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碳糊成膜方法,设计一种基于MISFET结构Pt-NiO混合敏感膜的新型溶解二氧化碳传感器.文中对器件进行了测量,给出了不同工作点下器件输出电压变化量△Vrs随着溶解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响应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室温下基于MISFET结构的Pt-NiO混合敏感膜对溶解二氧化碳有很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一种新型的光纤氧、二氧化碳复合传感器.通过在同一敏感膜载体上固定两种不同的荧光试剂——芘丁酸及羟基芘三磺酸,制作了一种对氧和二氧化碳敏感的复合敏感膜.该传感器在医学临床检验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其测氧的分辩率是0.1%,测二氧化碳的分辩率是0.5%,响应时间短于1min.文中还讨论了三种敏感膜载体的比较及复合传感器测量进程中氧和二氧化碳的相互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温室二氧化碳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蔬菜大棚控制技术的科技改造中,智能控制将成为温室控制的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温室大棚由于其封闭性,随着农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如果没有新的二氧化碳气体注入的话,会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远低于室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本文提出一种利用BP神经网络结合模糊控制的方法,对温室二氧化碳的输入量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克服了现有控制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准确的数学模型等缺陷,并使用Matlab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进行红外二氧化碳气体分析时易受温度漂移等影响造成结果不准确的特点,文中提出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红外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同时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windows/CVI进行虚拟红外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的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5.
便携式二氧化碳检测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闻明  张策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30(7):95-96,99
为了探测地震废墟狭小空间内幸存者的呼出气体,设计了便携式二氧化碳检测仪.检测仪采用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检测,通过单片机直接获取数字信号,并具有温度补偿功能.检测结果通过真空荧光显示屏显示,超过预设值触发声光报警.废墟实验表明:该检测仪适用于狭小空间内幸存者的搜索工作.  相似文献   

6.
《办公自动化》2008,(10):12-14
在过去的几年中,利盟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去降低打印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去降低打印所产生的污染物.从环境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希望做到的是能够极大的去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及降低业务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煤表面对多种气体分子混合吸附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在6-311 g水平上对建立的吸附模型进行全优化.结果表明,煤的表面能够与多组分气体发生混合吸附.煤表面吸附氧、氮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吸附态中,氧分子和氮分子在煤表面的侧链吸附,CO2则在苯环的上方.煤表面氨基上的C原子和N原子的电子向氧分子中的氧原子转移.煤表面吸附了二氧化碳和氮分子,氧分子所得的电子减少,表明如果煤表面吸附其它种类分子,则削弱了吸附氧的作用.吸附后O2的频率变化较大,N2和CO2的频率变化很小.煤表面与矿井采空区各种气体发生吸附时的亲和顺序为:氧气>水>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碳>甲烷.  相似文献   

8.
LTA型沸石吸附CO2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巨正则系综的蒙特卡罗(GCMC)方法研究了CO2在LTA型沸石上的吸附.研究表明经典力场不适合CO2/LTA沸石吸附体系.通过拟合实验数据得到一组优化力场参数.基于优化力场的模拟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主要吸附在4A沸石超笼的中心和超笼中Na 离子附近朝向中心的位置,能量分布图的相应位置也显示了较强的作用力.而对于5A沸石,由于8元环孔口处没有阳离子,二氧化碳主要吸附在八元环孔道中和八面沸石笼的中心.用优化力场计算了4A与5A沸石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热(273K),计算结果与文献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种常见的矿物,它可以消除燃烧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但在其自然状态下这种功效却是极其缓慢的.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改变蛇纹岩,以使其在几小时内便可将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掉,而不再要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1.CO_2流量准确计量的重要性尿素装置是以二氧化碳和氨为原材料来生产尿素的,在正常情况下,来自合成氨车间的全部CO_2,经二氧化碳压缩机压缩进入汽提塔,为保持适宜的反应条件,氨的量要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