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华  张书忱 《区域供热》2007,(3):40-43,68
在直埋热力管道的强度设计中,采用不同的强度验算理论将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应力分类法合理地考虑管道的载荷类型,对不同的应力采用不同的应力验算条件,从而有效发挥管道材料的潜能。本文按应力分类方法,对《城镇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中有关强度计算的内容及相关公式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给出了直管无补偿直埋敷设的条件及弯管段设计布置方法,对直埋热力管道的强度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热力直埋管道在土壤中摩擦力计算方法的探讨太原市热力设计院康吉民,张建伟一、前言:热力管道直埋敷设,具有工程造价低,管道占地少,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因而现已在太原市集中供热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热力直埋管道敷设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3.
王钢  贺平 《区域供热》1997,(6):14-18
在直埋敷设热水管网系统设计中,最关键的是强度设计计算。在80年代初,我国从北欧引进了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技术,按其厂商手册介绍,应力分析主要采用弹性分析。而在70年代末,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等单位就完成了“热力管道无补偿直埋敷设试验研究”的科研课题,并编写了设计计算资料,已在国内一些工程实践中应用,其应力分析采用应力分类和安定性理论。作者近年来参与了唐山市热力总公司负责主编的“城镇直埋供热管道技术规程”(送审稿)中设计部分的编写工作。该设计部分是以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以前采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为…  相似文献   

4.
针对供热管网的无沟直埋敷设方式,根据管道材料承载应力的能力及土壤与管道保护外壳之间的磨擦力对管道所产生的约束,按照弹性分析方法,通过对管道承受的应力及其在土壤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阐述直埋管道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的可行性,并提出工程上可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沟敷设方式作为传统供热管道敷设方式长期广泛应用于供热工程当中,而直埋敷设方式作为一种新型、便捷的敷设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供热管道的敷设中.地沟敷设管道自由热伸长,与直埋敷设管道受土壤束缚的设计计算完全不同.地沟管道敷设的设计计算主要通过合理划分补偿段后进行补偿量计算,选择合适的管道补偿方式和补偿器,最后进行固定支架推力计算.合理的选位和计算可以减少大推力固定支架的数量,既能节约投资也能减少施工难度.直埋管道的设计计算采用先进的应力分类法,将各种载荷产生的应力根据起因、作用范围和性质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强度条件控制,其中温度应力采用安定性分析理论,无需设置补偿器来降低直管段温度应力.直埋敷设方式的薄弱点主要集中在弯头处.随弯曲道路敷设时应采用小角度弯头,通过合理的选取弯头角度、曲率半径等指标减少管道自身应力,从而就可能做到全段不采用补偿器补偿管道热应力,达到施工简便、节省投资的目的.本文以某地区集中供热工程为实例,根据工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而改变管道敷设方式的情况,对该工程采用地沟敷设及直埋敷设两种方式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分析了这两种敷设方式的设计计算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管网越来越多,对热力管道直埋敷设的要求也愈益迫切,为分析经济保温厚度,必须准确进行供热管道的热力计算,以缩减热网投资,对此本文将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结合钢制管预制保温管在直埋供热管网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介绍了预制保温耐热聚乙烯(PE-RTⅡ)管道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1.0 MPa、设计温度不高于85℃的低温直埋供热管道的优点,阐述了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分析了PE-RTⅡ管道作为低温直埋供热管道的设计要点,包括水力计算、管网敷设和应力计算等。  相似文献   

8.
一、有补偿直埋供热管道的一次热位移量 管道在不予热直埋敷设后,第一次供热时补偿器端(图1中B端)产生的最大热伸长量称为一次热位移量。设固定点A至B之间的间距为L,管道因土壤摩擦而减的少热伸长量为△L_f,土壤对管道的单位长度摩擦力为f,达到最大热伸长量时补偿器的弹性压力为N。如图1所示的轴力图,在x处取微元管段d_x,则d_x管段所受之轴向推力为(f·x+N),在(f·x+N)的作用下dx微元段减少的热伸长量为d(△x),d_x微元段截面的轴向应力:  相似文献   

9.
直埋敷设热水管网强度设计中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直埋敷设以节约投资、占地小、施工周期短、热损失小等优点,很快在城市集中供热热水管网上大量使用。目前,直埋敷设热水管网的强度设计计算,多采用弹性分析法,同时也有采用安定性分析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应力分析方法进行设计计算,都要遵守力学计算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对力学计算的一些基本概念不应混淆。本文针对这方面目前普遍存在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下面首先原则性地阐述直埋敷设热水管网强度计算步骤。1.直埋敷设热水管网强度计算步骤和原则遵循力学计算普遍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对于直埋敷设热水管网强度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直埋热力管段的构成,介绍了直管段的受力分析及应力的计算方法,并以实际工程为例,从管道强度计算分析影响当前直埋管道无补偿敷设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直埋敷设供热管道热力计算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管网越来越多,对热力管道直埋敷设的要求日益迫切。准确进行供热管道的热力计算是分析经济保温厚度的基础,从而可以降低热网投资,为此本文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钢套钢”蒸汽直埋管是一种新型热力输送管道.由于钢套钢直埋管强度高,防水密封性能可靠,保温效果优于地沟敷设方式.因此,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但目前钢套钢蒸汽管道直埋技术尚不完善和成熟,缺乏系统完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或规程,因此也给监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笔者根据在某蒸汽管网工程中的监理经验,简要...  相似文献   

13.
余弢 《安徽建筑》2002,9(3):104-104
随着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热水及高温蒸汽管道的建设将日益增多,管网的敷设成了大问题。城市的美化和环保要求限制架空敷设,而小区所在的老市区地下诸多管网交织又给管沟敷设带来困难,因此本工程的热水与蒸汽管道均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热水直埋技术已比较成熟,且国家已颁布相应规范《城镇直埋供热管道技术规程》,就不在此赘述。蒸汽管道的直埋技术却出现了多种尴尬,如设计本身理论依据不足,必然导致工程设计的粗糙。没有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导致施工单位的简单化处理管道节点(也是系统最薄弱环节),不少制造商还没有由…  相似文献   

14.
饶大文 《区域供热》2001,93(4):10-11,14
近年来,随着城市供热管网的不断建设以及直埋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供热管网中直埋敷设方式已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际工程当中;而且由于直埋管道有工程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管道横断面面积较小及直埋管网的检修与维护量小等优点,应用已十分普遍,同时非常受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及甲方的欢迎;本人通过这几年工程设计,发现由于供热管道的施工时间造成供热管道的实际安装温度同设计值有区别,下面通过对DN500管道的分析,讨论这一因素对直埋设计有哪几方面的影响,供设计同行参考。 在直埋设计中,安装温度对管道的最大温升轴向力及管道…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供热管道无补偿直埋敷设中90°平面转角弯管不作为热补偿元件时的多种设计方案,分析了各种设计方案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供直埋供热管道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直埋热力管网中,直管段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合理地进行直管段的强度设计对整个热网安全经济地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直管段的强度设计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直管段中的管道出现下列破坏: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变化导致的循环塑性变形;运行温度下高的轴向压力导致的管线整体失稳。除此以外,当管线中设置阀门或布置固定墩时,还应考虑以下问题:通过设置补偿器或固定墩,使阀门处的内力满足产品要求,以避免阀门破坏;通过设置补偿器,平衡固定墩两侧的管道内力,进一步减小固定墩的设计推力。本文主要从防止管道破坏的角度,讨论管道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管网越来越多,对热力管道也搞直埋敷设的要求也越来越显得迫切。近年来,在我国使用新型材料如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作为热力管道直埋敷设的保温材料时,虽比砌筑地沟敷设要经济,但是此种材料的本身价格还是很贵的。所以说如何使用最少的保温材料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一、理论依据及分析手段(见附图) 采暖供、回水管道的直埋敷设属于多根热管道的散热问题,本文以常用的苏联舒宾工程师提出的附加热阻计算法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晓滨  胡佐 《山西建筑》2000,26(4):119-120
本文通过实际的供热工程,结合CJJ/T81-98规范,简单介绍了热力管道直埋敷设时,管道应力验算的计算方法以及满足强度验算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热水直埋管道的发展概况和DN1400mm直埋管道的强度计算原理,在国内现有规程的基础上给出了DN1400直埋管道的敷设方式,对管网中的三通、弯头、折角等节点进行了应力分析,并给出了降低应力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热力管道直埋敷设和热力管道在综合管廊内敷设两种方式在投资上进行比较。通过工程实例,得出热力舱及热力舱内热力管道在综合管廊中的投资比例。对热力管道直埋敷设与热力管道在综合管廊内敷设这两种方式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