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琴趣事     
《Planning》2013,(6)
<正>我和我的钢琴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听呢?接下来我就给你们讲一件我练琴时遇到的最有趣的事吧。那天,我写完作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津津有味地"啃"起书来。正当我聚精会神地"啃"得正香时,妈妈的"女中音"突然响起:"儿子,快去练琴……"我恋恋不舍地放下"拖时间工具"(因为不想练琴而看书拖延时间,但我还是喜欢看书的),极不情愿地坐在钢琴前弹起了愤怒的曲子。妈妈听到了,不管三七二十一,  相似文献   

2.
学琴路漫漫     
《Planning》2015,(1)
<正>音乐总是令人陶醉的。在我童年的繁星中,最耀眼的那颗,就是音乐之星。记得我小时候一次听演奏会的场景:一位身穿旗袍的姐姐走上台,坐到了一架古筝的前面。刚开始,我对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感觉很一般:既不像钢琴或小提琴那样充满了梦幻的意境,也不像锣和鼓那样充满喜庆。可听着听着,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只见那位姐姐的纤纤细指在琴弦上拨动,那琴声如丝丝细雨,似缕缕轻风,又如春笋拔地而起;好似明月高照,繁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正>电子琴——这个陪伴了我8年的老朋友,今天我不得不和你说再见了。回望这8年,我们一起经过了多少风雨、波折和坎坷。从幼儿园起,你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每天我用我的小手抚摸着你那黑白的琴键,我们常常一起演奏,有时可以玩上几个小时。指尖轻轻敲击着琴键的声音,是那么清脆、悦耳,我的身子也跟着节奏摆动着,小屁股一扭一扭地。从此我把你视作我的珍宝,并给你盖上了  相似文献   

4.
学琴二三事     
《Planning》2014,(3)
<正>孩子开始学琴到现在将近两年。两年下来,深深体会到学琴并不仅仅是技巧的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坚持。坚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孩子来说,在他以后的人生中多了一个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而对于妈妈来说则是学会了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这些收获是意外的也是必然的。(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黄山奇石》中最后一段:黄山上的奇石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1)
<正>爱因斯坦说过:"人是为了他人而活"。音乐包含着作者、表演者、聆听者的共同参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里,俞伯牙和钟子期作为音乐的制造者和欣赏者相互参与了对方的生命意义的构造。音乐之美在于共时共地的分享汉字里的"美"的字源是—个头戴羊角或羽毛的人。但是构图中的"人"的象征意义很可能是集体的"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固然是—种美,但音乐的审美活动也具有集体性——许多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起感受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的价值观是:共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正>大概是因为有句话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谈到学琴,很多家长马上会问"我怎么培养孩子的学琴兴趣?"但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我认为,兴趣来源于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对各种事物的普遍的好奇,是家长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培养的。如果具备,等到儿童开始学琴,他们能很快或逐渐发展出对包括学琴在内几乎所有音乐活动的兴趣。有的家长问这个问题时,可能已经稍晚,他们在孩子学琴之初可能没有恰当地引导,孩子不是带着兴趣去学琴的。所以,在此意义上说,兴趣不可能无中生有,也无法培养,只能是被保护和被帮助。一、激发兴趣欲扬先抑兴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产生,发展和保持。儿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正>据相关媒体报道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琴童家庭3000多万。很多家长在孩子学琴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常会因窘迫、急躁和担忧而发怒,说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控制,甚至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话。对于所有正在学琴以及准备让孩子学琴的家长而言,用快乐的心态陪伴孩子比什么都重要。曾有琴童妈妈这样感慨道:"曾经很有修养的我们,因为孩子练琴而全家人变得很没有修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7)
<正>近两个,孩子的小提琴学习一直停滞不前。学校给安排的老师像走马灯,两个月换了3位老师,3位老师3种要求。学校方面的解释是要让孩子接受不同风格的老师,吸收不同的知识。我开始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让孩子适应。一位老师好不容易适应了,又祓换掉了。孩子的练琴热情一点点磨没了,有时十天半月都不会摸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
<正>网络游戏让很多青少年沉迷得如痴如醉,而钢琴的学习令很多意志不坚定的孩子望而却步。同样是童年生活中的事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网络游戏如磁铁般的吸引力能否移植到钢琴的学习中来?一次钢琴课上,学生小A回课不熟练,我便向他母亲了解这个星期的练琴情况。他母亲叹气说:"唉,这几天大人不在家,本来安排练琴的时间,他用来偷着玩电脑游戏了。"说实话,教琴十几年,这样事情也是见多不怪了,但每次遇到这种事情我就会思考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0.
想唱就唱病     
《Planning》2017,(17)
<正>只听顾文豪欲哭无泪地吹道:啊,受不了了!我捂着耳朵朝张航玮吼,你爸爸工厂里的那个老工人得了什么病啊?这歌唱得真难听,不能让他再唱下去了!到了下午,那个老工人一边哼着歌一边散步,迎面走来的张航玮的爸爸突然摔了一跤。原来,老工人唱了一个高音,把张航玮的爸爸吓了一大跳。老工人把张航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3)
<正>音乐是美妙的.但是学琴路上充满了枯燥与艰辛.许多琴童因为不能坚持而选择了放奔。在学琴路上,你坚持下来了吗?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我当初学琴是妈妈选择的.记得小时候.每次练琴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但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一直坚持着.到现在.我学琴已经5年了.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钢琴了.而且同学们也因为我会弹琴而羡幕我.这使我充满了自信.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1)
<正>在二胡曲中,《二泉映月》是最著名的曲子。正是因为它,让我从大班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在坚持学二胡。现在,我已经考过6级了。我曾经听过二胡大师闵慧芬的演奏会,那技术真的令我惊讶。流利、通顺,犹如一曲自在的顺口溜,转眼间一首曲子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闵老师的技术是多么的精湛啊!看过闵老师的演奏会后,突然想起自己在学二胡的路上,有苦、有乐、有成功也有失败。先讲讲令我难堪的失败吧!在一次学校艺术节比赛时,参赛的各个选手都旗鼓相当,这让我既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0)
<正>回顾儿子学琴的历程,从当初《玛丽有只小羔羊》的蹒跚起步,到如今《欢乐的牧童》《致爱丽丝》的流畅自如,3年的学琴之路走得还算顺利,孩子对音乐不仅敏感而且热爱,习琴兴趣也保持了下来。仔细想来,学琴之路也曾绕过弯,有过曲折,但中间经过钢琴教师兼陪练角色的我和儿子的共同努力,最终走上了"正途",其中与我和儿子之间的"约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6)
<正>每一位琴童都会经历学琴的"低谷期":当学琴最初的新鲜好奇感过后,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时,枯燥、疲劳、乏味、犯困等感受便接踵而至。加上孩子爱玩的天性,于是学琴的"低谷期"来了,甚至还会反复出现。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愿意上课,更不愿意练琴,对弹琴十分抵触。如果此时处理不当,孩子练琴的积极性和后续的学习将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半途而废。此时此刻,该如何帮助孩子渡过这一难关呢?作为钢琴老师兼琴童家长,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8)
<正>为何学琴一定要练习?为何学琴一定要师徒相授?为何有的琴童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少走了弯路?为何网络时代还学要找到教师当面指教?为何要加入一个音乐群体?一所音乐学校的价值有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音乐氛围"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从隐形知识的角度得到一部分解释。一、什么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亦称"意会知识",其概念最早由英国物理化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于1957年提出,后从哲学领域进入诸多学科。波兰尼将人类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通常可用语言、公式、图形  相似文献   

16.
森林游唱     
<正>本案位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其业主是一对有两个孩子的夫妇。该住宅原本为单层住楼,格局较为拥挤,而且采光不足,经过设计师Eric的改造后,它成为了一座复式住宅,无论是布局还是采光方面,整修后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层的起居室里交错地安插了几株纤细的树干,它们由地面一直延伸至天花板,仿佛从室内破地而出,在阳光的透射下,树干的影子映射在客厅空间中,充满清新的自然气息,成为了整个空间的一大亮点。此外,这几株树干也承担起了间隔的作用,在不经意间划分了不同的功能空间,却不会遮挡到阳  相似文献   

17.
18.
渔港唱晚     
范江 《现代装饰》2007,(9):112-117
陈列的黑陶罐、雕花牌匾、鹅卵石在周围散落,优雅、梦幻般的金色珠帘,萦绕在由玻璃管组成的层层叠加的吊灯四周,一株枯枝纵横的树干蜿蜒于陶罐周围,大小不一的细腻如一袭华美的袍在夜幕降临的时刻渐渐闪光,诱人前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古典新唱     
新古典主义,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初风靡西欧的美术样式.与衰落的巴洛克、纤弱的洛可可相对,它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庄重与宁静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典雅浪漫和考古式的精确.从法国开始革新派的设计师们开始对传统的作品进行改良简化,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之下,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来演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髓,使作品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法.传统文化的精髓赋予其永恒不灭的生命,而与时并进的表述方式,使其拥有强大的生存适应力.  相似文献   

20.
古曲新唱     
陈刚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优秀室内设计大师,他所创作的室内作品,总是于实用中透出美感。他对艺术的把握也总是那么准确有度,各种装饰元素合理运用,使他的作品既典型端庄,又富于时尚气息。每次编辑陈刚先生的作品时,心头总有一种别样的韵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