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
羽绒服装是由经水洗和高温消毒的鸭、鹅绒毛作填充物制成的服装。由于羽毛绒具有轻、软、暖的特点,人类很早就利用鸟类羽毛绒制成羽绒制品和装饰品。又由于羽毛绒作为一种天然产品,具有其他产品所不能替代的优势,特别是现在提倡“绿色消费”、“回归自然”。所以,羽绒制品越来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我国消费者也将羽绒服装做为冬季的主要御寒物。我国羽绒服装生产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主要依据GB/T14272—1993《羽绒服装》。该标准自1993年10月1日发布实施以来,其所包含的某些质量指标和质量要求,已不能满足当… 相似文献
3.
4.
5.
针对《羽绒服装》标准及其引用标准中存在的含绒量、防钻绒性、充绒量、蓬松度和微生物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了GB/T14272-2002和GB/T14272-2011新旧标准之间的主要差异,对新标准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建议,指出企业在标准实施过渡期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10.
11.
12.
通过对服用真丝面料再设计的背景与价值的介绍,结合其手工艺再设计的构成环节,对真丝面料的艺术设计表现与工艺手法进行了研究与阐释,尝试梳理和再认识服用真丝面料的手工艺再设计。讨论了纹样再设计、色彩再设计、肌理再设计等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与造型定位,以轻薄透明型和光亮厚实型真丝面料为例介绍了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与材料定位,并通过面料表面再装饰工艺法、面料三维造型工艺法及成品实现等介绍了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与工艺手法及成品实现。对真丝面料进行手工艺术再设计,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可获得互补、互融而和谐的服用面料的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桑蚕丝织物数码印花的得色量及手感,对桑蚕丝织物活性染料数码印花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前处理上浆配方对丝绸织物数码印花得色量的影响以及汽蒸、水洗工艺参数对青、品红、黄、黑4种颜色印花得色量的影响,测试了该处理条件下产品的色牢度,并评价其印花效果。结果表明:汽蒸时间为30 min时得色量较好;当前处理上浆配方中海藻酸钠用量为0.5%~1%,硫酸钠用量为7%,碳酸氢钠用量为1%,尿素用量为4%时,丝绸织物的喷墨印花色彩得色量达到最好,印花织物表观得色量K/S值可达74.81,各项色牢度均可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绢丝针织品从绢丝针织纱的纺制、面料的编织到染整加工的设计开发过程。系统地给出了绢丝前处理、络筒、编织、练漂、染整工序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参数和处方。采用该工艺生产的绢丝针织品,其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及外贸出口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真丝绸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丝绸通过阳离子改性剂改性后,的蚕丝纤维上引入阳离子性基团,可人大提高活性染料对真丝织物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研究确定了真丝绸改性的最佳工艺为:改性剂用量10 g/L,改性时间30 min,改性温度60℃,改性pH9.0;真丝绸用活性染料雅格素黄N-SR无盐染色的最佳下艺:染色pH7.5,沸染50 min.改性染色后丝绸的各项牢度较好,染色深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湿、热环境对丝织品文物保存状况的影响,在110、130 ℃条件下分别对桑蚕丝试样进行干热老化和湿热老化模拟实验。借助万能材料试验机、色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老化前后试样的抗拉强度、颜色、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丝织品的寿命预测方程。结果表明:试样强度随老化时间呈线性下降,颜色变黄;干热老化和湿热老化后,纤维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湿热老化后,纤维束交织形成的孔洞周围较其他部位溶蚀显著;纤维二级结构中β-折叠构象含量显著降低,与强度变化趋势一致;低温、干燥条件适于丝织品文物的保存。 相似文献
18.
19.
桑蚕丝织物酸性染料清洁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酸性染料对桑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实现酸性染料低温、中性染色,实验室合成了阳离子改性剂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HSQA),并将它应用于桑蚕丝织物改性。优化了酸性染料在改性桑蚕丝上的染色工艺,探讨了染浴pH值、硫酸钠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织物K/S值的影响;比较了织物改性前后染色牢度、匀染性、透染性及染料节约量等性能;探讨了酸性橙7在桑蚕丝织物上的吸附等温线类型。研究发现:改性织物可在中性、低温(70℃)条件下用酸性染料染色;织物匀染性、透染性良好,水洗牢度提高,染料利用率提高;C.I.酸性橙7在改性织物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朗格缪尔模型。 相似文献