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在我国多以格里森(GLEASON)制,采用渐缩齿,冠轮齿线是圆弧形,用假想平顶齿轮原理加工。通常大轮用双面法切齿,小轮用单面法切齿加工。20世纪60年代,我国从瑞士奥利康(OERLIKON)公司引进了奥利康制和SKM2锥齿轮铣齿机床。奥利康制采用等高齿,冠轮齿线是延伸外摆线,切齿加工大小轮都用双面法,因此接触区的可调性差,奥利康制按假想平面齿轮原理加工,不存在刀号修正问题,刀片规格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2.
一、分析在卡尔别克型伞齿轮刨末上可以加工螺旋齿(切线齿)伞齿轮,这是根据平面齿轮和伞齿轮的啮合原理进行的:切刀的主切削刃形成了假想平面齿轮的齿,而伞齿轮毛坯的轴线与假想平面齿轮的节平面所夹之角等于所切伞齿轮的节锥角(?),如[图一]所示。在切削过程中,假想平面齿轮的节平面和所切伞齿轮的节锥面相互作纯滚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标准压力角的切刀来加工各种倾斜角和齿根角的螺旋齿伞齿轮,而不必修正切刀的压力角了(所谓刀号修正)。在这种平面齿轮的节平面内,齿线是直线形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功率齿轮传动装置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大型螺旋锥齿轮的加工。目前应用较成熟传动功率达 2000 kw、冠轮直径达 1100 mm的大型螺旋锥齿轮,是在高效率锥齿轮铣齿机上采用连续展成法加工成形,经齿轮表面淬火后,再研磨齿面而成。为了适应更大功率之齿轮的加工需要,我们发展了更大规格的螺旋锥齿轮加工设备,它可加工冠轮直径达1600—2000 mm、传递功率可达 4500 kw的大型螺旋锥齿轮。 一、加工方法和切齿机床 新机床及其工装是根据cyclo-palloid齿制发展起来的,这种齿制多年来已为较小规格的螺旋锥齿轮所验证,表明是成功的。CyCI。-p…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字化真实齿面的螺旋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导入假想全共轭齿面作为基准齿面,即大齿轮基准齿面是采用由加工机床设定参数形成的理论齿面,小齿轮基准齿面是采用与该大齿轮基准齿面完全相共轭的齿面,该假想齿面是瞬时线接触,无传动误差。对该基准齿面上的接触线进行拓扑网格划分,引入数字化合成误差概念,实现含有齿形误差和安装误差的螺旋锥齿轮的数字化真实齿面的构建。提出一种基于高精度数字化真实齿面的螺旋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方法,通过与Gleason公司TCA软件分析结果以及齿面磨损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加工应用的日益扩大,电火花跑合螺旋伞齿轮已经在铁路系统形成新的加工工艺。它比研齿工艺不仅加工效率高,工艺性能好,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齿轮的疲劳强度。以北京型内燃机车主传动螺旋伞齿轮为例,模数m12.7,大齿轮直径Φ630.26毫米,小齿轮直径为Φ404.83毫米,材质为  相似文献   

6.
在齿轮加工中,经常遇到因找不到合适齿数的挂轮而影响切齿加工的情况,特别是在加工大质数的齿轮时,一般的插齿机和滚齿机上不配置齿数大于100的挂轮,加工更是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近似分齿法对齿轮加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1.误差分析 近似分齿法,就是采用与被加工齿轮齿数相差极微小的分齿挂轮比组成的挂轮组进行分齿加工的方法。 机床工作台每转一转,分齿挂轮完成一次分齿运动,用近似分齿法在插齿机上加工齿轮主要反映在被加工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上;在滚齿机上加工时,工作台须转数转,分齿挂轮完成数次分齿运动,才能完成齿轮的滚切,这样就主要反映在被加工齿轮的齿向误差上。  相似文献   

7.
元弧齿螺旋锥齿轮都是渐缩齿,常用YS2250或格利森16号等机床加工。这种常见的切齿方法遵循平顶齿轮原理,属于展成法。习惯上所称的平顶齿轮原理,在加工大小齿轮时,实质上并不是采用同一个产形轮。如果产形轮轴线一定要垂直于根锥母线,  相似文献   

8.
螺旋锥齿轮齿面接触区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对齿轮的平稳运转、使用寿命和噪声具有直接影响。针对齿轮副接触情况,利用数控铣齿机调整的灵活性,将螺旋运动应用于螺旋锥齿轮的小轮加工过程,在啮合原理和产形轮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螺旋变性半展成法,研究了螺旋变性半展成法的加工原理和切齿方法,建立了螺旋锥齿轮副的切齿模型和数字化加工模型,给出了机床调整关系式。齿面接触分析(TCA)结果表明:使用螺旋变性半展成法加工螺旋锥齿轮副可以从本质上避免接触区呈对角接触的现象,降低了调整修正过程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螺旋锥齿轮双重螺旋法加工,考虑切齿参数误差,采用齿面接触分析方法,以双重螺旋法加工的(8×43)准双曲线齿轮副为例,分析了切齿参数对凹凸两齿面啮合特性(接触迹位置、传动误差及瞬时接触椭圆特征)的影响,获得了齿面接触位置对切齿参数误差敏感性特征。结果表明:滚比对接触迹位置的影响最大,正向滚比误差使得接触印痕向轮齿的大端以及齿顶方向移动,造成齿根附近潜在接触区增大;而径向刀位对齿长方向的影响较大,刀具齿形角在齿高方向的影响较为明显,角向刀位对接触迹位置则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德国Klingelnberg螺旋伞齿轮切齿机是用于加工在齿高方向是等高的,在齿向方向为延伸外摆线的锥齿轮,它是用万能刀盘、连续切削,所以生产效率高。这种切削机床已成系列。我们厂引进的是AMK855螺旋伞齿轮切齿机,加工直径可达到φ1150,模数m_n中 3.5~15.5。精度一般为6级,但可提高到5级(或4级)。该机床最大持点,可加工淬硬齿轮,粗糙度可达1.6以上,在精度、粗糙度方面都可与螺旋伞齿轮磨齿机相比美,而价格、生产效率远远地优于磨齿机。所以根据我国国情,除科研尖端技术必需引进螺伞磨齿机外,大多数齿轮专业厂以引进可进行超硬铣削轮齿的机床为好。详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圆柱齿轮的加工效率与齿轮副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平面螺旋齿线圆柱齿轮与该齿轮的快速成形方法,即采用旋转大刀盘快速铣削齿轮,刀盘上按平面螺旋线(阿基米德螺旋线)布置多个刀杆与刀具连续切削齿轮齿槽,平面螺旋线螺距与被加工齿轮齿距相等,刀盘旋转一圈,被加工齿轮旋转一个齿,实现对齿轮的连续快速加工,通过VERICUT加工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研制专用加工机床,实施新型齿轮的加工;阐明了加工出的平面螺旋齿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其凹齿面齿线半径略大于凸齿面齿线半径,轮齿呈微鼓形,可以减弱齿轮副啮合偏载。通过对平面螺旋齿线圆柱齿轮副进行三维模拟啮合分析,得出平面螺旋齿线圆柱齿轮副接触区间主要分布于接触齿面中间的部分区域,且轮齿两端受力逐渐变小,有效减少了轮齿两端齿根处的弯曲应力,提升了齿轮副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概念中心距离不远的两根平行轴,设计上总是用一对正齿轮来传动,一个齿接着一个齿回转,但是回转时还觉得有些震动,因此设计师们常用螺旋伞齿轮来代替正齿轮。这样,第一个齿还没有回转完毕,第二个齿早就接上,使运转圆滑,减少了震动。同样,两轴垂直成90°时,亦以用螺旋伞齿轮为佳,除了上述优点外,并可传遞较大的马力。所以螺旋伞齿轮在机械制造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螺旋伞齿轮切齿的专门机器,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13.
刀倾半展成法加工抓齿锥齿轮及准双曲面齿轮,是一种高生产率的先进方法。美国Gleason公司给它们的代号为SFT及HFT。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齿轮副中的大齿轮用成形法加工,切齿时没有展成运动,大轮齿面就等于切齿刀盘的刃锥面,和它啮合的小轮齿面则用展成法加工。 大轮的齿面既已确定,根据齿轮啮合原理便不难求得和它作线接触的小轮理论齿面。可是要制造出这样的齿面既很困难又没有必要。因为它对制造和装配中的误差十分敏感,容易使齿面接触区偏到齿角去。所以真正用的办法是这样:先在小轮理论齿面上确定一个基准点P,实际加工的小轮齿面只保证…  相似文献   

14.
弧齿锥齿轮双重螺旋法具有高效、可实现干切削的特点,是Gleason制弧齿锥齿轮的先进加工方法。为揭示双重螺旋法的切齿原理,以大轮成形法加工的弧齿锥齿轮双重螺旋法为研究对象,以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学为基础,根据刀盘、机床、工件之间的运动位置关系,利用矢量法、基于齿面3个参考点建立切齿数学模型,推导机床调整参数的计算过程;然后,以齿槽中点作为参考点,修正弧齿锥齿轮副的齿坯几何参数;另外,以小轮产形面方程代替其共轭齿面方程,提出新的齿面失配设计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简化计算过程。以一对7×43的准双曲面齿轮副为例进行设计计算和切齿加工,齿面接触分析与滚动检查结果验证所提出的双重螺旋法切齿原理的正确性,并根据该切齿原理开发弧齿锥齿轮双重螺旋法的设计软件,为该方法在国内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所谓接触线长度(直齿的或螺旋齿的),就是一对理想的和不变形的相啮合轮齿在瞬时接触点的轨跡。在计算齿表面耐久强度(抗剥伤强度)时,必须计算接触线长度。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接触线是平行于齿轮轴线的直线。接触线长度(一对齿接触)在啮合工作平面内总是不变的,并等于齿轮的工作宽度。但是接触线总长在啮合某瞬时是突然改变的:由最小立刻到最大,或由最大立刻到最小。直齿圆柱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接触线总长是不难计算的,即:  相似文献   

16.
2内齿轮的干涉:内齿轮的干涉以小齿轮论,可分为齿腹的渐开线干涉、过渡干涉和齿顶干涉等三种(参照图(69))。 (1)渐开线干涉(-):与外接齿轮的干涉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就是说,内齿轮的齿顶超过小齿轮的干涉点N1(在图66齿顶已超过N1点,本应有这种干涉,而超过部分以r半径作圆角,就避免此干涉)时要起干涉。小齿轮作为切齿的插齿刀或普通小齿轮分为两种情形,即切削或齿合。 为避免这种干涉,内齿轮齿顶接触线长l2或l2不得大於插齿刀或小齿轮齿腹最大可能接触线长R2sinas2或R1 sin a,即 (a)切削时, (6)齿合时, 当切削时,如果内齿轮齿顶超过插齿刀…  相似文献   

17.
<正> S195柴油机齿轮箱的小齿轮齿数是18齿,与之相啮合的大齿轮的齿数是44齿。目前生产厂家的齿形加工工艺多是以插齿为主,这就不能排除插齿加工的齿轮在啮合时发生过渡曲线干涉现象。一、齿轮过渡曲线干涉的分析图1是插齿刀加工小齿轮的啮合简图。(?)。为理论啮合线,K_1,K_2分别是插齿刀及小齿轮齿顶与(?)线段的交点,(?)为实际啮合线。图2表示该插齿刀加工出来的小齿轮与大齿轮的啮合图,大齿轮齿顶圆与理论啮合线(?)的交点K_1′。图3所示  相似文献   

18.
一、现有切削法存在的问题目前螺旋锥齿轮的加工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分度切齿法(格里森法)和连续切齿法(奥列康法)。连续切齿法所用的机床为奥列康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所用的刀盘为圆形刀盘,刀齿的切削刃是直线型。切削时,机床上同时产生三个连续的旋转运动,即刀盘的连续旋转运动(切削运动),工件的连续旋转运动(分齿与展成运动)和机床摇台相对于工件的连续滚切运动(展成运动)。采用连续切齿法加工的齿轮为等高齿的渐开线螺旋锥齿轮,齿线形状为延长外摆线。刀盘上的刀齿分为若干相同的组,每组包含两个刀齿:一个是内切齿,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螺旋锥齿轮通配中存在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利用齿轮设计分析软件对基本加工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和齿面接触TCA分析,利用CNC齿轮测量中心对加工后的齿轮进行齿面误差测量并进行反调和修正.通过切齿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测量和反调,所加工的齿轮与标准理论齿轮基本一致,滚检后的接触区与理论仿真接触区也基本吻合,齿轮副可以进行互换,为螺旋锥齿轮批量加工的通配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中,小齿轮通常是主动齿轮,大齿轮是被动齿轮。齿面接触斑点位置的调整都在小齿轮上进行,因其齿数较少,调整容易。如已有小齿轮,需要在刨齿机上刨削大齿轮时,就只能在大齿轮上进行调整。现述纵向接触及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