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H2O2—Fe^2+氧化法处理对氨基酚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果表明,利用H2O2-Fe2+ 氧化法处理对氨基酚(PAP)工业废水是切实可行的。当PAP质量浓度在1.6g/L~2.0g/L范围内,在H2O2/PAP= 4.0(质量比),FeSO4·7H2O质量浓度为1.0g/L条件下,反应1h 后,工业废水中对氨基酚的去除率达98% ~99% 。降低了废水的色度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该方法对反应条件(如温度和pH值等)没有严格要求,便于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3,5-di-Cl-PADAP)与Fe(Ⅱ)的显色条件。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存在下,于pH3.5~6.0的乙酸钠-乙酸缓冲介质中,Fe(Ⅱ)与3,5-di-Cl-PADAP的络合反应瞬时完成,形成1:2的紫红色稳定的络合物,该络合物有两个最大的吸收峰分别为570nm和755nm,相应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8.4×104和3.9×104,铁含量在0~2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选用755nm作为工作波长,可高选择性地测定多种样品中的微量Fe(Ⅱ),方法灵敏、操作简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镍(Ⅱ)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显色水相测定微量镍(Ⅱ)的新方法。实验表明,PH3.8~4.2酸性介质中,镍(Ⅱ)与PVN显色生成不溶于水的有色配合物,在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可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镍(Ⅱ)。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6×10 ̄4L·mol ̄(-1)·cm ̄(-1),镍(Ⅱ)含量在0~1.20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此方法用于测定呼和浩特地区自来水中微量镍(Ⅱ),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姚成  王镇浦 《化学试剂》1997,19(3):154-157
在pH5.0~5.7范围内,新显色剂4-(2-苯并噻唑偶氮)邻苯二酚(BTAPC)与钼(Ⅵ)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反应,形成稳定的、带负电荷的、紫红色三元胶束配合物。该配合物中Mo(Ⅵ)与BTAPC的组成比为1∶2;其λmax为560nm,对比度(Δλ)为128nm;在20℃、pH5.2和μ0.1时,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为3.02×1010,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60为8.11×104L·mol-1·cm-1,真实ε560为7.67×104L·mol-1·cm-1。钼含量在0~0.72mg/L范围内遵从比耳定律。建议了配合物的结构。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用于合金钢试样中痕量或小量钼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8-羟基喹啉-5-磺酸(HQS)为柱前衍生试剂,用含有10mmol·L-1的四丁基溴化铵(TBA+Br-)、7.5×10-5mol·L-1的EDTA和20mmol·L-1的pH5.6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甲醇-水(45:55,V/V)溶液为流动相,以C18硅烷化载体为固定相,16min内分离测定了Co(Ⅲ)、Fe(Ⅲ)、Al(Ⅲ)和Pd(Ⅱ)的HQS的配合物、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分别为:Co(Ⅲ)0.9ppb、Fe(Ⅲ)1.5ppb和Pd(Ⅱ)5.4ppb,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少,用于测定试剂级盐酸,硝酸和中国红茶样品中的这些离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新试剂2-(2',4',6'-三羟苯基偶氮)苯胂酸(TPBA)与铁(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铁(Ⅲ)与试剂在pH4.4的HCl-NaAc介质中发生专一显色反应,生成1:2棕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位于535nm,摩尔吸光系数为4.22×103L·mol-1·cm-1,线性范围为0~3μg/mL。拟定的方法选择性很高,可直接用于较复杂样品如土壤中总铁的测定。又由于5倍量Fe(Ⅱ)的共存不干扰,方法尚适用于Fe(Ⅲ)-Fe(Ⅱ)体系中Fe(Ⅲ)的选择性价态分析。分析结果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5(4—磺酸铀苯偶氮)—8—氨基喹啉与镍的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4-磺酸钠苯偶氮)-8-氨基喹啉(SPAQ)与镍的显色反应及其最佳条件。在CTMAB存在下,强碱性介质中,SPAQ与镍形成2:1的红紫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98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2.0×105L·mol-1·cm-1;镍量在0~20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矿石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显色剂4-(2-吡啶偶氮)-邻苯二酚(PACP)与Hg(Ⅱ)的显色反应。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及pH=9.5NH3-NH4Cl缓蚀溶液中,试剂与Hg(Ⅱ)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0×10^5L·mil^-1·cm^-1,汞含量在0~3.0×10^-6mlo·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合成样和废水中  相似文献   

9.
周艳梅  王贵方  张光 《化学试剂》1998,20(6):350-352
报道了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NO2-PADAT)与铂(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0.9~3.2mol/L的磷酸介质中,铂(Ⅱ)可与试剂形成稳定的1∶3绿蓝色配合物。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02×104L·mol-1·cm-1。铂(Ⅱ)浓度在0~11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大量的常见金属离子和除钌外的其他贵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所拟方法选择性好,可在不加任何分离的情况下,直接用于二次合金管理样-88及催化剂中微量铂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与Zn(Ⅱ)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8.0~10.5的范围内,锌与PAR形成稳定的1:2的橙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5nm试剂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5nm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在505nm,处为862×10^4l.mol^-1.cm^-1。Zn(Ⅱ)浓度在0~2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Mo(Ⅵ)与Tiron的反应,发现在pH4.0的HAc-NaAc介质中形成1:1配合物,该配合物在252nm、315nm有两个吸收峰,而在可见光区无吸收峰。测得ε252=6.9×10 ̄3L·mol-1·Cm-1,ε315=3.5×103L·mol-1·Cm-1。据此建立了测定Mo(Ⅵ)的方法,在252nm和315nm处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10-6mol·L-1~2.O×10-4mol·L-1和3.2×10-4mol·L-1~2.0×10-4mol·L-1。检出限分别为8.O×10-7mol·L-1和1.6×10-6mol·L-1.PO_4 ̄3+、SiO_3 ̄2-对测定无干扰,而W(Ⅵ)、V(Ⅴ)、Fe(Ⅲ)等有干扰。该法试用于有机磷合钼聚多酸盐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方法回收率96%~102%,变异系数≤1.l%(n=12)。  相似文献   

12.
陈国松  姚成 《化学试剂》1996,18(6):337-339,345
在pH4.P的介质中W(Ⅳ)与 新有机试剂4-(50溴-2-噻唑偶氮)邻苯二酚和二苯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电中性三元离子缔合物,其组成比W(Ⅳ):5-Br-TAPC:DPG为1:2: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Tween-80增溶下,Zn(Ⅱ)-1-(2-吡啶偶氮)-2-萘酚(PAN)配合物的吸光光度特性和最适宜的显色条件。实验表明,在PH7.00~8.50的条件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23×104L·mol-1·cm-1,Zn(Ⅱ)浓度在0~1.0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用于呼和浩特地区自来水中微量锌的直接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2%,加标回收率在96%~101%之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新试剂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NO2-PADAP)与Nb(V)分光光度性质。在含0.08mol/LH2SO4的水-乙醇介质中,Nb(V)能与5-NO2-PADAP进行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1:1的深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摩尔吸光系数为9.59×104L·mol-1·cm-1,铌在0~5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法体系简单,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常见元素允许量较大,8倍量的钽存在不产生干扰。用于矿样中微量铌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合成的新试剂5-Br-TAR为往前衍生试剂,首次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为对离子试剂。以含1×10(-2)mol·L(-1)的pH5.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3.5×10(-4)mol·L(-1)的S.D.S.的甲醇-水(68:32,V/V)为流动相,在C(18)柱上,15min内分离测定了Co(Ⅱ)、Rh(Ⅲ)、Cr(Ⅵ)的5-Br-TAR配合物。当SNR=2时,检出限分别为0.49、0.32、0.44ppb。用于废水及电镀液中Co(Ⅱ)、Cr(Ⅵ)的测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TADNm,研究了TADNm与Ni(Ⅱ)的显色反应。在pH6.60的缓冲溶液中,0.020%SLS存在下,Ni(Ⅱ)与TADNm形成1:1的红色络合物,λmax为510nm,ε为5.0×104L·mol-1·cm-1,稳定常数为3.8×1012。方法用于合金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α-FeOOH和α-Fe2O3的合成途径。采用FeSO4、NaOH作基础原料,通过选择适宜的合成条件,先合成具有针状结构的α-FeOOH,然后将α-FeOOH热处理成α-Fe2O3,最后将α-Fe2O3制成γ-Fe2O3。合成的α-Fe2O3呈均匀的针状结构,晶体的长轴和短轴之比在8.4∶1~9.5∶1之间,晶体的平均粒子长度在0.151~0.157μm之间,合成方法具有良好的再现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镍(Ⅱ)与1-(5-溴-2-吡啶偶氮)-2-萘酚-6-磷酸(5-Br-PAN-S)的显色反应。在pH6.0,镍(Ⅱ)与5-Br-PAN-S形成1:2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80nm,摩尔吸光系数为5.0×104L·mol-1·cm-1。镍量在0~2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铝合金和废水中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用准急压冷法制成Fe_2O_3-SrO-TeO_2系半导体玻璃并对其直流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玻璃形成范围为(以摩尔计);0≤Fe_2O_3≤23%;0≤SrO≤18%;75%≤TeO_2<100%。通过Seebeck系数的测定确认Fe_2O_3-SrO-TeO_2系玻璃为n型半导体玻璃。200℃的直流电导率为3.72×10 ̄(-5)~1.82×10 ̄(-6)S·cm ̄(-1)。直流电导率随着Fe_2O_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165℃时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浓度分别为1.12×10 ̄(-9)~3.67×10 ̄-7cm ̄2·V ̄(-1)·S ̄(-1)和2.17×10 ̄(21)~8.33×10 ̄19cm ̄(-3).讨论的结果表明Fe_2O_3-SrO-TeO_2系玻璃的电导机理符合小极化子跳越理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PVA)存在下钨酸盐和罗丹明B(RB)光度法测定铂,铂(Ⅳ)与钨酸铵和罗丹明B形成离子缔合物,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70nm,摩尔吸光系数ε值为3.41×107L·mol-1·cm-1,铂量在0~0.11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缔合物至少稳定96h,缔合物的摩尔比为Pt(Ⅳ):RB=1:4,考察了5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元素不干扰。测定铂(Ⅳ)的适宜条件为[H2SO4]=1.3mol/L,[WO42-]=1.2×10-4mol/L,[RB]=4.2×10-5mol/L,0.08%PVA。本法已用于铂矿中铂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