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江汉盆地内首批油田的发现史。江汉盆地的油气勘探经历了区域勘探、选凹、定带、重点突破几个阶段.选凹:经历了勘探重点从潜江凹陷转向周缘凸起,又转回潜江凹陷的过程;定带:江汉盆地最好的生油层是下第三系潜江组(Eq),潜江组生油最有利的地区是潜江凹陷,潜江凹陷生储油相带配置最良好的地区是凹陷北部.一旦选凹定带部署正确,油田便接连被发现。 1965年发现江汉盆地首批油田——王场油田和钟市油田,盆地第一口工业油流井为王场油田王2件;第一口自喷油井为钟市油田钟11井。  相似文献   

2.
江汉盆地的构造-地质结构样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受周缘构造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南部和北部两大基底断裂体系,并控制和影响白垩-新近纪的断裂的发育,形成了多方向、不同规模的张性、压性及走滑性质的断裂或断裂系。平面上,主要断裂系呈北东或北北东向的,其次是北西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剖面上,形成了简单犁形、Y字型、复合Y字型、羽状、马尾状及断阶状等9种断裂组合样式。而断裂组合样式又控制了盆地的构造-地质结构样式,即江汉盆地主要有简单半地堑式、简单型的半地堑复合结构、复杂型半地堑复合式、复合地堑结构4种构造-地质结构样式。  相似文献   

3.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周缘构造体系多变,基底结构复杂,构造运动多期,构造样式丰富。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时间四方面分析入手,将构造样式按成因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并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亚类。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基底卷入型构造的形成、定型期一般要早于盖层滑脱型构造的形式、定型期。  相似文献   

4.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周缘构造体系多变,基底结构复杂,构造运动多期,构造样式丰富。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时间四方面分析入手,将构造样式按成因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并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亚类。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基底卷入型构造的形成、定型期一般要早于盖层滑脱型构造的形成、定型期。  相似文献   

5.
中扬子沉积盆地构造及其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区在中条-武陵运动形成的基底上,先后形成震旦纪—中三叠世广海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内陆大型湖沼含煤沉积盆地,江汉白垩—第三纪多旋回盐湖沉积盆地。现今主要构造单元包括中部的江汉盆地,东北、东南缘的逆冲构造带,西部的重力滑覆褶断带。本区先天性成油气条件优越,但不少地区的海相沉积后期改造剧烈,然上述三构造单元仍具有一定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6.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以及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四次大的构造运动,从而形成前印支期的地台型广海盆地、印支期间的前陆湖沼盆地和晚燕山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叠置的“三层楼”构造格局。江汉盆地构造的复杂演化过程表明,江汉盆地具有改造盆地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该区的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动态演化的复杂性。构造演化对油气的运移、聚集与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赋予江汉盆地平原海相地层油气运聚时间长、跨度大而且聚集规律复杂的特点。根据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推测具有早期生烃早期成藏、早期生烃晚期成藏、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和次生混源成藏4种成藏模式。同时,油气勘探的难易程度也受控于构造演化,早期生烃早期成藏模式油藏的有利发育区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以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和晚燕山-喜马拉雅4 期构造旋回,形成前印支期地台型广海盆地、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和晚燕山期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通过分析4 次构造旋回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与破坏作用,依据生烃期的早晚和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期间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将江汉盆地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 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焉耆盆地横跨库鲁克塔格褶皱带和南天山褶皱带 ,处于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之间 ,是在元古代结晶基底和海西期褶皱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山间小型盆地 ,具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 ,划分为博湖坳陷 (可进一步划分为南部凹陷、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和北部凹陷 )、焉耆隆起与和静坳陷(图 1 )。目前已在其中的北部凹陷发现了宝浪油田和本布图油田。图 1 焉耆—库米什盆地区域构造位置图残留盆地油气评价方法及勘探成功率统计1 .残留盆地油气评价方法残留盆地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①残留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相带分布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或…  相似文献   

9.
提出区域挤压背景下盆地内部一种正断层的成因模式,这类正断层通常叠加在下伏古构造隆起和基底断层之上。分析认为,区域挤压背景下,由基底挤压收缩造成的基底隆起、翘曲和基底断块隐伏活动是诱导上覆盖层引张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机制,古构造格架特征是决定正断层成因发育的先决条件。正断层的成因充分证实了盆地基底对盖层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基底与盖层不相协调统一变形的产物。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准噶尔盆地腹部均发育有这种成因类型的正断层。  相似文献   

10.
前人认为二连盆地是在海西期“宽对接、软碰撞”褶皱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盆地,其基底年代为海西期;针对蒙南地区的归属问题研究较少,对于该区是否属于二连盆地并不明确,仅认为蒙南地区(温都尔庙隆起)是二连盆地南部的隆起造山带,并未从基底特征、构造演化等方面分析蒙南地区与盆地的关系。为此,基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运用重磁电特征对比、层序地层旋回对比等方法分析了二连盆地基底特征、基底演化过程、构造演化差异性,得到以下认识: ①二连盆地基底演化经历加里东期洋盆发育(阶段Ⅰ)、海西期蒙南地区隆起(阶段Ⅱ)、海西期古亚洲洋兴—蒙海槽开始发育至最终闭合(阶段Ⅲ)、印支早期盆地统一基底形成(阶段Ⅳ)、晚印支—燕山期统一盆地发育阶段(阶段Ⅴ)、喜山期的开阔内陆盆地(阶段Ⅵ)等6个阶段,其中关键阶段为Ⅱ、Ⅴ及Ⅵ。②二连盆地基底具有过渡特征,盆地北部、中部和南部基底分别发育于早海西期、晚海西—印支期以及加里东期三个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③二连盆地基底演化以联合基底和统一盆地形成过程为特征,蒙南地区经历了泥盆纪—二叠纪(海西期)、新生代以来(喜山期)两期隆起;晚三叠世—白垩纪(晚印支—燕山期)在统一基底隆起上形成统一盆地。④蒙南地区和二连盆地的基底特征和盆地演化过程具有相似性,说明在地史期间蒙南地区应属于二连盆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叠合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为例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通过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成果总结,初步提出一套叠合盆地或改造型盆地评价及其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思路是强调进行油气地质“动态演化”研究.主要通过拟三维盆地模拟反演主要烃源岩时空演化、生烃过程及其不同地质阶段中的生烃强度、资源量;结合古今油气藏解剖分析总结油气成藏-破坏规律及古构造分析研究油气运聚指向;结合主要构造运动期对南方中、古生界主要油气系统进行了分阶段的动态演化研究.认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现实对象是次生油气系统及再生烃油气系统,现存的原生油气系统很少.提出南方新区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为川东北大巴山前缘及石柱复向斜西侧高陡背斜带、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潜江-仙桃-牌州-汊参1井地区、江西南鄱阳盆地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这一认识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气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柴达木盆地不同地区的气源岩,在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甲烷至戊烷碳同位素、天然气轻烃组分与天然气轻烃碳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挑选合适的气源对比指标,进行了天然气气源对比。分析总结出2套有效的气源对比指标:一套为盆地级气源对比指标,包括:甲烷碳同位素与甲乙烷碳同位素差交汇关系、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与C2+交汇关系、天然气轻烃组分与同位素交汇关系和天然气轻烃碳同位素交汇关系,用于鉴别柴东、柴北缘和柴西不同地区的天然气;另一套为精细级气源对比指标,包括:天然气轻烃庚烷值和天然气轻烃指纹特征,主要用于鉴别柴西或柴北缘不同层位的天然气。根据辨识出的天然气性质,结合气源岩的特征和分布,确定出的气岩对比结果为:柴西北部新近系天然气的主要烃源岩为N21,柴西北部古近系烃源岩为N1,柴西南部新近系烃源岩为E32,柴西南部古近系烃源岩为E31,柴北缘天然气主要烃源岩为J1+2,柴东天然气主要烃源岩为Q1+2。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气藏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是在扬子准地台上发育起来的白垩系-古近系断陷盆地,也是我国陆相盆地中典型的含盐含油气盆地。长期以来,在该盆地的油气勘探一直以找油为主,近年来钻探的潭32井在新近系广华寺组发现了气藏,日产气13.53×104 m3,这是在该盆地白垩纪-新近纪地层中首次发现的天然气藏。为此,利用气体组成,碳、氢同位素等资料在分析已知油区油藏伴生气和潭32井区气藏天然气地化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其天然气成因,进而得出结论:江汉盆地所发现的气藏气和油藏伴生气都属于有机成因的油型气,迄今为止在该盆地内未发现无机气和有机成因的煤型气。  相似文献   

14.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扬子北缘主要受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秦岭微板块相互作用控制,自晚二叠世开始,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于秦岭微板块之下,构造环境由拉伸向挤压转换,于中三叠世形成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自萌芽至消亡可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1)萌芽阶段(P3—T1),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深水—半深水复理石建造;2)兴盛阶段(T2—T3),由海相前陆盆地向陆相前陆盆地转化,发育海相和陆相磨拉石沉积;3)持续发育—消亡阶段(J1-2),形成陆内前陆盆地,发育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各演化阶段沉积特征不同,主要体现了由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连续渐进演化,且各阶段的沉积沉降中心基本一致,具有海相—陆相沉积叠合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江汉盆地是白垩纪时形成的陆相断陷盆地。从白垩纪到早第三纪末,整个盆地逐步收缩,各沉积层系分布面积逐渐缩小。新沟咀组分布范围为24100km2,潜江组时为10460km2。这两组地层是本区的主要生油层和勘探目的层。在这两组地层中,发育着一套独特的泥岩粘土矿物组合,它们都以伊利石为主(90—100%),含少量绿泥石(大部分小于7.7%),矿种单调、稳定,不受层位、深度控制,不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控制这套特殊泥岩粘土矿物组合的主要因素是盆地水体性质。本文据实际资料,论证了当时江汉盆地为一海侵及海漫所控制的湖盆,并通过扫描电镜,鉴定了砂岩中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绘出了潜江凹陷潜江组4~3—4~2砂层沉称时海侵水体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The Nile Delta area covers nearly 60,000 sq. km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Egypt. The Nile Delta basin contains a thick sequence of Neogene-Quaternary clastics that are considered to be prospective for oil and gas.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for investigating the basin sediments, and evaluating their hydrocarbon potential, has been gathered from some 24 wells. As most of these wells have not penetrated below the Miocene, deeper sediments could not be investigated. The studied section is uniform across the northern Delta, consisting of at least 15,000 ft. of shales and sandstones: it becomes thinner southwards. The section is composed of three sedimentay cycles, including eight formations. Thick, organic-rich sediments were deposited under 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oil and gas genesis in several parts of the studied bas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onshore area, and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offshore area, are favourable sites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for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reasons:(1)mature source rocks,(2)structural relief capable of trapping hydrocarbon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offshore area (Abu Qir and El-Temsah localities),(3)stratigraphic trap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onshore area, and (4)the depositional features of the Abu Madi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The Northern North Sea basin is a relatively narrow, grabenal or half-grabenal, northsouth trending feature. The trapping structures are tilted fault block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basin these are mainly westwards tilted blocks formed by down to the east throw faults trending north-south, parallel to the basin margins. This could fit with general plate tectonic theory, but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area this faulting is complicated by a pronounced NE-SW trend. This is parallel to the old Caledonian trend and it is postulated that strike-slip faulting may have been reactivated during the Mesozoic. This strike-slip movement on the NE-SW fault trend gave a tendency for individual fault block rotation resulting in a variety of block tilt direction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basin.
The overall half-graben feature probably started forming in early Triassic, but the faulting leading to the individual fault block formation mainly started during the Middle Jurassic, continuing through the Upper Jurassic. A further period of fault movement occurred during the Upper Cretaceous, but thi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tilt.  相似文献   

18.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岩性油藏勘探方向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是江汉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富烃凹陷。潜江组勘探程度高,岩性油藏已成为主要的勘探对象与目标。该文通过对潜江组岩性油藏发育条件、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的分析,指出潜江凹陷构造斜坡带、构造反转区、断裂发育带及挠曲带是岩性油藏的有利勘探方向。发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建立以相控砂体预测为核心的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推广薄油层改造技术是深化潜江盐湖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汉平原及周缘沉积充填演化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加里东期古隆起控制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的分布。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南、北两侧相邻的深坳陷区,而古隆起上不发育;受古隆起影响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2套主要烃源层横向上演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坳陷区烃源岩演化进程早于斜坡带和古隆起区,烃源岩演化总体表现为南早北晚、西早东晚的特点。古隆起发育区以局限台地潮坪--溻湖沉积环境为主,有利于白云岩储层发育,由于古隆起及周缘地区水体浅、海平面升降频繁,白云岩储层在成岩阶段受到多期岩溶作用改造有利于储集性能改善,在加里东期古隆起控制下形成了震旦系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上寒武统3套良好的岩溶作用改造型储层。加里东期古隆起是早期液态烃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是目前江汉平原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膏盐岩分布特征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全球膏盐岩盖层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封盖了大多数已发现油气储量,并且是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主要盖层,对油气聚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与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的密切关系也表明,膏盐岩分布特征研究是认识、评价中国南方天然气保存条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膏盐岩主要形成于盆地发展演化的中、后期。在中国南方,膏盐岩盖层主要发育于中-下寒武统、石炭系、中-下三叠统及白垩系-古近系,但分布不均,其封盖作用的重要性差异很大。受沉积、构造环境及后期破坏作用的影响,中-下寒武统膏盐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东、南部及黔西北地区;石炭系膏盐岩盖层主要分布在湘中区;白垩系-古近系膏盐岩盖层主要发育于江汉盆地。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对区内天然气的封盖作用最为重要,对四川盆地、黔北区、楚雄盆地及中、下扬子部分地区的天然气都起到重要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