中Cu3Co1Zr催化剂比表面积和CO吸附量均为最大,分别为143m2/g和0.33mmol/g,催化剂的Cu晶粒尺寸仅为9.1nm。在催化合成气制醇的反应中CO转化率...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国内外甲烷制合成气技术中多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在水蒸气重整、甲烷部分氧化和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技术中的研究情况,重点评述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技术市场     
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技术类型:精细化工与中间体项目成熟程度:单管扩大试验项目简介:由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技术,国内外正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该成果开发出具有催化活性高、低碳烯烃选择性好、反应性能稳定的新型K-Fe-Mno/Silicalite-2工业实用型催化剂,在33  相似文献   

13.
负载型纳米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纳米金属颗粒的结构、组成、形貌以及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影响负载型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而纳米金属催化剂的物化性质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密切相关。与其他贵金属相比,负载型纳米钌催化剂对芳环加氢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化工材料、制药以及有机液体储氢等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综述了负载型纳米钌催化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及应用,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B116型变换催化剂,对黄磷尾气部分变换制甲醇合成气进行中试实验,结果表明,三段催化剂装填方式优于两段装填,三段装填24 h内催化剂床层温度稳定,20 h时变换炉出口气体达到制甲醇合成气的要求;140 h内催化剂床层上部温度不能维持催化剂活性温度,且变换率逐渐降低,100 h时H2/CO体积比不能满足制甲醇合成气的要求.因此,将B116型催化剂用于黄磷尾气部分变换制甲醇合成气,存在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变换率,不能维持床层温度稳定的问题.因此为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实现工业化,需开发新型耐高浓度CO的变换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9):2388-2392
综述了铑基催化剂在合成气制乙醇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从铑基催化剂在合成气制乙醇中的生成机理、反应影响因素以及工业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介绍。铑基催化剂具有适中的CO吸附和解离能力,独特的乙醇等C_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有望成为工业化应用的合成气制乙醇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甲烷化的反应体系,CO、CO2甲烷化反应的机理;比较了CO体系、CO2体系和CO、CO2共存体系的甲烷化反应特点以及三种反应体系对催化剂的要求;综述了适用于不同体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多种催化剂的载体、助剂与活性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几种催化剂对碳氧化物甲烷化反应的催化机理;甲烷化反应的应用方向逐步从合成氨、合成气制天然气向燃料电池、焦炉煤气等方向扩展,对反应体系的研究也由CO甲烷化体系向CO2甲烷化体系和共存体系方向发展;复合载体负载的多金属催化剂成为现在甲烷化催化剂的主要研究方向,纳米颗粒催化剂、等离子体等技术开始应用于甲烷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催化剂是合成气制低碳烃的重要影响因素。综述了合成气制低碳烯烃铁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铑基催化剂在合成气制乙醇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从铑基催化剂在合成气制乙醇中的生成机理、反应影响因素以及工业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介绍。铑基催化剂具有适中的CO吸附和解离能力,独特的乙醇等C_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有望成为工业化应用的合成气制乙醇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轻烃非催化转化合成气制氨、甲醇的创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焦炉气、煤层气资源的生产利用状况,提出了将回收利用的焦炉气、煤层气通过轻烃非催化转化生产的合成气用于制氨和甲醇的创新技术。对催化与非催化2种合成气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从设计条件、工艺流程、生产能力、主要设备等方面对常压非催化转化制甲醇工艺技术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初步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烃类非催化转化对原料毒物含量无要求,在高温下直接转化,得到的含CO较高的合成气有利用于甲醇合成。  相似文献   

20.
《化学试剂》2021,43(10):1369-1375
将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经合成气转化为混合醇,作为合成气化学重要的研究领域,该技术的突破对于提高煤化工产品品味、实现煤炭清洁利用、降低醇类化学品石油依赖度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制约合成气制混合醇发展的瓶颈在于高效能催化剂的开发,合成气制混合醇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改性费托合成催化剂和钼基催化剂,对以上催化剂逐一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类催化剂性能做出简要评价,为合成气制混合醇早日实现工业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