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版本的历史很长,但是形成专门之学还是近代之事.叶德辉<书林清话>乃首部专述版本之书,虽未成体系,却引起了学者时版本的重视.建国后毛春翔先生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古书版本常谈>,较之叶氏之书已通俗易读,并有一定的体系.此后随着古籍整理的兴隆,版本学专著纷纷出版,严佐之先生的<古籍版本学概论>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本文以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①与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为研究目标,希望在对比分析其优劣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关于清代考据学的批评,分析了梁启超对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和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及<孔子改制考>的评价.从清初顾炎武对王学的反动到康有为颠覆一切经典,清代考据学者以考据为手段节节复古,而结果是思想的层层解放.在梁启超看来,以反孔教为重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正是清代学术一路复古、解放思想的直接后果.认为将"反动"、"复古"、"解放"三者互为依托是梁启超论列清代学术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PBL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可以整合运用到高职院校<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在运用PBL模式进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时要遵循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评价的反馈修改等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厘定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定位,结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使学生参与到多元情景教学以及让学生参与到发展性的评价与考核模式等具体的应用环节,探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社会学概论>中的具体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圣经>文学性的研究牢固确立了<圣经>的文学经典地位.在此探讨了西方文学与<圣经>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杂体诗作为中国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卑贱低下,一直引不起学者的重视.饶少平先生<杂体诗歌概论>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其一方面吸纳了杂体诗的丰富之态与广博之趣,一方面又不失文学研究的宗旨,做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同时,也使文学研究本身开始了有意义上的反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大家,本文从张恨水的两部小说<啼笑因缘>和<满江红>入手,着重分析了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相似之处,从而大致总结出张恨水小说中女主角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叙事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话语,但叙事者掌握着操控叙事的权力,并利用相关叙事的技巧,将叙事本身转化为一种话语的表达,从而传递出某些深层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指向。本文希望通过对电影《禁闭岛》文本的影像叙事的个案考察,以期解读出本片影像叙事的话语意义,剖析其深层的意识形态企图。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其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的文本分析入手,展现社会下层普通民众尤其是女性群体虽生犹死的生存图景和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即"虽生犹死,非生非死"的生死情状。重点关注其小说中以"死"观照"生",以"生"透视"死"的生死意象,在作者热烈而绝望的期冀下,警示人们去思考"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一深邃的人生要议。  相似文献   

10.
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梁>、<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传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梁>、<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传不同.陆贾在引用两传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1.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大众文学家,他虽然不是历史学家,但他关于战争和历史的很多观点在日本影响甚大。对于这样一位影响了许多人的历史小说作家,我们有必要对他及其作品进行一番分析研究。1977年8月司马辽太郎井上靖等一行访问了疆维吾尔自治区,回国后便出版了其与井上靖的对谈集——《西域行》一书。本文将以这本书的内容为中心,重点讨论在这次旅行中,他对西域历史文化的看法与认识也就是他的西域观。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章节授课模式,进行专题化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对促进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的审美观不同,自然会仁者见仁,智看见智,文字创作如此,文学翻译亦如此.通过对陈良廷和徐凯<苍蝇>的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品评,进一步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忐忑》一曲迅速走红为例,将民歌在新时代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的传播和保护相结合,阐述在当代《忐忑》一曲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走红的原因,并且将《忐忑》一曲作为正规的民族音乐类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加以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品评方法为基准,通过其对顾恺之绘画评价悖论的阐释与辨析,来探讨如何品评的问题,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多少部爱情巨作,多少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或让人唏嘘扼腕,或让人欢喜艳羡。我们常在看完故事之后意犹未尽,茶余饭后闲暇之时拿出故事中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细细斟酌品味,探究他们的性格,体会他们的情感,琢磨他们的命运。这之后会发现,同是爱情的载体,男人和女人对待自己的情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红色经典是存活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特殊群体,能成为经典首先源于其被染色,即红色的坚强附着.红色经典存在艺术质量与其它经典同样高超的杰作,但红色的获得和坚守却先在地定格其地位,也放大其经典的魅力,更生成别样的艺术张力.因此,是颜色政治学的存在造成了文学史上颜色化的文学经典.对瞿秋白与<子夜>接受史的互动考察,意义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脱离了原始蒙昧状态后,逐渐对时空永恒和生命短暂的二元对立有了自己的认识,而随着认识的加深,一种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也就随之觉醒。《采薇》和《东山》这两首战争诗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种生命意识,而这也正是《诗经》具有永恒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什么?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终极性问题。文学,它是从遥远的蒙昧时代中走来,又在漫长的历史时段里蜗行,它植根于人类社会,又在其中得到培植、淬炼,它变换着不同的形式穿梭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以各种样式投入市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文学消费。  相似文献   

20.
面对翻译,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不同.显示的译本也别具一格.朱生豪用短暂的十年译出了莎剧的31部半,部部译文都尽显出朱氏风格.本文试以<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为蓝本来小议朱译中的归化策略,并探其选择归化策略的缘由,以期丰富朱译研究的全面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