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庆梅 《暖通空调》2006,36(11):57-57
该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建筑环境空气温度和污染物控制规律、方法、系统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最新成果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2.
3.
阳宅,是风水学中对于某些建筑的一种称谓,有别于阴宅,是指活着的人所居住、使用的房屋。有关阳宅的建筑形式与风水好坏的学说被称为“阳宅风水学”。 近两年来,风水之说日盛,特别是在我国南部的省份及东南亚地区。尤其在文化水平较低、生活走向富裕的乡镇农村,风水学说被加入了很多迷信的条条框框,如认为自家的  相似文献   

4.
建筑批评学     
建筑批评学是研究建筑批评的学科 ,也就是元批评 ,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批评是对建筑以及建筑的创作思想、建筑作品与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使用建筑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 ,对建筑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 ,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建筑及其作者———建筑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建筑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环境 ,建筑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文化符号。为了建筑和人类自身的进步 ,建筑批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批评是对建筑、建筑所…  相似文献   

5.
最高双峰是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不,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不,是重建环境与开拓环境……从各方看这山,诸峰近高远低都不同。建筑在此山中,此山也在建筑中么?合二为一,是综合性的建筑环境。它们相反相成,缺一不可。贯通工业时代的欧洲文化,无视精神环境,且认识取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也很片面,使建筑环境观至今残缺肤浅。西方工业时代重物质轻精神,重社会功利轻自然,目前在反思中开始重视环境,但积重难返,仍无视生态之外的自然环境,功利之外的社会环境,特别无视精神环境。建筑学视人的精神生活仅在于观赏建筑样式,极其陈腐。腐草不成莹的美…  相似文献   

6.
孔敬  马明 《山西建筑》2007,33(9):22-22,26
通过运用建筑计划学的理论观点,确立了建筑计划学的“建筑观”即生活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体系,以提高建筑空间的时效性,达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环境建筑观     
武涛 《江苏建筑》1999,(4):53-54
1 建筑观念的变迁和环境建筑观的兴起 建筑发展到今天,建筑观念也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建筑作为遮风避雨的场所的朴素建筑观,到建设作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各方面有着广泛联系的环境建筑观的变迁。这种观念变迁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物质和社会环境质量下降,环境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以至有人怀疑城市是否能存在下去,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的认识逐渐由对个别单体建筑的处理为主要的内容逐步转到以认识建筑和环境关系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建筑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卓群 《规划师》2004,20(5):115-116
中国建筑文化的基本特性,可以概括为自然性、秩序性、动态性、开放性、兼容性,这几种特性相互交织在一起,使中国建筑文化得以延续、经久不衰,发展成一大体系,屹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而建筑地理环境在历代建筑兴衰中占有很大的份量。中国建筑传统思维,强调天、地、人同步,在哲学上推崇历史、感情、理性三者的结合,同时更注重人的直接经验和人际关系,这些都构成了建筑发展中的不定型的定势。在总体环境上,只有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建筑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方能使建筑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历史上庄园、庄第、状元府、进士第的建筑模…  相似文献   

9.
1、概述新建的文科楼占地约8520m,位于山西大学科教园广场北侧,是形成广场景观的重要建筑,用地南临广场,北侧是二幢二至三层的旧建筑,东侧是一幢四层建筑物,西侧是新建的文体馆。拟建的文科楼相隔广场与南端的科学楼遥相呼应,并位于图书馆的两侧。2.方案构思、立意创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有吸引力适宜古今中外文化、情感交融、有鲜明特色的学术环境,以适应信息密集时代教育新特点、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欣 《城市开发》1998,(9):29-29,31
一、概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存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其物质的方面与精神的方面。人们的生活环境,实际上是一种“从外界给予生物体作用而出现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相似文献   

11.
建筑—作为释义学的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新建筑》2001,(2):64-66
理解不是抛弃观者的成见去追寻建筑师的原意,相反,成见是理解的必要前提和条件,理解是在观者的现在视界与建筑的历史视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发生的,这一过程以语言为媒介,我们正是通过语言来理解建筑的。在不断更新的理解过程中,建筑语言不断表达着新的东西,构成建筑意义永无究尽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建筑环境设计呼唤人文关怀——感悟无障碍环境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障碍环境设计确保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回归社会主流,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作者主持的三个不同类别、不同规模和不同场所的工程设计经验,诠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建筑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近年来国内出现的一些建筑与环境不和谐的状况,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强调"寓建筑于环境之中"是建筑师的一贯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15.
16.
龚良军 《山西建筑》2007,33(34):50-51
对建筑智能化的子系统配置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建筑智能化设计针对建筑的要求,并从市场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智能建筑的实施流程,以使智能化建筑设计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从环境行为角度,关注人的行为心理规律,探讨医疗建筑的设计特点,对于一些习惯性的医疗建筑设计原则,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环境设计进行深入的思考,试图表述环境设计在现代社会所应具有的内涵,环境设计在人们认识当中涵盖内容的扩展。  相似文献   

19.
质疑当下对孤立建筑物的偏好:这些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割裂,显得十分突兀;提出嵌入式建筑的解决途经,其旨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高度整合,减少城市化与项目施工带来的快速积聚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甄选建筑案例的讨论,探讨嵌入式建筑的潜在特征和表现,以推动可持续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与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