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以碾盘山水电站枢纽部分三维设计为例,介绍了BIM技术的设计平台、设计流程及专业设计成果。通过三维协同设计,有利于实现不同设计专业的模型信息共享,可为后续全面优化设计及推广BIM技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王秋明  胡瑞华 《人民长江》2011,42(22):76-78
CATIA三维协同设计软件已逐渐成为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的软件平台,为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转变和开展多专业间的协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解决方案.介绍了在CATIA上实现三维地质建模的关键技术,即地形模型的建立,地层模型的建立,包括平面地质图文件导入、剖面图文件导入、钻孔数据导入、地质体生成等.在掌握上述关键技术后,可...  相似文献   

3.
水电工程项目不仅规模大、涉及专业多、技术复杂,而且专业间需要不断反复地协调、数据的修改与转化,这对勘测设计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三维勘测设计实践表明,三维勘测设计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设计精度和表现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首先介绍水利水电工程三维设计的构架与分解方法,多专业勘测设计的技术路线、设计思路和设计校审协同工作流程,骨架关联驱动技术和专业知识模板库技术。然后以某水电站工程为实例,探讨了三维协同设计的软件平台选择、应用流程以及测绘、地质、水工设计、计算分析、工程制图、动画表现等各专业各环节实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改进传统大坝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效率,在总结三维协同设计研究进展以及对水利设计行业目前存在问题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规划子模型、任务管理子模型、参数化子模型、装配子模型、专业分析子模型、概算子模型、进度子模型、协调子模型和工程图子模型的大坝信息模型,阐述了大坝信息模型的定义、框架和组成,并针对土石坝设计提出了土石坝三维协同设计模型框架,为三维协同设计在大坝设计中的应用和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的构建和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进步,水电站设计领域的设计手段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向立体、直观、准确的三维设计转变是水电站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三维可视化协同设计工作,就水电站建筑相关专业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布置、材料统计,以及从三维模型中剖切二维施工图纸等技术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水电站厂房设计实践,对基于Bentley软件平台的水电站建筑、结构和设备等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的实现方法、流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基于BIM软件平台的水利水电行业的专业协同、数据流动方式和多专业系统方式及数据接口,并总结全专业、全生命周期设计资料数据集成方式。通过BIM技术、三维设计软件的功能,可调整为并行工作流程,对设计工作中各专业的提资要求、数据交付格式、出图标准,修改与联动等常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专业三维设计协同管理,实实在在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专业设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以上海地区典型泵闸水闸工程为例,阐述了三维设计在该专业非标设备参数化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解释水工金属结构专业三维设计应用和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阐述三维设计软件从用户输入到模型显示的流程,总结不同软件在在几何层面上数据交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最后对本专业三维数字模型在计算机辅助制造和工程施工、运维管理中的延伸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BIM技术在水电项目设计中的应用难点是各专业、各软件之间多源异构数据的协同,通过从软件间数据流的优化整合以及参数化工具中的公用数据分发与联动两个方面阐述了BIM的协同应用方法,具体研究了Autodesk平台不同软件间接口协同和数据交换方式,通过整合各软件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协同效能,组合应用,实现针对水电项目的 BIM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起,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就开展了水电水利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遵循"一个平台、一个数据架构、一个模型"的指导原则,提出了覆盖工程设计全专业、全过程的水电水利工程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在水电水利行业内率先实现了工程设计手段从二维设计到三维协同的整体跨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阐述该平台建设过程、建设内容及其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和新技术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0.
马青  杨秋  苏鹏 《红水河》2016,(3):7-10
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果多水电站工程设计基于CATIA三维设计软件开展了三维协同设计,在多专业协同设计、绘制三维结构图、三维软件绘制钢筋图、机电设备三维布置、基于CATIA模型的二次开发程序、制作效果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应用,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三维协同设计技术,阐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对现阶段BIM推广方式、三维协同设计发展进行总结,使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的方式进行分析。BIM服务整个工程,贯穿全生命周期,可管理,可优化;三维协同设计服务的是个体,不可优化。利用BIM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是趋势,应大力推广;三维协同设计现阶段尚不能全面替代传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BIM技术的泵闸工程三维协同集成化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泵闸工程多专业设计进程中,BIM三维协同技术是否优于传统二维协同设计,以及BIM集成化设计方案如何实现,是决定水利工程BIM技术推广应用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二维设计串行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分解并行系数、校订并行系数和延滞系数三参数,综合反映协同任务并行程度。并行进程的量化分析表明:在中小型泵闸工程中,应用BIM三维协同技术较传统二维协同设计可提高设计效率约10%;在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上,同步实现了设计阶段建模、协同、碰撞、图纸、报表等模块,完成数字一体化设计与交付,建立了BIM集成化设计方案的体系框架。BIM三维协同集成化设计可成为提升工程建设整体效率与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VPM系统平台的厂房机电三维协同设计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电站建设周期缩短和设计产品质量要求提高,水电站设计领域各专业越来越需要在跨专业的基于网络化和信息共享的平台上进行三维协同设计。CATIA软件及其协同管理模块VPM系统平台能满足水电站厂房机电三维协同设计的要求,其骨架设计思想、设计关联性和参数化设计特别适用于工程可研、初设和技施阶段三维设计和方案的变更。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新兴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水利行业应用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水利行业大数据资源化架构设计。通过对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共享机制的研究、云计算及云存储应用,以及三维智能协同设计流程方案的探讨,对大数据在水利行业的深度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大数据技术将对未来水利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CATIA平台的水电三维标准件模板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项目的设计涉及的专业比较多,大坝、厂房、水道、机电等专业的标准件非常多.本文基于 CATIA为满足水电项目三维设计的需要,对建立数字化电站设计体系进行了探索.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创建了满足设计使用的CATIA三维水电标准件模板库,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统一规范建模,VPM协同设计,为加速产品设计及提高设计精度提供了实用有效的工具,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化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6.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VPN)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的技术。 VPN技术以其独具特色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结合企业自身组织机构及网络现状对VPN技术进行了分析,利用VPN技术的特点组建了本企业的虚拟局域网络平台,为全院自动化办公和开展三维协同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利水电行业机电协同并行设计问题,基于Enovia VPM协同设计平台,首先按照协同设计思想合理分配机电专业设计人员的角色与任务,然后探讨定制水利水电行业的机电客户化环境,并以实例说明建立机电模型库和将其保存到Enovia VPM平台的方法,最后研究在引用专业骨架并参考借用厂房坐标和模型条件下完成机电协同并行设计的实施方法。水电站机电协同设计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机电专业的实时协同并行设计,能缩短工期并减轻设计人员劳动强度,同时便于设计方案的变更与优化,也使得水利水电行业机电设计经验更好地被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摆脱以往三维设计中效率低下的重复性工作,提高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三维设计的水平和效率,从建筑物建模之初就融入参数化设计理念。首先建立引调水工程典型建筑物BIM模型,再基于组件对象技术(COM)与Inventor API(应用程序接口)技术,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出一套基于C/S框架的三维参数化智能设计平台。通过研究引调水工程的BIM标准化关键技术,建立存储各类模型及其信息的数据库,并对Navisworks可视化仿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融合基于云平台的协同设计技术,实现工程图纸的高效快速生成、施工进度仿真以及协同办公等功能。该系统已经应用于某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中且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