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2)
苏童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透过这些女性形象的性格特点,来探析造成女性命运悲剧的原因。男权社会的压迫以及她们对男性的依附是社会原因,女性自身反抗意识的缺乏和自我放弃是自身原因。对这些女性悲剧,表现出了作者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思考与人文关怀,呼唤女性反抗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8)
《琐事》是苏珊·格莱斯佩尔第一部独立完成的独幕剧。该剧被视为早期女性主义戏剧。剧中讲述了一桩耐人寻味的谋杀案。通过塑造剧中的女性人物,格莱斯佩尔描绘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生活悲剧以及压迫下的觉醒。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别分析剧中女性的悲剧与她们的觉醒之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4)
《呼啸山庄》与《包法利夫人》均描写了19世纪西方男权社会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就使凯瑟琳与艾玛的婚姻悲剧有了可比性。通过对两位女主人公各自的爱情观以及她们的父亲和丈夫对其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身为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凯瑟琳与艾玛都是爱情与婚姻的不幸牺牲者。她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身处理智与情感、物质与爱情不断扩大的漩涡之中,并且也都没能被身边最重要的两位男性角色——父亲与丈夫——从这深渊中拯救出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7)
《圣经》中命运坎坷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悲惨的命运。她们拥有追求灵魂平等、仁爱宽厚、智勇双全等品质。她们的女权意识是以合法的男权为背景,或者说是借助当时的男权社会来完成的。分析表明在男权支配的社会,发挥妇女的主观能动性是争取平等的重要途径。她们的这种自主行为对后来的女权运动的发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世界公认的悲剧文学,在这部作品中,肖洛霍夫极其成功的塑造了葛利高里的人生悲剧,从这个视角来看,这是一篇男权意识浓重的作品。但是,在这部作品中,三个女性人物的存在也是不可忽视的,她们各自不同的悲剧人生,也是这部作品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本文试从这三个女性的角度来分析肖洛霍夫笔下的女性存在,以期获得对文章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
曹禺四幕话剧《雷雨》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也是一部中国式悲剧剧作的典范。《雷雨》的悲剧意识在于剧作家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在时代语境下,其社会悲剧的意义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周朴园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卫道士和牺牲品;鲁侍萍是封建等级观念的牺牲品;周蘩漪是男权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谭君 《建造师》2010,(6):293-295
《骆驼祥子》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役心理和无法实现的希望的破灭,不仅是祥子一类车夫们,还有小福子一类下层劳动妇女都无一幸免,在困境中各自挣扎,却最终落入绝望的深渊。以小福子为代表的特殊底层女性群体,她们作为封建社会男权文化下的牺牲品,其悲凉命运更让人看到,阻碍她们正常健康发展的、影响她们命运及前途的,除了人自身心灵上的原因,影响更大的是社会文化原因。这进一步预示了:要解救她们,不仅需要来一场思想革命,更需要一场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8.
<正>在建筑师这个以男权为主的职业群体中,有一群坚守建筑情怀,心怀敬意的女神们,她们在执业过程中需要比男建筑师付出更多的艰辛,需要面对来自社会不同层次和角度残留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和压力,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奋斗在设计一线。曾几何时,人们印象中的女建筑师是这样的:人家在作发型,她们在作模型;人家在谈服饰,她们在谈样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1)
威拉凯瑟是一位特殊的美国作家,她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是与"拓荒"这个主题分不开的。凯瑟在《我的安东尼娅》中,塑造了几位与男权社会对抗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社会与经历的历练下,越来越成熟。威拉凯瑟在这部小说中所描绘的,是女性的一幅成长画卷。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
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和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女主人公同样生活在男权主导的社会,她们的命运有着不同忽视的相似和联系。本文采用女性主义视角,对两位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之路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者结局不同的深层原因,以期给女性主义的觉醒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3)
《晚安啦,妈妈》中玛莎·诺曼通过不在场的男性建构了一个女性世界,使女儿杰茜和母亲塞尔玛成为该剧焦点,颠覆了女性被边缘化的叙事模式,从内部深刻剖析了男性话语体系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剧中不在场的男性以其男权价值体系剥夺了杰茜和母亲塞尔玛的主体性,使她们无法关注自我、实现自我。男权价值体系不仅使女性沦为受害者,也使她成为了戕害同伴的施暴者,女性团体内部存在隔离,松散且脆弱,无法与男权社会抗衡。杰茜将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自我内部,通过自杀重获了自主权。由外向内的主体性构建方式成为了玛莎·诺曼笔下的女性走出生存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11):30-31
在讴歌爱情、赞美女性的俄罗斯文学中,死亡似乎是很多痴情女主的宿命,而水总是与她们的爱情悲剧紧密相关,不少作家在安排女性悲剧命运时皆以她们投水自尽而告终。本文通过阐述四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从而揭示女主人公们为爱投水自尽的原因,以及水与死亡、永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11):28-29
记忆与创伤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虽然说残酷的战争是冲绳人的集体记忆与创伤,但在多重压迫下,冲绳女性对战争的记忆又有着极大的特殊性。在仲村渠初的小说《母亲们、女人们》中,冲绳女性反对日本自卫队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这也源于她们独特的战争记忆。冲绳女性冲破男权社会的重重枷锁,将"反战"世代相传,同时也揭开了内心深处的伤疤。本文主要以《母亲们、女人们》为中心,探讨"男权社会"与"强权社会"双重压迫下冲绳女性对战争的独特记忆以及现实生活中主体意识的困惑与多元化觉醒。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变迁,男权社会时期已不复存在,如今我们生活在男女平等的自由社会之中,而逐渐发展壮大的女性艺术也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她们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和世界,运用多样的绘画语言创作出一幅幅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从女艺术家喻红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女性艺术所具有的普遍特征,即绘画语言的自述性、感情的投入和对古代文化的汲取等特征。女性艺术正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7)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4)
《克兰福镇》以女性的角度叙事,通过虚构一个超然于世的大龄单身女人社区表达女性的伦理诉求,突破男权社会对其传统身份"天使"和"妖妇"的定位,赞美女性爱与宽容的美德,并将女性此样美德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呼吁构建两性和谐社会,希冀在男权社会中力求女性话语权,获得男权社会最大限度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2)
本文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运用平行研究方法,以女性视角切入,从作品中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意识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了在男权压迫下的女性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苏青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描摹了她们日常生活真实的生存境况,记录了中国女性由愚昧走向觉醒的漫长成长之路,反思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苏青以自己创作的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平凡的女性形象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3)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认为悲剧的本质在于两种社会阶级力量、两种历史趋势的尖锐矛盾和冲突,以及这一矛盾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不可解决,因而必然地导致其代表人物的失败与灭亡。《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悲剧,如个人悲剧、女性悲剧、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家族悲剧、伦理悲剧、社会悲剧等。本文将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美学悲剧观的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
本文选自茅盾文学作品中早期"时代女性"形象为论述重点,试图从她们所遭受的精神悲剧去揭示那个时代中国国民所受的精神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