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滇池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军 《云南水力发电》2001,17(Z1):52-55
昆明市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商贸旅游城市和国际大通道.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水量猛增,加之水资源缺乏和水质污染严重,从而导致水资源危机.目前,昆明市己被列入全国10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成为我国因缺水和水环境恶化而陷入困境的城市.文章从分析滇池可供使用的实际水资源总量入手,提出了滇池流域可供使用洁净水资源的概念,并对昆明市城市生活及工业需水进行供需平衡分析,观点较以往有所突破,概念清晰,其结论对研究昆明市今后不同条件下的水量余缺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根据水资源主要影响因子降水、蒸发及生产、生活用耗水历年变化情况,按不同年段进行了统计分析及趋势检验,对流域内天然径流量和水质的变化,流域内生产、生活用耗水水量增加情况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流域水量日益短缺、水质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供有关部门及关心滇池问题的专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已经进行了20多年,各级政府实施了60个治理项目,投资了几十个亿,但至今滇池水质改观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滇池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及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各种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加上滇池地处盆地最低点,污染物基本上都随水流入滇池。而滇池所处地域地貌条件,决定了其径流面积小,水资源量少,蒸发量大,使滇池富营养化及生态恶化问题日趋严重,使滇池处于严重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难之中。滇池污染治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需要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采取更直接有效的措施--通过建设主城区截污工程和外流域引水工程,来改善滇池水环境质量,加快污染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5.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我国正处在污染构成快速转变时期,面源污染的负荷比重在上升.以清华大学为主的课题组通过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在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设备、工程实施、软件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未来大规模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滇池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又缺乏足够的防洪安全保障,泄洪能力差,不仅危脑昆明市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因此“西园隧洞工程”于1994年1月动工兴建,1996年8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该工程晃在不破坏滇池五级运行水位,不影响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将污水在进入草海前截住,经一定处理后不入外海而直接从西园隧洞放出,再供下游农业用水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BOT模式在滇池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3年开始,一直由政府承担的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已经进行了10多年,实施了60多个治理项目,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但滇池的富营养化没有明显改善,水质恶化仍在继续。为改变现状,提出一种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优越性的一种投融资模式—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它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治理的投资结构,解决政府缺乏资金的问题;有利于引起外国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滇池污染治理运作效率;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提前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BOT模式是一种新的、有效的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模式,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法人结构的完善、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8.
程乖梅  何士华 《水力发电》2006,32(12):12-15,48
在对滇池流域水资源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目标,以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的限制和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存关系等为约束,建立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三者相协调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多目标决策模型;用该模型对拟定滇池流域不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分析,得到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方案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符合可持续性的要求,同时也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可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变化环境下,滇池流域在供水、水生态、防洪、水利工程方面都存在严峻的安全形势。在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滇池流域以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而随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Complex Adaptive System)理论,研究滇池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演化机制,描述滇池复杂适应水资源配置系统“学习”的特点和本质、各用水及供水主体的影响因素和反应规则。随后,建立了滇池流域水资源配置的CAS模型。基于此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平台,预测了不同规划年滇池流域各部门的需水量,给出了流域仅在滇池水域与掌鸠河云龙水库供水条件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最后,分析了利用CAS理论研究流域水资源配置的优越性,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流域水问题诊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流域多水源联合调度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的总体框架。基于滇池流域相关区域的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结合区域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滇池及其入湖河流生态景观等对水资源需求,采用MIKE BASIN作为技术工具,研究了滇池流域多水源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水系连通的工程方案。在保障滇池生态修复补水和昆明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前提下,通过外调水、本区水、城市再生水的多源水联合调度,构建了滇池流域"清水入湖、中水回用、清污分流"的健康水循环模式,以便削减滇池入湖污染负荷,支撑滇池水质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2.
峻岭 《水利天地》2014,(11):12-13
<正>滇池污染历经20年治理,截至目前总投入超过600亿元,治理效果却令人揪心,其中究竟值得探寻。工业污水与龙多不治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曾是滇池原本的模样,也是云南人记忆中的滇池。但如今,身在滇池边,所能看到的,只剩下被污染过的湖水。自1993年治理滇池起,至今已投入超600亿元,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膨胀、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复种指数的提高,进入滇池的污染物负荷逐年增加,通过累积,至今已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表现在草海异常富营养化,局部沼泽化,我海严重富营养化,“七五”以来,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滇池水污染进行控制,已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但距滇池生态和应有功能的恢复尚有距离。结合滇池的富营养化状况、滇池污染控制现状及西方一些国家已取得的经验等,有必要对滇池的生态恢复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滇池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杨健强 《水利学报》2001,32(5):0017-0022
本文总结了滇池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湖泊生态保护的思路。即用系统科学方法,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进行环境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点源污染,实行“清污分流、集中治理、防治结合、达标排放”,对污染水环境企业关停并转,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对面源污染,重在生态治理,制止围湖造田,保护湖滨带;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加强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处置;治理蓝藻、恢复生态。对内源污染主要是疏挖污染底泥,取缔网箱养渔。积极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湖泊生态用水。还要加强依法治水和环境教育管理。只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湖泊生态才能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5.
东阳 《人民长江》2018,49(14):24-33
基于污染排放负荷计算的非点源污染特征识别是开展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基础,并在当前流域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用地扩张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流域分布式非点源模型IMPULSE,选择2008年和2014年开展滇池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模拟,从负荷量和负荷组成2个方面对比分析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排放特征的影响,并比较了4种水土流失控制措施的污染负荷削减效果。结果表明:(1)2014年流域TN、TP和COD入湖排放量比2008年分别增加23.87%,29.19%和1.65%。(2)各因子对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排序为降雨土地利用农业结构及农村人口。降雨和农业结构及农村人口的变化均使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增加,而以城镇用地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减少了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3)水土流失是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贡献率最高的污染源,2014年TN和TP入湖负荷中城市面源比重略有提升,COD入湖负荷中城市面源的比重由16.44%提高至38.63%。(4)退耕还林在3种单项措施中的负荷削减效果最好,而退耕还林和坡地改梯田组合措施的TN,TP和COD负荷削减率分别为37.20%,37.73%和11.91%。研究结果对于科学制定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淦家伟  杨洋  马巍  陈欣  戍国标 《人民长江》2021,52(8):38-43,49
在外流域引水为流域饮用水安全、湖泊健康水循环和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提供水源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滇池流域内的经济社会活动与湖泊水质演变失去了联系,但以水环境容量为核心的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仍可以对入湖河流单元的点源、面源污染物总量的控制起指导作用,并通过水质浓度限值来实现对入湖河流水质目标的精细化管理.以滇池流域现有的水循环过...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是滇池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之一,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311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数的1/32,全国平均数的1/8。其用水主要由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三部分组成,其中农业是用水大户。据1995~1997年统计,滇池流域四县区农业用水量为2.8亿~3.1亿立方米,约占总用水量的60%。 农业灌溉用水现状 从灌溉方式上看,该流域坝区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水利化程度较高,以渠灌为主;山区则因地形起伏、兴建水利工程难度大、耕地分散等多方面的原因,水利建设发展严重滞后,除极少数水田外,目前大部分山区耕地尚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枣庄市山亭区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亭区自然环境及水体现状,对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模式进行探讨,通过实施“退渔还水,退房还岸,退地还湿,退耕还林,保河清淤,保水除污”等四退四还两保工程,有效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善水质、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宁夏长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长沙河流域的自然特点,水沙资源量和发展优势,总结了长沙河流域过去几十年治理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长沙河流域治理开发的主要措施:一是在解决水的问题上做文章,必须走节水灌溉之路;二是必须合理建设几座控制性能工程,能才重新分配,运用有限的水资源;三是以控制性工程为框架,形成洪漫、自流灌,井灌型式的灌溉系统;四是以种玫 养殖业为依托,搞好区域开发治理,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冯敏 《水资源研究》1996,17(3):65-71
依据2000年和2010年滇池的入湖污染量预测,运用水质模型预测不同水文年型不同的污染量减率条件下的水质状况,分析达到和高于《滇池保护条例》的水质标准的可能性,从而规划出2000年和2010年满足滇池水体功能又可达到的水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