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铋碲矿中回收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铋碲矿用HCl+FeCl3浸出。浸出液水解回收BiOCl;浸出渣经碱浸、净化、中和得二氧化碲或碱浸后净化、Na2SO3还原得粗碲粉。二氧化碲、碲粉经溶解、两次净化、中和、电积、铸型得1#精碲。  相似文献   

2.
催化氯化法浸金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NaCl的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用溴化物作催化剂,工业用的次氯酸钠溶液氧化剂,考察了KBr,NaCl及NaClO浓度,浸出时间和固液比以浸金率的影响,得到优选的试验条件为(NaCl)2%~10%(酸性~中性);(KBr)1~2g/L;(NaClO)3~4g/L,时间2~3h;固液比1:6。  相似文献   

3.
许菱  许孙曲 《中国钨业》2000,15(4):41-42
1介绍目前 ,在碱性条件下对低品位白钨矿精矿的预处理 ,是属于湿法冶金的范畴。采用碱试剂NaOH或Na2CO3生产钨酸盐。从钨酸盐中可获得生产金属钨的主要化合物———纯氧化钨。用酸性浸出液只能从含钨酸根离子的溶液中选择性沉淀出纯钨盐 ,从而得到固态酸H2WO4沉淀物。用氨浸法溶解这种固态酸后 ,再用多级处理工序生产出仲钨酸铵(APT)。最后将此化合物进行热分解得到氧化钨 ,如果矿石中含有黄铁矿 ,还必须加上焙烧步骤。用酸浸法不能选择性溶解白钨精矿中的钨。有关的文献资料特别介绍了白钨精矿的盐酸浸出法 ,工序的重…  相似文献   

4.
莫伟  马少健  乔红光 《有色矿冶》2005,21(Z1):37-38
根据广西含砷难浸金精矿的性质特点,研究了碱浸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主要探讨碱浸预处理对浸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浸是该难浸金精矿较有效的预处理方法;金的浸出率与砷脱除率相关;且氰化过程中添加氧化剂可获得较高的浸金率。  相似文献   

5.
孟德铭  宿少玲 《黄金》2014,(5):51-54
采用超细磨、边磨边浸和强化碱浸等工艺方法考察了某高砷型难溶金矿石的浸出特性。其结果表明,超细磨、边磨边浸和强化碱浸工艺均能有效提高金的浸出率。矿样超细磨至-37μm占99.7%时,金的氰化浸出率从23.7%提高到73.6%,金的非氰化浸出率从18.5%提高到66.9%;在同样磨矿细度条件下进行边磨边浸,而后再继续浸出,金的氰化浸出率进一步提高到82.4%,金的非氰化浸出率提高到72.9%;在同样磨矿细度条件下进行碱浸预处理,碱浸6~9 h金的氰化浸出率为88.3%~87.5%,碱浸9~12 h金的非氰化浸出率为89.7%~90.2%。  相似文献   

6.
柱浸试验是选择确定新矿床溶浸开采工艺的重要环节。采用某拟开发砂岩铀矿床的矿石,在实验室进行酸、碱法柱浸试验,并进行氧化浸出对比。酸法溶浸剂为6 g/L的硫酸溶液,碱法为3 g/L的碳酸氢铵溶液,氧化剂为300 mg/L的过氧化氢。结果表明,酸法浸出效果优于碱法浸出,氧化浸出优于无氧化浸出;酸度6 g/L+300 mg/L过氧化氢浸出效果相对最好,浸出54 d液计浸出率为87.42%,浸出率达到75%时液固比为2.29,酸耗9.0 kg/t。结合矿石碳酸盐含量较低的特点,建议采用6 g/L酸度的酸法工艺开展现场浸出条件试验,可考虑适量添加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针对康家湾选矿尾矿中金被毒砂及脉石包裹极难处理的特性,采用碱浸预处理—环保浸金剂浸出工艺回收其中的金,获得了较好的指标。在液固比:5∶1,环保浸金剂浓度:0.6 g/L、pH值:11、温度:室温、浸出时间:1.5 h的工艺条件下,金的浸出率为81.77%。采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对碱性环保提金剂浸金过程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尾矿中金浸出过程受固膜扩散控制。对从难处理尾矿中提取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低品位镍、铜、铀矿的浸出方法,介绍了氨浸、酸浸及生物浸出技术在镍铜矿浸出上的工业应用、优缺点以及铀矿的酸法和碱法浸出。同时,还介绍了离子交换材料在湿法冶金上的应用历史,有机型离子交换树脂在分离富集镍、铜、铀成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9.
空白焙烧-加压高温碱浸法从石煤中提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空白焙烧-加压高温碱浸法从石煤中提取钒,实验考察了焙砂粒径、液固比及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加碱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石煤矿空白焙烧-加压高温碱浸,当NaOH用量为3%、浸出温度为195℃、浸出时间为2 h时,钒的浸出率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与空白焙烧-常压碱浸相比,加压高温碱浸具有碱耗小、钒浸出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从含镓浸钒渣中浸出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李景捷 《钢铁钒钛》1993,14(4):82-87
本研究作为含镓红热钒渣吹氧氧化后,同时压煮浸出钒和镓的基础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已提取过钒的浸钒渣进行了碱浸实验。结果表明,渣中镓可以被浸出,镓浸出率(ηGa)主要随浸液浓度和浸出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浸出液碱(NaOH)水质量比为0.271、浸出温度为457K左右时ηGa最大,为65%左右。为减少浸液中铁硅的含量,并能够同时浸出钒和镓,应提高碱浓度,控制合适的保温时间,浸出温度以475K为宜。  相似文献   

11.
郭建东  欧海涛  王敏杰  赵军  薛希刚 《黄金》2024,(2):57-60+67
回收利用锌冶炼渣中有价金属,对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某锌冶炼渣中锌、铅、金、银含量较高,试验采用酸浸—碱浸—氰化浸出湿法梯级浸出工艺回收锌、铅、金、银。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分数20%,液固比2∶1,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 h的条件下,锌浸出率为90.31%;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0%,液固比2∶1,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 h的条件下,铅浸出率为93.37%;在氰化钠质量分数0.20%,液固比2∶1,浸出时间16 h的条件下,金、银浸出率分别为82.61%、92.39%。该湿法梯级浸出工艺实现了锌冶炼渣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氧压碱浸工艺处理氨浸钼渣,在浸出温度180℃、时间2 h、氧分压200 kPa、液固比2∶1、纯碱量为化学反应理论量的2.5倍时钼的浸出率可达96%以上。本工艺具有钼浸出率高、对环境友好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钠化焙烧—高压碱浸的方法对高铁三水铝石型铝土矿中的镓进行浸出研究,探讨了焙烧过程中的碳酸钠加入量、焙烧时间、焙烧温度,以及高压碱浸过程中温度、NaOH浓度、液固比、时间等对镓浸出率的影响。在下述最优条件下,镓浸出率达到91.25%:焙烧温度1 000℃、焙烧时间60min、碳酸钠配比100%、浸出温度160℃、浸出时间120min、NaOH浓度15%、液固比15。  相似文献   

14.
何小燕  刘清 《甘肃冶金》2012,34(5):7-10
本文对铀的碱法浸出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碱法浸铀原理和各工艺浸出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浸出时间、浸出剂(氧化剂)浓度、矿石粒度等,加压碱浸和碱法堆浸除考虑这些外,还有各自的影响因素,指出了该技术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浸出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李洪桂(中南工业大学长沙410083)第六讲浸出过程在有色冶金中的应用(续)(3)针铁矿法根据100℃下Fe2O3-H2O系的平衡图.在Fe3+浓度很稀的条件下,Fe’“将形成针铁矿a—FeOOH沉淀。针铁矿为一种很稳定的晶体...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一浸终液残酸量和便于处理高铁闪锌矿,冶金工作者开发出了二段加压浸出工艺.但新工艺的完善需要理论的跟进.铁在加压浸出中的行为,一直是加压酸浸理论的重难点.而二段加压酸浸中铁的行为,国内外尚没相关正式研究报告.本文通过设计试验,对铁在二段加压酸浸中的行为进行了浅析,特别是研究了第二段加压浸出中铁的浸出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以镍铬混合型氧化矿提取硅渣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浸出剂,碱浸得到碱浸渣和Na2SiO3粗液.合适的浸出条件为:碱渣比2.4:1、液固比4:1、浸出温度80℃与浸出时间20 min.浸出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受外扩散控制和外扩散与化学反应混合控制.Na2SiO3粗液经盐酸调节pH净化除杂后与活性氢氧化钙乳液在240℃,Si/...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采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处理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产出的砷滤饼,砷滤饼经过一段碱浸-二段氧化浸出-浸出液除砷-离子交换-沉铼得到最终产品高铼酸钾。整个工艺过程铼的回收率达到94.82%。该工艺过程同时富集了硒,二段浸出渣硒的含量达到7.37%,硒在渣中回收率为99.5%,为进一步提取稀散金属硒创造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氧压酸浸工艺处理镍钼共生矿。结果表明,钼、镍、铁的浸出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线性上升的趋势,钼、镍的浸出率最高分别达到67.50%、99.62%,而铁的浸出率被抑制在50%以下。经氧压酸浸处理得到的钼渣基本以H_2MO_4形态存在,常规碱浸工艺能将其高效浸出且碱耗量大大降低。动力学研究表明,镍钼共生矿氧压酸浸过程中钼、镍、铁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37、34.95、18.44kJ/mol,钼、镍、铁的浸出反应速率受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20.
对含砷硫铁矿型难浸金矿石进行了热压碱浸预处理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碱的浓度,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金的氰化浸出率的影响。从理论上及实践论证了热压氧化-氰化工艺技术吉行性,认为经过更深入的研究,此工艺在经济上将更趋合理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