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库车和川东分别代表了西部(新、甘、青)和中部(川、渝、湘、鄂)的山地高陡复杂构造特征。对于地震勘探而言,虽两地区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有所差异,但都属于山地复杂高陡构造地震勘探类型。通过对比分析两地区的构造特征及褶皱变形机理、地震地质条件及反射特征,表明其勘探方法和经验具有相似性、可比性和互补性。对于落实构造圈闭而言,偏移处理和解释显得尤为重要:勿对地震剖面修饰性处理过强,要保真反射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充分认识山地复杂构造畸变规律,做好叠加成像和偏移归位;处理解释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和构造可靠性;做好精细地震解释,切忌模式化解释,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圈闭形态和井位;应重视小型构造圈闭勘探,积极开展非背斜圈闭的油气藏研究;采用地震测井综合层速度量板法进行时深转换,有利于提高圈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一、多波地震勘探的一般问题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和普查有用矿产的最佳决策是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包括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对于每一种方法来讲综合也是有意义的途径,例如在地震勘探中最典型的是综合应用反射和折射波。目前联合使用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的主要方式——分别研究不同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在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是我国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并被美国EI等权威检索机构收录。2007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共发表各类文章128篇,内容涉及8个方面: 地震正演模拟; 地震资料采集;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解释; 重磁电勘探; 测井; 地质; 讨论和综述。本文主要从这8个方面进行评述。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均有长足的进步,为中国在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寻找油气资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反射和折射波联合地震勘探在JR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JR地区地质构造复杂 ,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虽然在这一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地震勘探方法、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研究 ,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 ,在该区开展了反射和折射波联合地震勘探 ,在采集方法、反射波处理方法和折射波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到了适合于该地区的采集方式和处理手段 ,并应用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使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获得了清晰的地下构造成像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构造圈闭的落实程度,降低了油气的钻探风险.但在三维地震资料未完全覆盖且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区域,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准确落实构造圈闭,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些难点,综合应用时间切片技术、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联合解释技术、地质模式指导下的构造解释技术、精细构造成图技术,在锦州20 -A...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中探区Q构造新近系近十年探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周边成熟油田浅层岩性勘探的思路,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圈闭刻画为核心,综合运用地层切片、地震属性分析、90度相移及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等多项地球物理技术,对新近系明下段浅水三角洲岩性圈闭进行精细识别与刻画。结果表明:地层切片结合地震属性技术有效识别砂体平面展布特征,90度相移技术辅助完成砂体精细刻画,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真实反映砂体构造特征。通过多项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相继发现了Qa、Qb/c及Qd等一系列浅层岩性含油气构造,掀起了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的热潮,同时也对相似地质背景探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反射波的解释中,利用强相位对比法识别层序界面及非构造型圈闭是极不可靠的。因此,提出了波相位对比解释方法和波的振幅同相性对比原则以及波的对比解释合理性检查。针对层序地层对比及非构造圈闭的识别,应采用波相位对比法及地震多属性综合地质解释等方法。这些方法是刻画地层岩性圈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川鱼皮泽地区综合物探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出露区 ,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工作难度大 ,资料处理、反演解释存在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文中以湖北利川鱼皮泽地区为例 ,在分析已知地面及井下物性参数基础上 ,利用几条骨干地震剖面建立地质模式 ,约束大地电磁 (MT)、电磁阵列剖面 (EMAP)和重力反演 ,开展复杂条件下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地质解释。综合解释的结果极大地丰富了工区地质结构信息 ,为开展盆地区域构造分析、进行圈闭描述与评价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地质解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应用微机技术对吻合度低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在综合解释基础上构组沉积地层的区域构造图件的一种新方法的基本要素和一般流程。对其框架内的不同信息进行了研究:地震勘探剖面的确定标志、地球物理测井解释成果和岩心资料研究、被模拟界面或与所模拟客体呈现对比关系界面的数字化等值线、地质界面和断裂破碎带的矢量描述等。所介绍的方法能够揭示原始信息中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明显不吻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将其排除掉,还可以将实际上数量不限、分布无规律且不完全吻合的不同比例和不同因素的纸质或电子图表实现编制,包括使它们沿曲线边界平滑连接。所研究的工艺流程已在西西伯利亚的侏罗系区域和带状油气圈闭的模拟中得到广泛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技术动态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33(5):380-381
成功的勘探必须综合运用各学科的信息,而地震解释可以实现这种综合。解释过程中应该利用从钻井、室内研究以及航磁、重力、电磁等测量得到的所有资料,考虑构造、地层、沉积作用、地震振幅分析结果,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岩石物理分析、可视化等技术。毋庸置疑,充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情况,才能发挥地震的潜力,完成合理可信的解释。构造解释已从发现油气圈闭远景区、落实大的构造.,转向寻找地层圈闭。地层解释则分为三步:划分主要沉积单元(层序)、解释特定地质环境(如河道砂体、三角洲等)的地震同相轴、  相似文献   

1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报道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方法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科研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面对我国新领域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不断地取得进步。2006年该刊共发表各类论文134篇,主要内容涉及7个方面:①野外地震采集技术;②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和技术;③地震综合解释及油气预测方法和技术;④重磁电综合物探方法和技术;⑤测井技术应用;⑥地质研究;⑦专家综述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略论石油地震地质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油地震地质学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整体化系统科学。 它把石油地质与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解释融为一体,是研究盆地发育史、沉积学、精细构造解释、储集层横向预测、烃类检测、油藏描述、地层压力预测等的有力工具,是一门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3.
符溪  文鹏飞  陈洁  舒虎 《石油物探》2004,43(4):369-372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一般会将折射波作为干扰波而在资料处理中将其切除掉。详细分析了折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发现折射波视速度与下伏介质速度密切相关。北黄海盆地的几个应用实例表明,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充分利用折射波资料,不仅可以协助处理人员快速定洼,有效选择处理模块,还可得到反射地震勘探不能获取的基底速度资料,使勘探精度得到提高,并使常规地震勘探的信息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地震勘探存在着地下条件复杂、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问题等难题。以煤矿生产中遇到的实例为基础,总结了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应用正演、反演及处理技术,分析该地质构造类型下的地震勘探资料,提出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及措施,这些手段可应用于煤田中类似构造的地震勘探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野外资料采集、资料处理及资料解释三大环节。本文提出资料地质解释的一种最新研究方向——地震地层学、地震韵律学和构造-层序解释以及研究目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构造-层序解释的建立、研究对象、解释原理及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方法。提出了构造-层序解释基础上的综合研究发展方向。对寻找各种大小和不同成因的非背斜油储,进行油气预测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现有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其中包括岩石物理性质分析和散射波场特征分析等基础研究、区域普查地震技术、二维和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及井下地震勘探技术。指出反射波地震方法是目前金属矿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国外使用的主流方法是在利用反射波成像处理技术得到的实测成果数据体中,采用强散射特征分析等属性分析方法圈定矿体;国内主要是利用常规反射波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在反射剖面上利用散射波概念进行地质解释。同时指出,金属矿勘探所涉及的特殊地震地质条件使得金属矿地震勘探问题落入地震波散射领域,而现有技术中缺少从散射观点出发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理论与配套技术。进而强调研究基于地震波散射理论的散射波地震技术是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民和盆地永登凹陷油气成藏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盆地勘探主体包括巴州凹陷和永登凹陷。永登凹陷勘探程度较低,为盆地沉积和生烃主体。利用露头资料、地震解释、巴州凹陷探井资料分析对比、周围煤田钻孔资料的研究,确定自盆地中燕山运动回返以来,永登凹陷长期处于构造高部位和古地温场低值区,主要目的层段埋藏浅,滨浅湖相发育宽广,储集层主要为扇三角洲砂体、滩坝砂体,物性较好,属中孔中渗-中孔低渗型,发育了断背斜、背斜等有利圈闭,并在凹陷东斜坡坡折带区发育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油源断层发育,喜马拉雅运动对圈闭改造作用弱,圈闭保存条件好,具备长期捕获油气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地表时间问题严重困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质量,进而影响到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圈闭识别和储层物性研究,可见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对微幅度构造油藏、岩性油气藏研究意义重大.以松辽盆地塔112三维地震工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为例,研究出一种基于表层数据库模型约束的组合静校正技术,首先分析了地震资料处理中现有静校正技术的不足,阐述了应用微测井资料建立近地表模型的过程,剖析了初至折射波静校正在实际应用中造成其低频分量不准确的原因,给出了应用表层数据库模型静校正量低频成分与初至折射波静校正量高频成分组合来解决近地表时间问题的技术策略.该技术在塔112三维地震工区应用取得满意效果,与单纯使用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相比,不仅消除了假构造现象,而且剖面叠加质量较高,有助于精细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9.
梁顺军  肖宇 《中国石油勘探》2012,17(1):19-24,29
库车坳陷西秋构造带资料解释存在"浅T8"解释方案和"深T8"解释方案的争论,地震层位的不同地质层位确定,造成盐下构造的解释方案、圈闭性质及大小、高点埋藏深度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西秋构造油气勘探思路和部署引向截然不同的方向。综合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分析,西秋构造带古近系盐层内部的稳定地震反射层是盐层内部膏泥岩的反射,而不是白垩系砂泥岩的反射。因此,西秋构造带不存在大型盐下构造圈闭的可能,应该立足于"西秋构造带的盐下构造为北倾单斜带上的低幅度构造圈闭"认识,进行西秋构造带盐下圈闭油气勘探的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方法,特别是地震技术是发展岩石/流体模型的简便工具。同测井技术一样,地震技术是对油藏及其所含流体进行物理测定的技术。它们的效率取决于记录和处理系统的精心设计与熟练的解释技术相结合的程度。近几年来,地震系统的改进,已增进了地球物理技术在油藏描述方面的应用。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解释方法的改进(例如,应用解释地震波形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地震地层学和薄层分析);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的改进,以及对储集层和断层的分辨率的提高。本文将简略地论述这些技术和其它地震技术的效益,如果能够提出一些正确的议题的话,那么所有这些技术均可以对油藏描述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