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谢金麟  杨青 《建筑知识》2014,(8):364-365
本文通过对冲击碾压复合压实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路基填土含砂低液限粉土的特点,介绍了冲击碾压复合压实技术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冲击碾压复合压实能够对含水量较高的含砂低液限粉土进行有效压实,消除土体的湿陷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冲击碾压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技术参数,对试验路段进行了冲击碾压试验。通过试验前后动力触探试验以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对比,发现采用25kJ冲击式压路机冲击碾压60遍后,深度2.5m内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1.0m内的湿陷性得到了消除,干密度和动力触探击数可以作为冲击碾压法处治效果检验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结合云南新河高速公路项目,对冲击碾压复合压实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冲击碾压复合压实原理及特点、施工技术和效果评价.工程实践表明,冲击碾压复合压实能够对含水量较高的含砂低液限粉土进行有效压实,消除土体的湿陷性;与振动压路机相比,采用冲击碾压复合压实技术施工,填方压实度能提高2% ~4%,对含砂低液限粉土的压实效果显著;冲击压实功较传统振动压路机增加近10倍,施工速度提高近2倍.  相似文献   

4.
杨生浩 《建筑安全》2023,(3):79-81+85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路基分布广泛,处理时稍有不慎会造成填筑体工后沉降,甚至失稳等情况,严重时会威胁行车安全。以工程实体为依托,阐述了冲击碾压施工原理及特点,通过试验路段元器件埋设,得出了碾压遍数与影响深度、沉降差、空隙比和压缩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冲击碾压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注意事项。同时冲击碾压施工工艺在消除黄土路基湿陷性方面卓有成效,该工艺造价低廉、功效快速、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5.
周广利 《山西建筑》2010,36(16):270-271
结合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湿陷等级,分别介绍了冲击碾压和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处理中的湿陷性,并阐述了两种方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中的设计要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指出冲击碾压和强夯法能有效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尚涛  刘海松  寇亚飞 《山西建筑》2006,32(23):95-96
结合具体试验路段,通过现场试验,介绍了冲击碾压方法和检测内容、方法,分析了冲击碾压处理效果,表明了冲击碾压能消除和减少黄土的湿陷性,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冲击压实技术在国内基础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炼恒  李亮 《施工技术》2007,36(1):18-23
对近年来在国内基础压实工程中采用冲击压实技术的资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对于冲击压实技术的发展、适用范围、发展方向、加固原理进行了总结。对粗砂土填料、干砂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软土地基、砂性土、粘土填料地基、山区非均匀回填土石混填料、石料地基的冲击压实加固效果给予充分肯定;对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初步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新生  李存良  贾明 《山西建筑》2010,36(17):278-279
结合运稷一级公路路基Ⅲ级自重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地质情况,提出了大面积冲击碾压的施工工艺,并介绍了冲击碾压工艺的技术要点以及路基加固成果,对同类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慕华 《江西建材》2012,(1):192-193
近年来,各种地基加固新技术在公路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本文结合公路粉土地基加固试验,对冲击碾压法加固粉土地基的有关施工工艺参数和检测内容、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有效加固深度是强夯法设计施工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文中结合现场试验,通过FLAC3D建立了强夯加固无粘性土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夯锤落距、锤重、锤底面积以及土体参数等因素对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法进行了土体参数多因素敏感性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以及结合有效加固深度的传统经验公式,提出了针对无粘性土的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公式。工程验证表明,所建立的计算公式预估结果比较可靠,对强夯法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冲击压实技术处理高速公路湿陷性地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基于冲击压实技术在某高速公路工程中处理湿陷性地基的应用实践,对地基的湿陷性、干密度、孔隙比、压缩模量、影响深度以及路基的沉降变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冲击压实技术用于湿陷性地区的路基施工不仅明显改善了地基的质量,同时对减小路基的工后沉降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12 000 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浸水与不浸水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与同一场地3 0008,000 kN.m能级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得出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等结论,为大面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的现场砂井浸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厚度黄土湿陷变形室内试验评价不准确,现场原位浸水试坑试验评价方法周期长、费用高且难以适应线性工程技术要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现场试验评价方法:砂井浸水试验方法。其核心是利用湿陷变形土体与未湿陷变形土体之间产生相对沉降差及地裂缝,通过湿陷性黄土场地设置砂井,将水直接导入某一深层湿陷性黄土地层及砂井圆周边土体,以此来测定砂井井底下地层和砂井孔深范围内黄土的湿陷变形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花费小、周期短和灵活性高等特点。依托宝兰客专建设项目,在具有代表性的大埋深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开展了4个不同深度的砂井浸水试验,测试了砂井场地的沉降变形及井底湿陷性土层的沉降变形,同时配合井底土层含水量的量测,分析了井底黄土的湿陷性变形特征。参考现有规范中建议的该地区自重湿陷量修正系数,对比砂井浸水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初步论证了砂井浸水试验的合理性,及其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线性工程上运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ims at develop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estimating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geogrid reinforced soil foundations (RSF) for both sand and silty clay soils. Failure mechanisms for reinforced soil founda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study on model footing tests conducted by the authors. New bearing capacity formulas that incorporate the contribution of reinforcements to the increase in bearing capacity are then developed for both reinforced sand and silty clay soil foundations based on the proposed failure mechanisms. The predicted bearing capacity valu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model tests on reinforced sand and silty clay soil.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solutions were also verified by the results of large-scale model tests conducted by the authors for reinforced silty clay and the data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predicted bearing capacity values from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结合8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风成砂地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变形监测、标准贯入和深层载荷试验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强夯加固风成砂地基的深层土体变形规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及加固效果,对比分析了收锤标准对风成砂地基土体变形、有效加固深度和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加固深度、夯沉量等是评价强夯法处理黄土湿陷性的主要指标,而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黄土的含水量、孔隙比以及强夯夯击能量.通过对大量中低能量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到适宜强夯处理的黄土含水量范围,而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强夯处理深度与夯沉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曾晓辉 《山西建筑》2011,37(10):138-139
阐述了冲击碾压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对其在黄土地区的应用——地基处理和路堤冲压补强做了介绍,同时对其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部分总结,指出冲击碾压技术施工简单、压实速度快、工期短、成本低、作业面积大,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忠清  吕越  徐超 《岩土工程学报》2017,39(Z1):241-245
冲击碾压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新型动态压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等工程的路基压实、软基处理等领域。采用自行研制的冲击碾压模拟设备进行了模拟试验,主要研究了冲击碾压荷载下砂土位移分布总体特征以及冲击区域中心两侧砂土位移分布特征与冲击区域砂土位移随冲击作用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冲击区域内砂土位移分布呈近似半椭圆形,其砂土位移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范围是碾压区域砂土位移分布范围的2.5倍左右;(2)冲击轮滚动冲击作用产生的砂土位移沿冲击作用中心两侧非对称分布;(3)随着冲击作用时间增加,砂土竖向位移明显增大,并在冲击区域左侧砂土浅部出现最大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