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一、民航飞机平视显示器用于民航飞机的平视显示器(以下简称民机平显)可以给出多种导航信息,提供驾驶员使用,特别是在能见度差、观察不便等困难条件下可以保证飞机起飞、着陆的顺利与安全.民机平显可用于“仪表着陆系统工作”和“非仪表着陆系统工作”两种场合下,它具有人工接近跑道、目视控制着陆功能;监视飞机自动交联进场、目视导航着陆功能;着陆滑行功能;起飞转弯、起飞功能,以及进场失误、拉起盘旋功能.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种卫星导航局部加强新系统概念-着陆雷达(LARA)。在介绍飞机最终进场的安全技术要求后,给出卫星阳航与着陆雷达相结合的两种不同配置以及用于对上综合系统进行定性定量评定的模型。评定结果表明,在飞机最终进场时,卫星导航飞机引导与着陆雷达相结合与单凭卫星引导(下与着陆雷达结合)相比,事故和进场失败概率将分别减少1倍和1000倍。使用着陆雷达还能在不提高事故概率10^-7(目标安全标准)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用MLS引导飞机实现折线/曲线进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承华 《导航》1997,(3):27-34
阐明了用MLS(微波着陆系统)引导飞机实现折线/曲线进场着陆的基本思想,对折线/曲线进场所要解决的坐标变换,航线过渡方式和进场飞行评价三个问题作了论述,并剖析了一例飞机相对着陆点位置坐标的编程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无线电》2008,(3):56-58
0引言近些年来,国内机场为保障飞行安全大都先后配备了引导雷达、着陆雷达和航管雷达。着陆雷达是机场辅助飞机着陆的设备之一,可向飞机着陆方向交替发射水平和垂直扫描波束,并接收飞机的发射回波以测定其位置,引导飞机进场着陆。目前着陆雷达已逐步被仪表着陆系统所替代,引导雷达逐步被航管雷达所替代。按其工作方式,航管雷达可分为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  相似文献   

5.
以微下击暴流为典型代表的低空风切变对飞机起飞着陆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文中系统建立了典型商用飞机的动力学模型和微下击暴流风场模型。设计最优二次型调节器实现进场着陆的自动控制,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飞机纵向改出风切变的控制策略及安全性研究。通过仿真结果与建模数据的对比表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律正确。通过不同改出控制策略的仿真,给出了飞机穿越风切变进场着陆的建议改出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气压表/GPS的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世君  皮亦鸣 《电子学报》2008,36(4):800-803
为确保飞机精确飞越预定点上空并具备精密进场着陆引导能力,引入了一种提高垂直方向定位精度的气压表/GPS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利用Kalman滤波实现了气压高度表/GPS的数据融合.借助于飞机的运动矢量模型、GPS定位误差模型建立了气压表/GPS组合导航系统自适应联合Kalman滤波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该数据融合算法的详细推导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在改善垂直方向上的定位精度以及在实时性、适应性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提高了飞机在进近飞行阶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满足民用航空的进场着陆引导要求.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精密测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密测距(DME/P)无线电导航系统与微波着陆系统配合,为进场飞机提供精密进场着陆引导。基于FPGA+DSP硬件平台,提出了数字中频处理DME/P的一种实现方法,详细分析了数字化DME/P采用的技术:数字中频解调技术、DAC检测技术、信号识别和搜索技术以及α-β滤波技术。通过飞机实际飞行试验,该方法能够完全满足DME/P功能的性能指标,为DME/P设备的小型化和数字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在飞行训练中,着陆阶段是考核飞行学员综合操纵能力的关键环节,如果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超限事件的发生,如重着陆、冲/偏出跑道。对此通过分析飞行学员在着陆阶段的操纵重点和难点,研究学员常见的错误并给出相关教学建议去对飞行学员的操纵进行改进,提升飞行训练品质。  相似文献   

9.
袁朝京 《电讯技术》1990,30(2):28-32
本文通过对航天机自动进场着陆过程特点和着陆引导系统的介绍,认为采用新一代标准微波着陆系统(MLS)作为航天飞机自动进场着陆的传感器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联合战术微波着陆系统(TTMLS)机载角度接收机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即如何利用综合化数字电子设备设计技术和与飞机结构有关的天线,实现全天候进场和着陆引导.综合化电子设备能在飞机所处的一个极宽范围内检测MLS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为整个军用飞行控制系统和飞机座舱显示给出水平、垂直和航距引导信息.该系统能保证陆海空三军及民用导航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1.
机场飞机常因着陆在低能见度天气使驾驶员看不清跑道而造成困难、甚至事故。激光导航仪——着陆引导系统就是为解决这一困难而研制的。 该系统利用可见激光两束沿跑道两侧方向斜向上射向空中,利用激光的穿云破雾能力和鲜艳的色彩,飞行员在高空就可以发现它。飞行员通过激光指示出跑道的位置和飞机下冲的斜率,沿着激光的  相似文献   

12.
白延红 《导航》1999,35(4):83-88
本文首先给出了微波着陆系统(MLS)中的一种高斯坐标变换的算法,即旋转高斯-让德算法(RGS),随后对飞机的典型进场航迹进行了仿真,并验证了飞行航迹上的各点在此等法下收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作为NASA(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的旋翼机全天候活动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正在对一种新型的机载雷达精确进场原理进行研究和作飞行试验。采用现代的X波段雷达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已建造了一种应答信标着陆系统(BLS),正在进行飞行试验以证明这种原理的可行性。这种应答信标着陆系统的机载硬设备由添加的一部与飞机的气象/地形雷达一起装配的微处理机所组成。这部微处理机用于分析雷达信标接收的回波并确定接收的距离、定位偏差和下滑坡度偏差。这是一种价廉、便携的地面设备,可以在着陆场地快速安装。飞行试验计划的结果表明:应答信标着陆系统的设计原理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为旋翼机远离机场的地方提供一种成本低的、精确的仪表进场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微波着陆系统在飞机上的应用研究与工程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瑛 《现代导航》2016,7(3):177-182
微波着陆系统是飞机的重要辅助着陆系统之一,对飞机在复杂气象和电磁环境下的着陆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微波着陆机载设备在飞机上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展研究,介绍了微波着陆系统在技术上的优越性,描述了在现代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措施。采用的系统设计运用了总线通信和综合显示,为微波着陆功能的准确引导和可靠性设计了坐标变换和备份显示,其工程实现能够保障飞机在复杂条件下的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进近、着陆阶段是飞行事故的多发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进近着陆阶段占整个飞行过程总时间的4%,但在此阶段中所发生的事故却占总事故的50%左右,一个标准、完美而成功的着陆是我们每个飞行员始终追求的目标和结果。本文的目的在于增加飞行人员对重着陆的认识,并讨论着陆过程中的正确操纵,避免过载着陆。  相似文献   

16.
谷雨  李伟  张晓肖 《现代导航》2023,14(6):410-415
针对飞机进场着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JFM7K325T着陆设备时序信号设计方案,JFM7K325T负责产生数字信号处理(DSP)的时钟、复位、逻辑控制和数据的预处理,在时钟的同步下按一定格式产生不同功能的着陆设备数据信号,并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胡滨 《中国无线电》2003,(11):59-60
衢州市机场在启用新型着陆导航仪时,遭到不明电波的干扰,着陆仪方向指示剧烈摆动,飞机无法对准跑道,着陆困难。飞机着陆航道正好处于市区上空。  相似文献   

18.
施斌  张永利 《导航》2007,43(2):45-48
微波着陆系统(MLS)作为新一代标准进场与着陆系统已在我国军用飞机上领先使用。本文从微波着陆系统性能特点出发给出了从一般无线电导航过渡到微波着陆系统引导过程中的三种修正航线的算法,使自动驾驶仪能够平稳转换,这在民用飞机上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王永庆  赵修斌 《导航》2008,44(1):51-54
针对进近着陆系统场地环境影响飞机安全着陆的问题,从进近着陆系统的地面设备和机载设备两方面分析了其原因,简述了利用建模和仿真方法降低对飞机安全着陆的影响和压缩成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着陆导航系统是飞机安全飞行的一个重要保障,机场电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到飞机着陆引导安全。以仪表着陆系统为例,分析着陆引导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着陆引导过程中飞机接收信号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了一种机场电磁环境的评估方法,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