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3,(9)
<正>《布拉格交响曲》莫扎特一直沉浸在布拉格市民对他的欢呼声中。布拉格之行给莫扎特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认识到:光靠为那些腐朽没落的贵族服务,没有多少出路,只有为平民创作音乐,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这一年的秋天,他来到布拉格郊区,住在一个亲戚家里。布拉格的秋天景色宜人,金色的黄昏映照在人们的脸上,放射出灿烂的笑容,绽放出永远的光芒。莫扎特住在这里心旷神怡,情绪高昂。这一天,他长时间地站在别墅的阳台上,远望山坡上一个顶着紫葡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3)
伟大艺术家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22部歌剧,其中与达·蓬特合作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堪称留世的经典作品,经久不衰。对于歌剧《魔笛》的创作,莫扎特使用了歌剧所有要素将其创作出了一部真正的综合性的古典歌剧,莫扎特不仅仅只是把《魔笛》处理成一个以童话故事为脚本的歌剧以为满足,他还想使这一作品传达出以道德、慈爱为宗旨,以建设和平的理想社会为目的共济会宗旨。同时,能够用祖国的语言为具有独创性的歌剧谱曲,使他赋予这部作品极高的创作热情。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有一个代表邪恶与黑暗的反派角色,她就是夜后。夜后在剧中有着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特点。夜后这个人物,在剧中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正>说干就干从1782年起,莫扎特就搬到冯·维茨拉男爵家居住,维茨拉待莫扎特一直都很好,这使莫扎特又能安心创作了。1786年的一个晚上,莫扎特在维茨拉家参加一个家庭舞会,正当他侃侃而谈时,维茨拉把一个皮肤黝黑、神情古怪的男子介绍给他:"这位就是新来的宫廷歌剧  相似文献   

4.
到布拉格旅游,在游览了城内的景点后,向当地人打听城外有没有景点。一位布拉格大伯告诉我,郊外有个啤酒桶旅馆,靠近公路,开业已有40年,值得去看看。啤酒桶旅馆,这倒很新鲜,我一下子来了兴趣,便乘坐巴士前往。车子已停稳,所有的人纷纷跳下去,我随众人下车前行,来到一座不知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0)
<正>吹响《魔笛》1790年,这是莫扎特人生的第34个年头,他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越来越感觉到人生的昏暗。这一年,海顿和罗伦佐都去了英国。两位最真挚朋友的离去,带走了他身边仅存的欢乐。在同两人的告别中,莫扎特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同一个词——"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
<正>"大师万岁"这一年的秋天,米兰歌剧院邀请莫扎特为宫廷庆典创作一部歌剧,莫扎特欣然应允。10月18日他专程来到米兰,参加他第一部歌剧《海洋之王,莱特里达特》(K.87)的首演。夜幕降临,米兰歌剧院灯火辉煌,舞台中央灯光闪亮,饰有花纹的绛红色幕布渐  相似文献   

7.
我是华裔港澳同胞,读了《建筑学报》1978年4期的《论旅馆建筑设计的几个问题》一文后,并结合见到的几个国内旅馆,对旅馆建筑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一、旅馆的分类和规模 对外的旅馆,最好只有一级,而不分为两个等级。但旅馆的房间,则可以按大小、陈设、和客房的位置而制定租金多寡。 原因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2)
<正>卡洛·科洛迪(1826~1890),原名卡洛·罗伦齐尼,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科洛迪是他母亲的故乡,为了纪念母亲,他以此为笔名。他年轻时是一名爱国志士,后来从事新闻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5部戏剧和两部小说。他先后发表了《仙女的故事》《贾涅蒂诺》《米努佐洛》获得好评。他还写了一系列以故事的形式来传授科学知识的童书,如《贾涅蒂诺第一次漫游意大利》《贾涅蒂诺的地理学》《贾涅蒂诺的语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是莫扎特的音乐生涯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体裁,和他的交响乐和歌剧并驾齐驱。本文将以《A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为剖析的主体,从作品演奏的力度、速度、节奏和旋律等多方面入手研究,对《A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的演奏风格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加深我们对他的作品和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
本文通过对莫扎特K309《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莫扎特运用奏鸣曲式结构创作的相关技术与特点。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8)
<正>"王邦直杯"的来历王邦直是明代音乐理论家。他著有《律吕正声》载入《明史·艺文志》,清初入《四库全书》。王邦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较为完整的律学思想体系的人。青岛为了纪念这位大师,也为了弘扬民族乐器,特设立了以"王邦直"命名的民族器乐大赛。这是青岛民族器乐类最高规格的比赛。候场初赛已经通过,7月5日是决赛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1,(10)
<正>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许多世界知名的音乐家都云集于此。被誉为"音乐神童"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4岁开始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就由父亲带着到欧洲各地演出,16岁就任大主教的宫廷乐师。莫扎特的一生虽然只有短暂的35年,却创作了 700多部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40多部交响曲,等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
歌剧角色塑造不但需要演员的演唱还需要其他的协作,歌剧导演对歌剧角色的创作也起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不仅仅是歌者,演员在音乐和表演上的创作,也需要导演对角色的构思和角色定位相结合。同一部歌剧在不同的导演的排演下会产生决然不同的舞台效果和人物色彩。做为21世纪的歌剧导演,重新思考标准剧目,大胆创新,也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气息。观摩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排演《唐·璜》对今后演绎歌剧角色也有很多启发,懂得了拿到新的剧本后该如何去学习,为以后塑造歌剧角色打下扎实的基础。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经典歌剧将会被我们新一代的导演和演员进行再度创作。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挑战。在重新演绎的同时,挖掘歌剧角色不同方面的特征,寻找新的艺术灵感,使歌剧角色和整部歌剧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环境及传统文化两个方面,分析了西南山地风景区旅游旅馆的若干优秀实例,在此基础上,阐述和归纳了进行旅游旅馆地域化创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
<正>姓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生日:1756年1月27日国籍:奥地利简介: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就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一天,上帝忽然怜悯起人类的灵魂状态,对女神赫拉说:"就让莫扎特出世吧,让他坐在钢琴前边作曲,去抚慰人类那既空虚而又浮躁的灵魂吧!"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秉承着上帝的旨意,在奥地利西部的萨尔茨堡呱呱(gu)坠地了。第一场雪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在他出生的那一天,萨尔茨堡下着鹅毛大雪,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场雪。洁白的雪花欢快地飞舞,到处传递一个信息:上帝给人间派来了一位使者,一位音乐使者。莫扎特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里,他的爸爸利奥波德·莫扎特是萨尔茨堡宫廷乐队的副  相似文献   

16.
人物介绍     
《Planning》2015,(3)
<正>伊凡·克里玛Ivan Klima,1931-捷克著名作家。一九三一年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人家庭,十岁时随父母关进纳粹集中营。童年的悲惨经历在他心中烙下了深深的伤痕,日后更是渗透到了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其代表作有《我快乐的早晨》《爱情与垃圾》等。克里玛和哈维尔、昆德拉并称捷克文坛的三驾马车,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是具有国际声誉的在世作家。  相似文献   

17.
建筑师刚刚完成的两个作品都坐落在离多恩比恩市中心不远的一条以莫扎特命名的狭窄街道上。但是他们在基本的型制以及外观和功能上都相距甚远。马丁斯帕克旅馆以及零售中心和商店形成了整个的城市街区,而斜对角的住宅楼则以两个分离的体量深入绿地中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6)
<正>今天我们继续把目光聚焦在电影世界,谈谈电影里的音乐家们。我先来说说1985年奥斯卡多项大奖的《莫扎特传》,这部由米洛斯·福尔曼大师执导的影片以倒叙的手法,既表现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现他与追逐名利却才能平庸的宫廷乐队指挥萨利埃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片中,萨利埃里运用手中的权力,剥夺了莫扎特的演出机会,断绝了莫扎特的经济来源,使他陷于贫病交加的绝境,最后英年早逝,被葬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公墓里。曾经显赫一时的萨利埃里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6)
<正>"我是莫扎特"莫扎特回到萨尔茨堡,再次陷入苦闷之中,他和主教克洛瑞多的裂痕越来越大。1781年,他的歌剧《克莱塔之王,伊多曼诺》(K.366)在慕尼黑首演,慕尼黑国王真诚地邀请莫扎特参加演出。这一次,不知是主教惧怕国王的威严,还是大发慈悲,一向禁止莫扎特外出的他竟然批准了莫扎特的请假。1月27日,歌剧的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消息传到萨尔茨堡,却引发了主教的恼怒。他迅速跑到维也纳,并向莫扎特发出指令:立刻离开慕尼黑,前往维也纳。尽管莫扎特是在主教的手下任职,可维也纳的名门贵族都愿意和莫扎特打交道,这更加刺激了克洛瑞多,对他进行变本加厉的迫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6)
许多人把《青衣》看做是毕飞宇小说创作的一个界限。《青衣》则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前期创作叙述语言的形态,不仅语言更为灵活多变,而且在故事情节上也有了很大的起伏。毕飞宇在《青衣》获得成功之后,仍然笔耕不辍,紧随其后创作了《玉米》这部小说。本篇论文旨在还原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