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认识的本质,人们习惯于把认识置于实践之上对其加以研究,而对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对思维内在的运行机制研究不够,不能系统地探索认识的主体根源。章立足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基本原则,试图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的构成要素、功能、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能动反映过程和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和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关键应在于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通过深化对马克思的关于“总体劳动”和“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的认识,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并依此试图澄清当前理论界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当中一些误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人的认识领域,正探讨着一个重大问题,即计算机创设虚拟环境中而生成的认识,究竟能否成立?通过对其分析研究发现,所谓的虚拟认识与现实条件而产生的认识,具有共同的意义。它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人的生理机制,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属性与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反映。只不过它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而完成的。在此意义上讲,虚拟认识是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而产生的一种技术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社会的反恐实践活动中,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这个问题,首先属于人类的认识问题。这一问题在研究人类认识问题的哲学认识论有关理论中,应当属于人类的评价性认识范畴。由于评价性认识本身不同于事实性认识的特点,决定其认识结果的多样性。而认识上的差异必然造成行动上的区别,使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反恐实践活动不可抱过于乐观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论人工智能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智能是二十世纪中叶出现的科学现象,它把人们从艰苦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脑力劳动的自动化。通过从人工智能研究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人类认识产生的影响:它扩大了人类认识的对象,加速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进程,尤其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我思”范畴无论是在笛卡尔哲学还是在康德哲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通过对“我思”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存在着诸多差异。笛卡尔热情讴歌理性,康德则主张对理性进行正确审视;笛卡尔的“我在”是实体性存在,康德的“我在”是现象的存在;在知识的问题上,笛卡尔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康德则是企图对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调和;笛卡尔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容易的且能认识人的本质,康德则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只能认识现象的自我而不能认识自在的自我。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镇化发展热门话题下的理性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在2013年第3期《东南学术》上发表题为“深化对农村城镇化认识十题”一文,认为城镇化是一个规划性社会变迁过程。城镇未化,规划先行。规划未动,认识在先。近段时间,城镇化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对城镇化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只有认识上去了,城镇化才有高起点。为此作者认为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必须要关注如下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确定不多的趋势,在这一全新的经济趋势下,作为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伦理学对经济全球化也应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伦理学对其使命的新的认识,对经济全球化的效率的认识,并试着提出应当构建一种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普遍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尽人意的现状,指出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是人们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存在着多种认识上的误区.剖析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种认识误区,提出了走出认识误区的具体思路,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及自然科学规律的过程。它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认识过程,因而它应该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识过程;同时,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必须调动学生在这一认识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