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离合器液压操纵系统的结构组成,分析系统力和行程的动态传动过程,建立了动力学微分方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不同主缸弹簧刚度和活塞面积,油液阻尼参数下的离合器液压操纵系统仿真模型,导入膜片弹簧小端的力和行程进行仿真,得到在踩下踏板和松开踏板过程中,踏板力和踏板行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仿真结果为离合器操纵系统的设计改进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弹簧结构离合器踏板在踩踏过程中无法实现弹簧刚度的变化,从而导致踏板助力急剧性衰减问题,设计出双弹簧结构离合器踏板。分析踏板结构简图及其在汽车上的作用,给出串联弹簧刚度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双弹簧结构踏板面上的受力,建立其受力示意图,给出弹簧刚度的变化及助力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说明如何应用双弹簧结构增大踏板助力,最后绘制出踏板助力与踏板行程的特性曲线,设计出踏板助力与弹簧设计参数及弹簧安装位置的关系式,有效解决了踏板助力急剧性衰减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厂家和用户对离合器操纵系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分析离合器分离轴承的压紧力和行程变化,结合离合器操纵系统传递特性,建立了离合器液压操纵系统准静力学模型,得到了离合器操纵过程中踏板力和踏板行程变化曲线。通过离合器液压操纵系统性能试验台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踩下踏板开始和松开踏板结束的小段过程中,理论值略高于试验结果,在其他踏板运动过程中,理论值略低于试验结果,但两者的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而为优化离合器和研究离合器操纵系统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某车企的离合器分离系统优化项目,针对其新推出的2.0L排量的手动档汽车在试制过程中离合器分离系统的存在问题,测量了离合器分离系统的踏板力特性;并根据分离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人体工程学,为离合器分离系统提供优化方法.从设计角度对离合器分离系统进行测试与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离合器分离特性曲线可以实现对助力式离合踏板助力结构的正向设计,确定助力最佳状态的定义,并指出如何实现最佳状态;通过建立踏板模型,对正向设计并达到助力最佳状态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确定影响死点、回位力、最大助力及最大助力行程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整弹簧刚度、弹簧初始角度及弹簧臂长度,实现助力的最佳设计状态。依托现有某一离合系统及踏板结构,对整个设计过程作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新开发匹配1.6L柴油发动机汽车车型,选装法雷奥Φ250/Φ160单片膜片弹簧离合器,结合离合器总成分离特性,对离合器操纵系统离合踏板力、离合踏板做功及行程等进行设计校核计算。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离合器气液式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压力特性,进行了踏板力和踏板总行程的校核。  相似文献   

8.
在A-L膜片弹簧载荷-变形特性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膜片弹簧杠杆比与厚度对其载荷-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优化方案;最后得出改变膜片弹簧厚度可以有效提高离合器工作压紧力,以及改变杠杆比可以有效影响离合器最大分离力和分离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A—L膜片弹簧载荷一变形特性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膜片弹簧杠杆比与厚度对其载荷一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优化方案;最后得出改变膜片弹簧厚度可以有效提高离合器工作压紧力,以及改变杠杆比可以有效影响离合器最大分离力和分离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离合器气液式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睦片弹簧离合器的压力特性,进行了路板力和踏板急行程的校核。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用户对车辆操纵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动力段商用车也反映离合踏板沉重的问题。目前小动力段商用车离合操纵助力形式有两种:1、液压制动车辆开始采用真空助力离合总泵结构。2、离合踏板采用弹簧机械助力,但助力效果不明显,并且松离合时踏板受弹簧回力作用,脚感很差。气压制动车辆用户反应操纵沉重,受装配空间限制,气压助力离合分泵无法装配,无法实现离合操纵系统助力。下面介绍一种气压助力离合总泵完全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弹簧离合器具有结构简单、传递功率密度大的特点,但目前对其传扭失效特征尚不明晰。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2000 kW弹簧离合器模型;重点研究了弹簧离合器的变截面弹簧间隙及其激发圈厚度等关键结构参数对离合器传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下弹簧内外圈应力以及弹簧离合器的传扭失效特征;实验测试了弹簧激发圈厚度较小时离合器传扭性能,验证了其打滑失效特征。研究表明:较大的弹簧间隙会降低弹簧离合器传递扭矩能力,导致其打滑失效;适当减小弹簧间隙,可提高传递扭矩能力,使应力分布更合理;减小弹簧激发圈厚度,激发扭矩减小,易导致弹簧离合器打滑。弹簧离合器传扭性能的研究,为弹簧离合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单节弹簧单元受力模型,分析了长弧形螺旋弹簧在加载和卸载工况下的扭矩负载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弹簧在工作时处于非均匀压缩状态,具有非线性动态迟滞,且发动机转速及摩擦因数越大,迟滞效应越大。在此基础上,仿真计算了双质量飞轮与传统离合器从动盘式扭转减振器的动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双质量飞轮可大幅度降低变速箱输入轴振动响应,从而降低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  相似文献   

14.
根据自主研发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DCT车辆起步及换挡过程动力学模型。考虑起步及换挡过程中发动机扭矩波动及油门踏板抖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基于Riccati不等式和线性矩阵不等式设计了H∞鲁棒控制器,分析了冲击度和滑摩功两项离合器接合性能指标,探讨了离合器最优传递扭矩的求解问题,并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鲁棒控制可以较好地解决DCT车辆起步与换挡过程离合器压力控制问题,并能显著地改善离合器控制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5.
自调式膜片弹簧离合器通过一套补偿机构,使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自动调节补偿由于摩擦片磨损而引起的工作压紧力变化。针对某型皮卡车的自调式膜片弹簧离合器中的关键元件膜片弹簧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MATLAB软件对优化数学模型进行设计计算。从膜片弹簧弹性特性曲线优化前后对比得出,当形变量相同时,得出的压紧力明显减少,使离合器操纵轻便舒适,充分展示了优化设计方法的优势。最后利用CATIA软件对膜片弹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微车离合踏板行程调整时操作者无法判断离合踏板的位置变化状态、造成生产线生产合格率低、返修量大、制造成本高等现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生产线生产的工艺方案,并根据离合踏板结构形式设计简易的辅助工装应用于生产线生产,消除了离合踏板行程调整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Generally, a method of a hysteresis loop is used to show the property of the clutch system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is represents the load by a pedal travel which is a useful data for designing a vehicle for the comfort of the driver. Transfer torque of manual shift gear type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is too high. Therefore unlike passenger car air pressure is added to the clutch system in addition to the fluid pressure. In this case it is hard to predict nonlinear element to control the hysteresis because of the addition of the components. In this paper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components involving variables such as mass, stiffness and damping is developed and simulated. The results of the actual test of the clutch 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8.
电控液磁增力离心式离合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液压及电磁增力的离心式离合器,说明了其工作原理,给出输出力和输出转矩,接合角速度和接合转速,额定角速度和额定转速以及弹簧最大工作载荷的计算公式。其结构紧凑,输出转矩的能力提高非常显著。将离合器的工作作为子系统纳入设备电控系统综合考虑,根据设备工作需要及状态,实现离合器最佳起动时间与起动时刻的自动控制,是离合器的研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Nonlinear behavior analysis was used to verify whether a one-way clutch is effective for reducing the torsional vibration of a paired spur gear system under periodic excitati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were studied over a wide frequency range by speed sweeping to check the nonlinear behavior using numerical integration. The gear system with a one-way clutch showed typical nonlinear behavior. The oscillating component of the dynamic transmission error was reduced over the entire frequency range compared to a system without a one-way clutch. The one-way clutch also eliminated unsteady continuous jump phenomena over multiple solution bands, and prevented double-side contact, even with very small backlash. Installing a one-way clutch on both sides of the gear system was more effective at mitigat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xternal periodic excitation and various parameter changes than a conventional gear system without a one-way clut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