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NZ—T型扭振分析记录仪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产NZ-T型扭振仪是集数字和模拟:分析和记录于一体,既可单独工作又能与微机联成系统的高性能智能化仪器。本文概述其主要原理和性能,并介绍用NZ-T和进口的SD25-380扭振仪同时对一台装载机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宽转速范围的内燃机装置扭振测试需要,研制了一种模拟式扭振仪.经过和SD25-380扭振仪、ANZT扭振仪比较,这种扭振仪具有转速范围宽、滤波性能好、输出信号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DK-Ⅱ型扭振测量系统,进行了不同转速下不平衡转子的弯曲,扭转振动的联合测量,得到了存在不平衡的故障转子的扭振特征和变化规律,即当转动频率小于一阶扭振固有频率时,扭振幅值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当转动频率大于一阶扭振固有频率时,扭振幅值随转速的高而减小;当通过扭振界转速时,扭振相位翻转180°。  相似文献   

4.
1998年8月,澳大利亚颁布了新标准AS/NZS3666-3《建筑物内的空气处理和供水系统 第3部分:冷却水系统的基本性能维护》。此标准是用于替代AS/NZS3666-2—1995的,在AS/NZS3666-2—1995标准中,有一项不切实际的要求,即在定期清洁时关闭冷却水系统,这对于发电站、炼油厂等大型企业是无法实现的。在新的AS/NZS系列标准中,为满足工业界的需求,标委会ME/62(通风和空气调节)应提供新的基本性能要求。新标准是依据风险管理原则(包括风险识别和评定、系统控制和监测以及纠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虽然使用了某些电子式测振仪,但由于盖格尔测振仪非常适合于低频范围的振动位移测量,因而仍应用于测试和记录中低速发动机轴系的扭转振动。众所周知,盖格尔扭振仪划笔在纸带上的划迹对于分析来说显得小些,因此试验结果必须进行放大,和用手工或其他设备分解成简谐分量。这一工作是困难而费力的。为了把记录笔的运动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信号,在盖格尔扭振仪的传动杆端部粘接一个薄金属园板,并在其旁边安置一个电涡流传感器。电信号可以经过导线传送到振动测量设备示波器和微处理机,后者将发动机轴系的振动信号进行采样和以 FFT 算法将信号分解成简谐分量。文中介绍了使用一个既能产生电信号又能同时在纸带上画出波形的盖格尔扭振仪对一个柴油机推进装置进行扭转振动测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纵、扭振动固有频率简并是提高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输出力矩的关键问题。然而同一弹性体内的纵振固有频率远高于扭振固有频率.目前对两种振动固有频率的简并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纵一扭复合型超声马达振动分析模型都基于一维理论。在此提出了一种纵、扭振动固有频率简并的新方法。通过将纵一扭复合型超声马达设计成双定子对称结构.在定子上附加一个调整环改变定子的力学边界条件。实现纵、扭振动同频共振。应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考虑泊松效应的定子纵、扭振动理论模型,分析了定子的纵振与扭振第一阶固有频率随调整环质量和位置的变化规律,通过优化马达的几何结构参数获得了纵振与扭振的同频谐振点。  相似文献   

7.
内燃机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的多种形式,构造了以内燃机转速为参考输入的频域状态观测器,导出了满足控制目标最优的必要条件及相应的控制律,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控制扭振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并在实际内燃机曲轴轴系上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优良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新结构磁电感应式扭振测量装置,可以直接将被测齿轮传动系统的瞬时扭振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详细介绍了测量装置的机械结构和测量原理,并推导了其输出特性。对实际的齿轮传动系统在空载、额定载荷以及调压调速多种工况下的瞬时扭振进行了直接测量实验,验证了测量装置工作原理的正确性。对瞬时扭振测量结果进行了频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动力源调压调速工况下,瞬时扭振主要分量的幅值随着电压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Jeffcott转子碰摩的弯扭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成兵  顾煜炯  李猛 《振动与冲击》2006,25(2):59-63,69
针对两端刚性支承的Jeffcott转子,采用库仑摩擦模型描述了碰摩力和力矩,建立了碰摩转子的非线性弯扭耦合振动微分方程。从扭振对碰摩特性的影响和扭振碰摩特征响应两个角度,进行了碰摩特性的数值分析。通过以转速比变化为参数的分岔图发现:弯振分岔图大致可分为四个复杂运动区,有无考虑扭振的分岔图都具有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和复杂的混沌运动形式,但它们进入和离开这些复杂运动区的路径和在复杂区内的运动形式却有所不同;而扭振分岔图与考虑弯扭耦合的弯振分岔图存在对应关系,它也可分为四个复杂运动区,也具有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和复杂的混沌运动等形式。文中揭示的振动特征为转子系统的状态识别与诊断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扭振测试系统的构成、扭振角信号的采集及扭振测试系统的实现做了详细的介绍,在对某器件的传动轴进行测试后,通过分析转速和扭振角的关系、加速度和扭振角的关系,从而对测试结果做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NZ-918碱性锌-镍合金镀层的结构;以NZ-918为彩色钝化剂得到了耐盐雾性能优异的彩色钝化膜;研究了钝化过程中溶液pH值和钝化膜中Cr(Ⅵ)和总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某型混合动力公交车传动系为对象,应用AMESim建立系统扭转振动仿真模型,并进行扭振响应计算与分析。根据公交车运行特点构造了一个包含起动、低速和高速运行以及停机过程的完整工作循环,计算得到了系统在该工作循环中的扭振响应,据此分析了典型结构参数或工况参数对扭转振动响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离合器接合时压盘与从动盘的转速差都会直接影响传动系扭振响应。适当降低ISG电机起动力矩、限制传动系急加速和急减速阶段的加速度都能有效减低传动系扭振水平。  相似文献   

13.
某前置后驱微型客车存在低转速车内轰鸣声的问题,研究表明该轰鸣声由传动系扭振引起。首先对传动系扭振影响车内噪声的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传动系扭振当量系统模型并进行自由振动计算。同时建立对象车型发动机仿真模型,从而获取发动机激振力矩,完成受迫振动计算。然后开展传动系扭振测试,并将自由振动及受迫振动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利用此模型研究对象车型传动系扭振特性,从减小经后桥及后悬架向车身传递的扭振激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控制主减速器处扭振幅值的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对改善低转速车内轰鸣声效果明显。上述工作对解决同类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置后驱汽车传动系统的扭振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前置后驱车,建立了其传动系的扭振当量模型,通过自由振动计算分析获得了传动系的扭振模态,与整车传动系扭振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基于传动系扭振当量模型,分析了各部件扭转刚度及转动惯量对扭振模态的灵敏度:系统第3阶扭振模态可以通过改变轮胎扭转刚度或者转动惯量来调谐;第4阶扭振模态可以使用半轴的扭转刚度、轮胎的扭转刚度或转动惯量调谐;第5阶扭振模态的调谐参数为半轴扭转刚度和传动轴转动惯量。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为车辆扭转振动特性的改善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电力系统的某些故障和运行方式,往往导致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甚至造成轴系某些部件或联轴器断裂和疲劳损坏,这种情况愈来愈引起注意和重视。下面笔者分析了电厂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机理与扭振在线监测,提出了电厂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维机电耦联系统的非线性振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电磁场理论,用统一的方法,建立了电机瞬变过程与轴系的扭振、横振及转动相耦联的强非线性微分方程组。经过线性变换与非线性变换,得到了方程组的解。进行了数字计算,得到了启动过程的横振、扭振、转动及电流等变化规律。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新型汽车扭振减振器的动态工作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该减振器动态扭振特性。研究表明:减振器恢复扭矩与扭振振幅成典型的迟滞非线性,而且其动刚度是振幅的非线性函数;阻尼是振幅、频率的非线性函数,阻尼成分较丰富,既有干摩擦阻尼,又有粘性阻尼;建立的恢复扭矩混合阻尼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这类非线性扭振减振器的迟滞特性,理论回线与试验回线吻合较好,为优化设计出高性能的汽车扭振减振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LabVIEW的扭振测量仪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扭振测量仪价格昂贵、硬件数多的现状,根据扭振的测量原理,在对扭振信号处理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出基于LabVIEW扭振测量虚拟仪器。并以4108型柴油机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比LMS.QTV扭振测量结果,验证了测量仪的计算精度,测量误差可满足工程扭振测量的要求,不但减少了硬件设备,而且测量成本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9.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冲击和共振响应的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级阶梯轴系扭振弹性波解析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般转子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的理论模型 ,提出了一种适合工程应用的转子轴系扭振主动控制方法 ,并以总扭振能最小为控制目标 ,对一台 30 0 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在多种激励下的扭振响应及其主动控制特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还利用扭振模拟实验台对轴系出现共振时的扭振稳态响应及其主动减振效果进行了考核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后驱传动系扭振模态,以一台后驱SUV为例,建立后驱传动系扭振模型,计算后驱传动系扭振模态,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其次,利用此模型和算法研究离合器扭转减震器扭转刚度、传动轴扭转刚度、桥轴扭转刚度对后驱传动系扭振模态的灵敏度;最后,总结出传动系部件扭转刚度对后驱传动系扭振模态的影响规律,对于后驱传动系扭振模态目标设定及后驱传动系NVH开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