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3,(12)
<正>《琴童》杂志是国内首创的一本专为学琴家庭服务的现代琴童家庭音乐教育期刊。《琴童》以服务琴童学琴生活、提高音乐素质为办刊宗旨,读者主要为61 3岁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以及音乐老师。《琴童》杂志内容分为两大版块,琴童版:集故事.娱乐、互动于一体,传播音乐知识,调剂学琴生活,开阔音乐视野;成人版:以强大的专家作者阵营为家长、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成功育子、探讨艺术教育经验的互动平台。孩子阅读《琴童》杂志,可以改善、丰富练琴的环境和内容,使学琴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既缓解了学琴压力,又开阔了音乐视野。家长通过《琴童》杂志,可以寻找到更好、更科学的辅导孩子学琴的方法和资料。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
<正>《琴童》杂志是国内首创的一本专为学琴家庭服务的现代琴童家庭音乐教育期刊。《琴童》以服务琴童学琴生活、提高音乐素质为办刊宗旨,读者主要为613岁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和音乐教师。《琴童》杂志内容分为两大版块,琴童版:集故事、娱乐、互动于一体,传播音乐知识,调剂学琴生活,开阔音乐视野;成人版以强大的专家作者阵营为家长、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成功育子、探讨艺术教育经验的互动平台。孩子阅读《琴童》杂志,可以丰富练琴的内容,使学琴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既缓解了学琴压力,又开阔了音乐视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
<正>琴童父母经常面对一长串的问题而不知所措。例如学琴前会犹豫"要不要学琴""学民乐还是西洋乐""学习哪种乐器好""钢琴还是小提琴";学琴后,"是去老师家,还是请老师上门教学""请什么水平的老师";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换不换老师""参加不参加比赛""参不参加乐团""考不考级""走不走专业"等等。这些问题很难给出通用的答案。我在陪伴孩子学琴的过程中,也多次面对。有时我听从了老师和周围人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
<正>据相关媒体报道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琴童家庭3000多万。很多家长在孩子学琴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常会因窘迫、急躁和担忧而发怒,说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控制,甚至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话。对于所有正在学琴以及准备让孩子学琴的家长而言,用快乐的心态陪伴孩子比什么都重要。曾有琴童妈妈这样感慨道:"曾经很有修养的我们,因为孩子练琴而全家人变得很没有修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正>《琴童》杂志是国内首创的一本专为学琴家庭服务的现代琴童家庭音乐教育期刊。《琴童》以服务琴童学琴生活、提高音乐素质为办刊宗旨,读者主要为613岁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以及音乐老师。《琴童》杂志内容分为两大版块,琴童版:集故事、娱乐、互动于一体,传播音乐知识,调剂学琴生活,开阔音乐视野;成人版:以强大的专家作者阵营为家长、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成功育子、探讨艺术教育经验的互动平台。孩子阅读《琴童》杂志,可以改善、丰富练琴的环境和内容,使学琴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既缓解了学琴压力,又开阔了音乐视野。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
<正>每日练习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琴童和家长应该对每日的练习有充分的重视。每日练习的重要性相比其他文体爱好,乐器演奏需要从不间断地练习。一天不练,前一天取得的进步就可能倒退,下面就要花几天的时间追回。抱着"第一天不练,第二天练更多就行"的态度,会发现琴艺进步得非常缓慢。"练琴三六五,孩子不怕苦"。从学琴的早期开始,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树立不怕吃苦的精神。周末和寒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正>《琴童》杂志是国内首创的一本专为学琴家庭服务的现代琴童家庭音乐教育期刊。《琴童》以服务琴童学琴生活、提高音乐素质为办刊宗旨,读者主要为613岁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以及音乐老师。《琴童》杂志内容分为两大版块,琴童版:集故事、娱乐、互动于一体,传播音乐知识,调剂学琴生活,开阔音乐视野;成人版:以强大的专家作者阵营为家长、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成功育子、探讨艺术教育经验的互动平台。孩子阅读《琴童》杂志,可以改善、丰富练琴的环境和内容,使学琴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既缓解了学  相似文献   

8.
和谐学琴路     
《Planning》2014,(1)
<正>在孩子没有学琴时,我查阅过相关资料,感觉家有琴童,都会发生不和谐的"交响乐"。正是这种心理上的阴影,在女儿学琴后,我倍加小心,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与她发生冲突。她的学琴之路虽有曲折,好在并没因学琴而影响亲子关系。孩子学得不深,还是二度开学,今年寒假准备考级。在备级之前,对小女短暂的学琴生涯作个小结吧。一、学前的诱导孩子在上幼儿园前,我曾告诉她,不乖不让上幼儿园,把她的胃口吊高、吊足,让她加倍珍惜。学琴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
<正>6岁时我爱上了小提琴,至今学琴已有5年时间,我可以算是一名老琴童了。在学琴的道路上,有一本书始终伴随着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就是《琴童》。它既丰富了我的音乐知识,又激励着我好好学琴的决心和意志。《琴童》的每一个栏目都有各自的特点。封面中我总能认识新的音乐名人;"卷首语"记录了作者对音乐的感悟;"唱唱弹弹"里,经常能找到我喜爱的曲目。如:《快点告诉你》《小苹果》……"琴趣满屋"让我了解了许多著名音乐家的成才经历;"成长空间"记录了琴童学琴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9)
<正>陪孩子练琴,是每个琴童家长都要面对的工作。陪练过程中,有的家长做得很出色,孩子、家长轻松愉快,"琴瑟相合",其乐融融;有的家长陪练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孩子抵触情绪大,家长也不胜其烦,练习效果也不高,陪练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成了家长、孩子的负担和折磨。原因在哪儿呢?笔者作为琴童家长,在陪练过程中也走过弯路,仔细分析原因后找到了一些答案。笔者认为,在陪练过程,家长不仅仅是要坐在孩子旁边督促练习,做好"监工"的角色,还需要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1)
<正>除了学习音乐,琴童和其他儿童没有差别,也要全面发展,培养琴童不能偷工减料。一、独立人格家长陪练是为了将来不陪。学琴中,低龄儿童需要成年人频繁的、大量的帮助。但物极必反,过多的帮助可能会打断、抑制或剥夺孩子的独立思考。儿童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受到人格上的平等待遇,被鼓励独立决策。我观察到,一些琴童家长长期训导孩子"要听话",一旦孩子有不同想法就抱怨,还有的家长夸耀孩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
<正>大概是因为有句话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谈到学琴,很多家长马上会问"我怎么培养孩子的学琴兴趣?"但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我认为,兴趣来源于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对各种事物的普遍的好奇,是家长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培养的。如果具备,等到儿童开始学琴,他们能很快或逐渐发展出对包括学琴在内几乎所有音乐活动的兴趣。有的家长问这个问题时,可能已经稍晚,他们在孩子学琴之初可能没有恰当地引导,孩子不是带着兴趣去学琴的。所以,在此意义上说,兴趣不可能无中生有,也无法培养,只能是被保护和被帮助。一、激发兴趣欲扬先抑兴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产生,发展和保持。儿童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
<正>2014年11月23日,琴童合福艺术团带领30位小琴童和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70多人走进北京大学钢琴社,与钢琴社的大哥哥大姐姐共同学习交流、同台表演。在活动现场,北大钢琴社的3位同学现场说法,讲述了他们当初学习钢琴以及学习文化课考上北大的故事。钢琴社一位同学的家长高先生也到达了现场,和大家交流当年陪同大姐姐学琴的故事。此外,小琴童还借此机会,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带领下到北大学生食堂用餐、参观大学生宿舍,提前体验了一把大学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3位"大琴童"的学琴经历吧!  相似文献   

14.
专家问答     
《Planning》2014,(10)
<正>问:老师您好,我的孩子今年3岁,刚开始学琴。我觉得她好像很难驾驭钢琴这个庞然大物,坐在琴凳上脚一晃一晃,手好像也够不着。是孩子还太小不适合学琴,还是坐姿有问题?请老师指点。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4)
<正>众所周知,赵薇教授所著教材《学琴之路》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30多年,再版30多次,成为最受全国教师和琴童欢迎的系统学琴体系。应人民音乐出版社之邀,赵薇教授《新学琴之路一赵薇小提琴教程》在全国琴童家长的期盼下终于出版了。这是赵薇教授40年教学实践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所有曲目均为重奏,突出多声部教学法。在新版《学琴之路》中,从启蒙开始到中、高级的教学,增加了大量的重奏曲目,以学生与教师重奏、学生分声部重奏及齐奏、学生与钢琴合奏等形式,营造出优美而丰富的音乐效果,让精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
<正>为了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为了给女儿创造更加优越的成长环境,为了让女儿能够多才多艺,我给女儿买琴,教女儿学琴,陪女儿经历着漫漫学琴路。和大部分家长不一样的是,我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在孩子学琴的道路上,我们体验着幸福与快乐。镜头一:儿歌的魅力1.对琴产生兴趣。为了提高女儿学琴的兴趣,买回钢琴后,首先是自己如醉如痴地弹奏一番,用自己的情绪吸引孩子,让女儿感受到弹琴是如此的享受;我还弹奏一些她熟悉  相似文献   

17.
琴童风采     
《Planning》2014,(3)
<正>卞崔灿年龄:11岁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现在11岁半了。和很多琴童不一样,我是10岁才开始正式学琴的。虽然我学得很晚.但我相信,只要多付出.就一定会成功的。课余时间我喜欢看书、画画、练琴。我很喜欢看《琴童》.特别是"音乐百事通"和"缤纷世界"栏目.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我是一名快乐的琴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正>很多琴童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不愿意弹钢琴,即使坐在钢琴前,也会找各种事由来拖延或打发时间,例如:喝水、上厕所、玩玩具等。面对这种状况的持续,一部分家长可能出于无奈最终放弃,而另一部分家长可能会以疏导、督促或者强迫的方式来保证学习。即使如此,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呢?笔者认为,孩子的这种消极与被动,主要是因为学的过程缺乏"琴趣"。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
<正>音乐是美妙的.但是学琴路上充满了枯燥与艰辛.许多琴童因为不能坚持而选择了放奔。在学琴路上,你坚持下来了吗?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我当初学琴是妈妈选择的.记得小时候.每次练琴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但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一直坚持着.到现在.我学琴已经5年了.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钢琴了.而且同学们也因为我会弹琴而羡幕我.这使我充满了自信.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8)
<正>周广仁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好的钢琴老师应该学会等待。这句话让我思忖很久,在多年陪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对我启发也很大。我虽然不是钢琴老师,但作为家长在孩子学琴的"铁三角"中无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孩子是学琴的主体,老师教,家长陪,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当老师学会了等待抑或说要开始等待时,而家长不想等或不会等待又有什么后果呢?其实"等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它是一种时间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