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陈村大坝经历了建坝以来最高水位的考验.本文根据1991年原型实测资料,对坝体变形趋势、丙凝加强帷幕耐久性、坝基断层压缩量、尾水渠冲坑势态等问题,综合分析论述后指出,大坝运行性态基本安全正常,但存在坝体向左不对称位移、尾水渠左侧冲坑陡然加深等异常现象,且1991年实际水位的设计频率尚低,今后仍应全面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床和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设计方案尾水渠出流不能与下游河道水流平顺衔接、电站尾水渠下游段的导流墙较高影响了尾水的扩散、电站导墙及电站尾水渠导流墙外侧冲坑较深威胁了电站厂房和尾水渠导流墙的安全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工程修改方案,修改方案提高了电站的发电效益和有效保护电站厂房和尾水渠导流墙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黄龙滩水电站尾水渠导墙基础由于长期受水流冲刷,临河侧基础形成冲坑,对冲坑的处理分二期进行施工,一期工程是应急处理--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直接回填冲坑.用絮凝剂拌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混凝土泵通过导管将混凝土送入水下仓面浇筑,混凝土在水下自行摊平、密实,最后将冲坑回填.  相似文献   

4.
龚嘴水电站位于四川大渡河中下游,装机容量70万千瓦,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顾木材过坝的工程。大坝主要泄洪建筑物为三孔溢流坝和两个冲沙底孔(见图1)溢流坝下游的消力塘宽80.5~72米,其左侧是漂木道,右侧为地面厂房左端墙和尾水渠分水墙。电站自1971年运行以来,陆续发现消力塘周围建筑物及其基础有规模不同的冲刷坑。据  相似文献   

5.
水电站是兼具防洪、发电、供水等多种效益的重要水工建筑,保证水电站运行安全是相关管理单位的首要职责。由于水电站泄洪、发电尾水等的长期冲刷,水电站大坝下游很容易形成大的冲坑。冲坑的发展不仅会对下游河床造成破坏,影响护坡安全,还会对大坝稳定性造成威胁。对坝后冲坑进行精细测量,掌握冲坑发展状况,必要时及时进行修复治理是保障大坝安全的重要手段。采用高精度、高效率的多波束声波探测技术对某水电站溢洪道消力池进行了水下地形测量,摸清了冲坑的基本情况,为水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白虎潭水库大坝设计的溢流堰宽为42 m,而下游河道最大水面宽度不足30 m。在设计水位条件下泄洪时,上下游水位落差超过70 m。为寻求适合白虎潭工程的消能防冲方案,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分别从挑距、冲坑最深点距挑坎的距离和最大冲坑深度等方面,对5种不同的泄洪消能型式进行了试验研究,最终选定“台阶坝面+差动挑坎”联合消能的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溢洪道下游河道的消能防冲问题。   相似文献   

7.
现状大坝下游冲坑后坡比1/3,冲坑后壁已至拱冠梁脚,继续发展将会延伸至坝底,因拱冠梁底厚薄,会产生基础渗透破坏,导致大坝失事,处理方案采用新增护坦形成水垫塘的方式。大坝下游冲坑边缘靠近坝体,渗径相对较短,可能导致浅层坝基渗漏问题,处理方案为对护坦起始段基础作固结灌浆处理。  相似文献   

8.
新安江大坝已运行40多年,本文通过对水毁情况、历年泄洪情况的分析,并在冲刷坑理论计算和冲坑系数反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冲坑系数在0.62~1.113之间,即使选用较大的可能冲刷深度,大坝、厂房、开关站等主要建筑物的稳定也能得到保证的结论.同时,提出了减轻泄洪对下游冲刷区影响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龙滩电站尾水渠导墙基础由于长期受水流冲刷,临河侧基础形成冲坑,为保证工程安全,一期应急处理工程采用絮凝荆水下不扩散混凝土拌制,用泵送法送入水下,用直接回填冲坑.施工监理通过事先、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工程进度、质量及投资全部满足合同要求.  相似文献   

10.
依托1∶100水工模型试验成果,重点介绍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后的几个水力学问题如泄流能力、坝面压力特性、河床局部冲刷、下游河道流速流态、泄洪对电厂及航运的影响等.研究显示:大坝加高后泄流能力可满足设计要求,坝下河床冲刷加重,挑距加远,设计洪水22 300 m3/s时坝下冲坑最低点高程为43.0 m,各级泄量冲坑上游坡均缓于临界坡,也略缓于初期工程同级流量冲坑的上游坡;坝下600 m以内为护岸工程重点防护段,岸边流速为5.8~9.8 m/s;泄洪对丹江口电厂影响较小,对自备电站不利影响较为显著;最大通航流量6 200 m3/s时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流态复杂,水流较混乱.  相似文献   

11.
孙江南 《人民长江》1999,30(12):21-22
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葛洲坝大江电厂右安装场下尾水渠护坦板和块石海漫部份被冲毁的原因。结合现场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方案。在冲坑表面浇筑R28250 号的水下混凝土护面,在混凝土面上放置A、B 两种型号的混凝土四面体预制块消能工,四面体混凝土标号为R28300 号。A 型预制块体积为1m3 ,B 型预制块体积为0 .28 m 3。施工时由潜水员指挥。先将A 型块有序沉放于冲坑底部新浇的混凝土护面上,然后将B 型块嵌入其间,使其相互约束,形成整体,共同抵抗河床底部4 .5 m/s 的最大流速,达到消能的目的。冲坑修复后至今已经过两个汛期特别是1998 年长江8 次洪峰的考验。汛后的检测结果表明,冲坑的混凝土坡面及沉放的混凝土四面体完好无损。对冲坑的成因、修复方案的比选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孙江南 《人民长江》1999,30(12):21-22,32
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葛洲坝大江电厂右安装场下尾水渠护坦板和块石海漫部份被冲毁的原因,结合现场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方案。在冲坑表面浇筑R28250号的水下混凝土护面,在混凝土面上放置A、B两种型号的混凝土四面体预制块消能工,四面体混凝土标号为R28300号,A型预制块体积为1m∧3,B型预制块体积为0.28m∧3。施工时由潜水员指挥。先将A型块有序沉放于冲坑底部新浇的混凝土护面上,然后将B型块嵌入其间,使其相互约束,形成整体,共同抵抗河床底部4.5m∧3的最大流速,达到消能的目的,冲坑修复后至今已经过两个汛期特别是1998年长江8次洪峰的考验。汛后的检测结果表明,冲坑的混凝土坡面及沉放的混凝土四面体完好无损。对冲坑的成因、修复方案的比选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苏阿皮蒂水电站的泄流底孔参与了宣泄洪水保证大坝安全的重要任务。由于底孔的水头高、流量大,水力特性复杂,通过理论计算与模型试验验证,泄流底孔的泄量计算值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挑流消能的冲坑深度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稍有差异,但不影响坝趾基岩稳定。弧形工作门后设置1. 2 m高的跌坎,边墙两侧各设0. 5 m的突扩,模型试验表明,突跌突扩的措施达到了掺气减蚀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4.
滩坑水电站厂房为引水式地面厂房,引水建筑物布置在右岸,厂房位于大坝基坑内.枯水期(10~4月)可利用大坝围堰挡水,并利用大坝基坑进行厂房施工,2006年汛期(5月至9月)大坝基坑过流,厂房基坑也将受到影响,为确保厂房施工进度,在厂房尾水渠单独修建厂房围堰,厂房尾水围堰采用混凝土重力式和预留部份岩坎相结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汛期安全泄流对保护水库大坝及下游建筑物安全至关重要。乌溪水库坝后河床狭窄,存在以下水库安全泄流问题:泄流时挑流水舌是否砸击到两岸影响其稳定性;冲刷坑水垫厚度可否满足抗冲消能要求,是否需要设置二道坝;泄流涌浪、冲刷是否影响下游岸坡稳定性。该文针对乌溪水库存在的这些安全泄流问题,通过相关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改进溢洪道边墩形状,以最大限度缩小挑流水舌冲刷岸坡范围;确认冲坑不会危及河床坝段的坝基稳定;冲坑下游一定范围内两岸岸坡薄弱部位需采取适当保护措施。这些试验结果为乌溪水库施工图设计和安全泄流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某工程大坝及下游消能区河道狭窄、边坡高陡、天然水深浅,消能建筑物布置条件较差,其布置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参考已建工程经验,并采用水工模型试验对挑流消能方案进行设计优化,最终提出了底孔扭鼻坎、表孔俯角、下游二道坝+预挖冲坑等多种工程措施。上述措施可达到横向束窄、纵向拉伸挑流水舌的效果,有效减小了两岸以及河底的冲刷问题,模型试验验证也表明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塘萨水电站作为低水头、大流量的径流式电站,合理确定其尾水渠布置方案,确保尾水渠冲淤平衡,是保证电站正常运行的关键。采用戴维斯实用水力学手册的计算理论,对塘萨水电站尾水渠进行冲淤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水电站和水库大坝水垫塘、消能工护坦的冲坑修补为工程背景,阐述了导管法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和处理水下病患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步骤。导管法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质量高,经济性好,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水库大坝的冲坑、淘洞修补工程。  相似文献   

19.
斜向挑坎在溢洪道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崖水库原溢洪道位于左坝肩,因未设消能设施,水库泄洪时,尾水渠左岸被冲毁,直接威胁大坝安全。2002年实施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在泄槽末端增设消能防冲设施。经方案比较,采用了斜向挑坎——柱面反弧斜挑坎。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消能效果比正向挑坎优越。同时,采用斜挑坎避免了岩体开挖,节省了工程投资。柱面反弧斜挑坎是挑流消能设计的一种新尝试、新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泥沙淤积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水头低、库容小、泥沙量大 ,泥沙问题突出。利用水文系列年泥沙模型试验揭示了枢纽泥沙淤积特性 ,如在弯道水流作用下坝前库区的泥沙淤积、河床电站进口淤积漏斗形状、电站排沙孔排沙效果以及电站尾水渠泥沙冲淤变化等。在模型设计中 ,着重考虑含沙水流宾汉切应力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 ,并利用非恒定流的河床冲淤方程推求了冲淤时间比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