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4)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性的发展和社会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增加,中国式影子银行独立于监管体系之外而不断发展壮大,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规模不断提高,甚至超过了人民币贷款增速。但是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风险,从而威胁到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应健全金融立法,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较快,其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影子银行所具备的高杠杆性、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会使其积聚的风险在爆发时传染至商业银行,最终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稳健性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可能均对银行稳健性存在影响。本文将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及银行稳健性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选取2004—2017年我国126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降低银行的稳健性水平,且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稳健性水平的削弱作用更为明显;资本监管压力的增强会提高银行的稳健性水平,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更强的提升效应;而当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时,资本监管压力则可增强影子银行对银行稳健性的削弱作用。鉴此,本文提出规范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持续完善差异化监管及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以及金融业的不断创新,由影子银行产生的金融风险逐渐显现。影子银行作为金融自由化催生出的产物,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盘活市场资金、促进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同时,具有削弱宏观调控、潜藏金融危机等等风险,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从法律监管层面对我国的影子银行监管提出合理建议,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7)
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影子银行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其更高效地运行,也积累了系统性风险,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文章采用2009年1月—2015年12月的数据对影子银行和金融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基于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有利于金融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而在短期内对金融稳定具有促进作用;影子银行体系内的风险会逐步累积并向正规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传染,因此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金融稳定的负面效应具有时滞性;加强金融监管能够防范影子银行体系内风险的交叉传递,弱化其对金融稳定性的不利冲击。为此,应该通过科学的监管与合理的引导,在繁荣影子银行业务的同时减少其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如何准确界定影子银行业务属性并构建我国影子银行统计体系是监管当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深入分析、比较国内外影子银行的特点,从功能角度、监管角度和法律属性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做出更符合国情的界定,并从影子银行运作模式、监管覆盖和统计可行性角度出发,将影子银行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分析对统计指标设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统计原则、目的与方法、指标设置等方面提出我国影子银行统计体系建设的构想,初步构建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类似"影子银行"的机构、业务、职能、活动等一系列机制已经形成。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厘清影子的定义,基于对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运行模式、作用、风险和监管等情况的分析,提出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框架;建立直接全面的监管机构等监管对策以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有效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9)
"影子银行"作为近些年提出的新概念,不仅作为金融危机的诱因,而且给监管造成不小的难度。在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着其特有的特征,而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给我国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定义影子银行的范畴,通过分析其运行特征与风险,最终给出对于监管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2)
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争论一直众说纷纭,而伴随着最近的钱荒事件影子银行这把"双刃剑"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现在出发,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并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0)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影子银行的出现带来的金融风险无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所谓的影子银行就是那些游离和活跃在银行的监管体系之外,可能会引发相关系统风险和监管套利等一系列问题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因为其极高的杠杆率、不透明的场外交易和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零售模式等特点,并且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监管,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从而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的法律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随着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扩张,相关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累。2017年以来,金融业"强监管、严监管"态势将影子银行相关风险防范推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中心。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出发,通过梳理主要研究文献,归纳了中国影子银行运作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其主要风险来源,且进行简要规模测算,同时也梳理了针对影子银行的重要监管政策。研究发现中国影子银行主要依托于银行体系,体现为显著的"银行影子"特征,其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原有监管体系的相关空白导致前期影子银行的无序生长,而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和协调力度加大,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开始逐渐收缩。未来应该继续多措并举治理影子银行,推动其逐步转型和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3)
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有着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基本功能,在本质上与商业银行发挥着类似的作用,难于受到监管,因为其缺乏资本充足率保证的硬性规定,具有较高的风险隐患。在对影子银行的由来和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凭借资产证券化影子银行可以将信用风险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由于逐利性的驱动,影子银行可能导致信用泛滥;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放大了金融风险。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一直游离于央行的监管之外,成为不受政策监管的灰色地带。它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央行宏观调控效果一再削弱。因此,结合国外对影子体系的分析,我国应培育影子银行健康成长的环境,引导其发展方向,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7)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备受瞩目。随着金融创新在我国迅速发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壮大。分析信托类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完善立法,建立统一的监管口径;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影子银行的内部控制;规范民间金融的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4)
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子银行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重点研究了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和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4)
从信用风险的角度出发,基于信用衍生市场中最流行的产品CDS,具体分析影子银行体系潜在的风险及其监管问题。提出应该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CDS的杠杆比率,有效规避期限错配陷阱,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6)
我国监管当局国家对金融业的严格控制导致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经济需要,大量非正式金融机构应运而生即"影子银行",之所以称之为影子银行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转换、期限转换、使用高杠杆等特征。但是,它是以非正规金融的形式存在,而我国现存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很多触及不到的地方。因此,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所以我国应该加强对其的监管,完善我国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0)
影子银行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为了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而国内的影子银行规模的急剧膨胀对国内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又鉴于国内影子银行所处的特殊金融环境使得其不同于国外,因此,本文着重立足于国内具体的金融环境来探索中国影子银行的成因和现状,然后以国内影子银行中占比最高的理财产品为例,分析了其中的风险因素,并结合目前国内具体的金融经济环境来研究其风险演技机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5)
国内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是由于传统融资渠道单一、部分企业难以融资所致,也与银行业监管套利有关。影子银行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激励了金融业的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成效的资金支持,但是影子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弱,且有可能引起风险连锁传递,对货币政策和社会稳定有负面影响。对影子银行的管理需要从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构筑防风险机制、加强监管协调和提高社会风险意识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约束。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2)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在当前分业监管模式下,如何强化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的协调,防止影子银行过度扩张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全国118家商业银行2005~2018年的微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探究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发展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并深入探讨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宽松型货币政策会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而资本监管会对此效应产生抵消作用,且其抵消作用在货币紧缩周期更为显著。鉴此,本文提出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优化宏观审慎工具间的协调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
追溯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子银行体系是其诱因之一的观点已被国际各界广泛接受。但是,影子银行在为金融市场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风险,本文就其风险控制和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0)
近年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也在急剧增加。由于摆脱了政府政策的监管和利率限制,中国影子银行具有更高的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监管者的态度将决定影子银行的发展前景。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也要放松对正规银行业务的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