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判断千将坪滑坡体的安全性,采用地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地貌条件、岩性组合条件以及地质构造条件下,抗滑安全系数大于2.08,滑坡的发生主要在于外在因素,特别是外部环境改变的作用更大,即滑坡受三峡水库水位抬升、持续强降雨、坡体后缘泉水的长期入渗等外部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较大,而其中库水位的变化与持续的强降雨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成因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秭归县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蓄水至135 m不久发生的中上部顺层、下部微切层巨型基岩滑坡,总方量约2 040万m3。根据实地调查资料,阐述了滑坡区基本地质条件及滑坡基本地质特征,分析了滑坡成因与力学机制。指出:千将坪滑坡的发生是其独特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坡体三面临空、顺向坡地质结构、岩性软硬相间、岩层产状上陡下缓、棋盘格式的裂隙网络、不良的地表排水条件等为内因,三峡水库水位缓慢抬升、持续的强降雨、坡体后缘泉水的长期入渗则是其外部诱因,其中三峡水库水位的抬升与持续的强降雨则是其触发因素;坡体早期变形反映、“靠背椅状”顺向坡地质结构及高速滑动均说明滑坡滑动的源动力来自“高位能”,千将坪滑坡具有“推落式滑坡”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赵欣  伏永朋  潘玉珍  常宏  黄华 《人民长江》2009,40(15):33-35
山区滑坡综合治理与土地利用正日益引起广大技术人员的重视,以往的滑坡治理方法多着眼于保证其稳定性,忽略了滑坡塑造新的地貌资源及土地利用研究。采用“开发性治理”和“绿色设计”的指导思想,将滑坡体的整治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缓解了山区人地矛盾;另一方面解决了部分移民安置问题。力图倡导一种滑坡治理、节约土地资源及再生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设计理念,为今后滑坡治理与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构造解析及启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秭归县千将坪滑坡是三峡库水位抬升至135 m后不久在三峡库区发生的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总方量约2400万m3.调查发现:由构造作用形成的顺层剪切带与后缘发育的横向节理,是对滑坡稳定性产生潜在威胁的最不利的构造边界条件,也是导致滑坡发生的主导内在控制因素;滑体沿袭顺层剪切带发生滑动,主滑方向指向140°,在滑坡启动时,滑体还曾向160°方向作短距离滑移;滑体中的裂缝分布具有很好的规律性,即前部为北东向延伸的巨大张性裂缝,边部主要为北北西向张扭性裂缝和北东向张裂缝,后部为贯通滑体的东西向剪切裂缝;在东西向剪切裂缝两侧,滑体下滑的位移量相差较大.初步认为,千将坪滑坡兼具前缘牵引和后缘拉动力学性质.千将坪滑坡构造边界条件的确定,对正确认识该滑坡的成因、指导库区类似斜坡的勘察以及预测类似滑坡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量涉水老滑坡产生复活变形,其中旧县坪滑坡是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之一,自水库蓄水以来一直持续变形,变形位移呈现出典型的阶跃型特征。根据地质调查及专业监测资料,深入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得到了滑坡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形机制。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的靠椅形软弱地层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地质条件,滑坡复活变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则是库水位波动,受库水位下降时的饱水加载效应和动水压力效应影响,增加了滑坡下滑力,因此导致坡体稳定性急剧下降,从而产生显著变形。运用SEEP/W程序的计算结果表明,旧县坪滑坡在库水位快速消落期水位下降速率增大或叠加50年一遇的暴雨条件下,稳定性系数位于1.055~1.069范围内,在最危险工况下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坡整体处于等速蠕滑变形阶段,在持续暴雨情况下有发生局部变形破坏的可能,在汛期须对变形破坏严重处采取局部防护治理措施。研究结果为滑坡监测预警与防治以及实际库水位调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对树坪滑坡变形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蓄水后,众多涉水型滑坡均有变形迹象,尤其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多数滑坡变形加剧。树坪滑坡属巨型古堆积体滑坡,距三峡大坝坝址约47 km,数年监测结果显示树坪滑坡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有强烈变形,若失稳将造成重大损失。为此,现场采集了树坪滑坡近几年监测数据,结合地质调查及勘探资料对其变形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坪滑坡地下水位与库水位涨落保持一致,库水位相对滞后,库水位下降时产生不利于滑坡体稳定性的动水压力,此时 GPS 数据表现出滑坡发生较强烈的变形,具有典型的动水压力型滑坡特征;自动位移计监测结果表明:树坪滑坡在库水位蓄水至175 m 水位后主要发生整体变形,由下部变形牵引上部滑动,具有牵引式滑坡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州屏山滑坡位移机制,从滑坡内在地质物质结构、外在因素,以及在强降雨或水库在145~175m运行驱逐作用下,物质特征有所改变引起滑坡变形。为保证滑坡体长期稳定性,建议进行适当防护措施和安全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成因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秭归县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蓄水至135 m不久发生的中上部顺层、下部微切层巨型基岩滑坡,总方量约2 040万m3.根据实地调查资料,阐述了滑坡区基本地质条件及滑坡基本地质特征,分析了滑坡成因与力学机制.指出:千将坪滑坡的发生是其独特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坡体三面临空、顺向坡地质结构、岩性软硬相间、岩层产状上陡下缓、棋盘格式的裂隙网络、不良的地表排水条件等为内因,三峡水库水位缓慢抬升、持续的强降雨、坡体后缘泉水的长期入渗则是其外部诱因,其中三峡水库水位的抬升与持续的强降雨则是其触发因素;坡体早期变形反映、"靠背椅状"顺向坡地质结构及高速滑动均说明滑坡滑动的源动力来自"高位能",千将坪滑坡具有"推落式滑坡"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监测预报为目的的滑坡分类为基础,通过对该滑坡分类理论中的滑坡分类要素-滑体组构、动力成因、滑体的变形运动特征和滑坡所处的发育阶段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重点从三峡库区滑坡的动力成因入手,提出水库滑坡监测系统布置的基本原则.根据该原则,结合滑坡监测内容、监测所使用仪器、监测仪器精度要求和监测周期的选取,建立起基于滑坡分类理论的三峡库区滑坡监测模型,以期为三峡库区滑坡监测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唐家山滑坡形成机制与堰塞坝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贵生  罗小杰 《人民长江》2008,39(22):46-47
唐家山滑坡是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发生发展的,它的发生是其所处的地形、地质构造和地质条件决定的,是地震应力作用诱发的。唐家山滑坡的结果,形成了四川地震灾区规模最大、危险性最高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唐家山堰塞坝体的物质组成直接决定了它自身的稳定性。根据坝体的物质组成,采取因地制宜的工程措施,可以达到“安全、科学、快速”的处理结果。实践证明,唐家山堰塞湖处置所选择的技术路线最佳,达到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三峡库区李家湾滑坡为例,对库水位变动影响下的滑坡变形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现场详细调查、原位声波测试和室内岩体单轴抗压和耐崩解试验分析,认为滑坡岩性组合特征、节理裂隙发育状况为其变形破坏提供了运动空间,库水位波动、水流流动为滑坡内部岩体运动提供了动力条件。由于软弱夹层的存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斜坡内部岩体发生剪切滑移,坡面发生拉裂。在库水位周期性波动影响下,前缘坡脚岩体受到江水侵蚀,泥灰岩软弱夹层向内发生凹陷,岩体发生弯折倾倒破坏;在江水的侧向淘蚀作用下,岩体发生滑移、错动、坍塌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万州区金金子滑坡是三峡水库右岸涉水覆盖层滑坡,在降雨、人工活动等诱发因素影响下,局部发生了较大的变形破坏。该滑坡于1996年发现变形迹象,2003年库区大坝蓄水后仍存在变形,滑坡近20 a来变形持续,2016年滑坡体局部发生了变形破坏。在深入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场监测数据,从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对滑坡成因及变形破坏规律展开研究。通过地质调查发现,斜坡区大量松散崩坡积物堆积于下伏近水平粉砂泥岩上,斜坡形态呈阶梯状,其上冲沟发育,大片覆盖人工种植苗木。滑坡监测数据显示,位移变形曲线存在突变,突变后趋于平缓,在突变前期研究区内有明显的降雨过程。分析认为:滑坡整体仍存在持续变形,局部区域变形失稳后趋于平缓;阶梯状斜坡上覆的松散堆积体和下伏的软弱地层为滑坡变形的地质基础;降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则为该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库区某库岸滑坡为模型,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综合运用Geo-Studio中Quake、Seep、Slope模块,分析库岸滑坡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滑坡在地震作用下,出现一个类似于"鞭梢效应"的现象,上部表层振幅大于下部,且上下部存在变形不同步,整体呈现出"S"型变形迹象;(2)滑坡整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加速度放大作用,且放大的程度和坡体地形起伏及整体坡度有关;(3)库岸前缘首先发生液化现象,随着地震的持续,液化区沿着滑面向上蔓延,而中部表层极难发生液化,最后后缘也呈现出局部液化或者微弱液化的趋势;(4)考虑超孔隙水压力、地震惯性力及强度折减后的滑坡稳定系数远小于1,滑面处平均加速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会发生不可逆塑性变形。研究所得结果为水库滑坡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滑坡涌浪作用下船舶锚链拉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 号称“黄金航道”,航道内船舶数量众多,因装卸货物等原因处于锚泊状态的船只十分常见。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滑坡频发,滑坡产生的涌浪很可能使船舶锚链发生断裂,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的方法对船舶锚链及受力进行研究,物理模型试验的研究分析较少,因而在设计锚链拉力时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通过岩体滑坡涌浪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工况滑坡体情况下位于滑坡附近河道弯道段和直道段船舶锚链拉力的变化情况,得到涌浪传播过程中船舶首尾锚链拉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到不同波高、周期及水深情况下船舶锚链拉力的变化规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到最大锚链拉力的经验计算式。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船舶安全管理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建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运行后,消落区的生态屏障功能被大大削弱或丧失,在消落区及其以上临近区域构建生态防护带可以有效削减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降低水土流失程度,有利于三峡水库的水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利用。针对三峡水库的水位节律变化特点,依据国内外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研究成果与管理经验,探讨了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的定义、功能定位和宽度估算方法,并提出了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岩质滑坡涌浪对三峡库区岸坡的冲刷破坏情况,以万州港为原型,设计岩体滑坡涌浪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滑坡体体积和滑面倾角情况下滑坡涌浪对库区3种不同粒径岸坡的冲刷深度和静水面上下15 m岸坡整体的冲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岸坡最大冲刷深度与滑坡体宽度及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滑坡体体积较大时,岸坡冲刷深度在滑坡体滑面倾角为40°时最大,滑坡体体积较小时,岸坡冲刷深度在滑坡体滑面倾角为60°时最大;岸坡需防护范围为静水面上下7 m,在静水面和岸坡接触的部位需重点防护。根据试验数据,给出了计算岸坡最大冲刷深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18.
库水升降作用下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变形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琰  邓茂林  李卓骏 《人民长江》2020,51(5):125-130
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自设立专业监测设施以来,一直发生持续蠕滑变形。通过野外调查、GPS监测数据分析,并运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对滑坡进行渗流场模拟,分析了库水位不同升降速率下滑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库水位上升时,滑坡的稳定性呈上凸型,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当滑坡以1.6 m/d的速率上升时,滑坡稳定性最大。②库水位下降时,滑坡的稳定性呈下凹型,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不同降速下的稳定性极值不同,但最终的稳定性基本保持一致。③三门洞滑坡作为典型的堆积体滑坡,库水位的升降是导致滑坡发生变形的主要因素,目前一直处于蠕滑变形状态,但不会发生整体性破坏。  相似文献   

19.
安申义 《红水河》2011,30(3):42-45,58
三峡水库汛后蓄水存在的问题,提前蓄水如何确保防洪安全.根据洪水出现特征,进行分级调度,使蓄洪与蓄水结合.提出提前蓄水方案,初估提前蓄水效益,以供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巴东黄土坡巨型古滑坡体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武雄  于青春  何满潮  赵鑫 《水利学报》2006,37(8):969-976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裂隙统计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少量钻孔试验,研究了巴东县黄土坡滑坡的边界和深度。研究表明,黄土坡滑坡分为上、中、下三段,是一个巨型古滑坡体。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地貌特征对该巨型古滑坡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黄土坡滑坡是分次发生的,中、下段滑坡发生时间较早,且为同时滑动;而上段滑坡则发生时间相对较晚。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对黄土坡滑坡的时空稳定性进行预测,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